法家思想 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思想内核!

2023-11-03 00:04:31 字數 2239 閱讀 9662

为什么古代的农民,宁可易子而食,宁可饿死,也不轻易起义?

并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的思想,被法家思想给死死钳制住了!

法家对于臣民思维方式的基本要求,是没有道德和理性的,而是完全以君主的利益为出发点,并且能够接受多种自相矛盾的逻辑,按照君主需要随时遗忘或唤醒。

法家不需要任何反思和议论,不需要支持或者反对,他们只需要臣民彻底放弃思考,盲目沉默的服从。

作为民众,官吏的任何命令,你都不应该去思考正确性,而应该一丝不差地遵照执行,哪怕对你有害。

如果你在逻辑上发自内心地赞同某个观点,那说明你没有放弃思考,你还有一套自己的是非标准来判断什么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你就会成为阻碍君主任意支配臣民的障碍,你就是可能戳穿谎言的不稳定因素,也就成为了“乱法之民”。

另外,法家经常性驱使民众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并严惩任何抱怨和质疑。这就是希望臣民放弃思考,习惯于无脑接受任何荒诞无意义的指令,这样才方便君主任意支配。

这样,民众就变得麻木顺从,完全没有任何思维能力可言,连自己的利益也认识不到,类似于完全听命于蚁后的工蚁,实际上成为了君主远程控制的肢体。

法家社会处处强调服从,处处强调等级,把所有关系,如师生、父母、上下级等异化成主奴关系,强化臣民的奴隶意识。

高等级者可以任意践踏低等级者的尊严,获得不合理的优待,而低等级者的反抗会被严惩。

人为制造地位低下、人格低下的思维钢印,批量制造奴隶、马屁精,最终这个思维钢印想要达到的目的是,无论臣民利益如何被上级剥夺,都不会敢于反对,甚至还会继续把上级的利益,作为自身行为的出发点,反而去维护上级的利益。

君主垄断赏罚大权,而且臣民无法反过来制约和影响君主,这样君主本人可以任意支配他人的行为和思想,其他人会自我损害和互相损害,以此来向君主展示忠诚。

民众越是互相提防,互相敌视,就越有求于君主及其利益集团,就越发难以团结起来反对君主,就可以任意宰割奴役。民间的不忠诚,也能更快的被发现和遏制。

而且,这样能使得民众缺乏安全感,认为没有君主,自己将什么也不是,从而在精神上依赖奴役他的君主。

法家在宣传上,否认臣民与君主的矛盾,认为一切矛盾皆来自外部敌人。一切困难,都是由外部敌人造成的暂时性困难。

臣民需要彻底服从君主的统治,才能打败外部敌人,过上好日子。

法家禁止批评,把批评视为不忠诚。否认理性的价值,认为思考任何问题,都应该站在君主的立场上,以君主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以道德或真理为出发点。任何对君主行为的反思,都被认为是外部敌人搅乱民心的阴谋。

但是,民众的所有困难和短缺,几乎全部是君主人为制造的。

奴隶、马屁精对民众是不会有任何同情和信任的,也不可能要求他们团结起来,去改变什么不合理的东西。他们只会牺牲权益,互相陷害,以此来迎合掌握权力的人,对下属也自然会报复性的当成奴隶,呼来喝去,毫无尊重之心。

这样的思维一旦确立,那臣民不确立一个主人就活不下去。

而且认为所有人都和他们一样,需要有个主人。他们总是觉得这个想象中的主人强大了,自己也就高出其他奴隶一等,这样臣民就会乐于充当君主扩张的炮灰。

而且,臣民除了入仕外,就不可能有地位,臣民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过上好日子不靠能力,完全靠君主的赏识,就会更加忠诚和依赖君主。

这样,就产生了一批被剥削出自豪感的奴隶,要解除他们的镣铐,和嘎了他们差不多!

鲁迅就对他们有过清晰的描述:

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

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并陶醉其中,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推文最后,给大家看看,法家驭人术的四大基本原则:

1、不仁。不仁,就是不相信道德,不被道德所束缚。

做领导的在驾驭人方面,很多时候都是在做“恶人”,把手下当贼来防。做个老好人,就无法杀伐决断,也就没有魄力去带领一个团队。

想起马云曾经也说过:企业家一定是“坏人”,他们自以为的顶级管理心得,其实在2000多年前,韩非子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

2、不亲。不亲,就是和手下的人保持情感距离和物理距离。

这样,自己既有神秘感,也不会让他们过多地窥探到自己的内心。

只有自己身边没有特别亲近的人,没有来往过密的人,自己的人生才是安全的,权力也才是安全的。

亲近任何人,都会对后面的管理有很多阻碍!

3、不信。不信,就是把所有交往,都当成是第一次,一切都要参验时效考核。

韩非子说: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这句话的本质,就是你相信一个人,这个人有概率会利用这一点来欺骗你。

4、不贵。不贵,就是弱臣术。

绝对不能让手下权贵势众,把手下的人提拔得太高或者过于依赖。

否则,自己的权力会无形中被削弱。

所以,不能单独扶持任何的势力或个人,应该采用平衡牵制的技术,让他们没有势力和实力来对抗。

墨家科技思想 中国古代失落的科技宝藏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墨家思想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派,却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消失。这个 非儒即墨 的学派曾有着惊人的科技理论与实践,几乎让中国领先世界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曾经辉煌的学派的衰落呢?让我们一起深入探寻这段令人惋惜的历史。墨家不仅在科技领域有着独到之处,而且...

从《孙子兵法》窥探中医治未病思想

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独具影响的理论之一。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形成,正是根植于中国哲学的 肥沃土壤 治未病理论的首次正式提出见于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而其思想基础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众所周知,黄帝内经 的主要内容出自战国时期,自秦代 汉代以来历朝历代均有补充,最终成书于西汉...

墨学 古代中国思想的失落明珠

中国春秋时期,思想的花园中百花齐放,各种学派纷纷绽放,形成了一幅多元的思想画卷。在这个充满创新和思辨的时代,人们 着人生 道德 政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哲学遗产。墨学的兴起与魅力 在这个多元的思想环境中,墨学崭露头角,成为了当时备受瞩目的思想流派之一。墨学的兴起源于墨子的思想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