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园” 中国古代园林的最高典范

2023-11-15 12:35:06 字數 2851 閱讀 8310

“三山五园”是以香山、玉泉山、万寿山等自然景观为基石,融合人文艺术而建造的中国古代园林的最高典范。它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造园史上的杰作。

在明代清华园基础上修建的畅春园,保留了原有的前后重湖这一水景特色,并加入清代人文的一些元素,很好地融合为一座皇家园林。具体而言,畅春园的宫门正中悬挂有清圣祖御题“畅春园”三字匾额。进宫门正对九经三事殿,也有清圣祖御题匾额及对联。在九经三事殿的后面,建有春晖堂,为两层建筑。自春晖堂往后,陆续建有嘉荫殿、云涯馆、瑞景轩、延爽楼、观莲所、式古斋、绮榭等建筑,是为畅春园的中路主要建筑。在畅春园的东路建筑中,以淡宁居的地位最为重要。在淡宁居的后面,有三处庙宇。一处称府君庙,另外两处庙宇分布为雍正年间建造的恩佑寺和乾隆年间建造的恩慕寺。在畅春园西路的建筑中,以玩芳斋、无逸斋、凝春堂及观澜榭、集凤轩较为重要。凝春堂旁边,又有蕊珠院,建在湖水之中。在湖北岸,为观澜榭。每一路建筑都有自身的主题,中路侧重自然景观,东路则为宗教建筑,西路偏向人文建筑。就全园而言,畅春园从布局到建筑均以朴素为风,让人有一种绿树成荫、天人合一之感。(肖东发著《古都三山五园的历史文脉和文化价值》,《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只可惜,畅春园留下的遗存太少,我们无法更完整地目睹这座皇家园林的风貌和气派。

香山静宜园,利用西山的东坡而建,园中建筑因山就势,错落有致,呈散点布局,镶嵌在山体之中。水园融为一体,水池或出现在殿前,以丰富院落空间,或处于园中,以增加园林自然韵味。从康熙修建行宫,经乾隆扩建,静宜园虽然景点不断增加,但香山一直保持非常好的自然生态。具体而言,静宜园入宫门为勤政殿。这处勤政殿殿宽五楹,南北配殿各五楹,气势颇为壮观。勤政殿后面是丽瞩楼,坐西朝东,是静宜园中观赏日出的最佳场所。丽瞩楼后西南有绿云舫,这处建筑虽为斋室,却做成船舫的样子,这是因为静宜园中的河流水量太小,无法划船,才命名为舫。丽瞩楼南面建有虚朗斋,虚朗斋后又有学古堂,在斋、堂之间建有回轩曲廊,廊壁上刻有《御制静宜园二十八景诗》,读诗可知“二十八景”的概况。而在虚朗斋旁边有著名风景璎珞岩,建有厅宇三楹,匾题为“绿筠深入”,为清圣祖的御笔。在静宜园的二十八景中,位于璎珞岩西边的香山寺应该是最著名的景观之一。在香山寺北,建有来青轩。在静宜园一带,还有两处著名寺庙,一处称宗镜大昭之庙,简称“昭庙”;另一处为碧云寺。碧云寺的金刚宝座塔用大理石建造,十分壮观。在静宜园的二十八景之中,有一处称“香雾窟”,这里是香山静宜园的最高处。

静明园的建造风格与静宜园不同,它所依托的玉泉山,无论规模,还是山水融合程度,都无法与香山相比。玉泉山虽因泉水丰沛而得名,但水面并不多,山体位于园的中部偏北,南北走向。能在这样的地形上修建皇家园林,自有其妙趣。静明园最大的特点就是湖山尺度和建筑配合特别好,建筑群虽采用散点式布局,但山脚下的建筑多为一层,凸显了玉峰塔的高耸。因此,这处皇家园林以玉泉山的山和水为依托,也是一处建造园林的极佳场所。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有山、有湖、有泉的地方并不多见,也就使得这里的景观格外秀美。具体而言,静明园正门朝南,一进大门,即是廓然大公殿,又被称为勤政殿。在廓然大公殿的后面,为“芙蓉晴照”。金章宗的芙蓉殿遗址在玉泉山顶,而静明园的“芙蓉晴照”则是移到了山下的后湖之中。静明园的第三处著名景观为“玉泉趵突”,旁边建有龙王庙一座。在静明园中,还有一处庙宇十分重要,即仁育宫,这组建筑十分壮观。这静明园十六景中,有洞二处,为金元时期存留古迹;有泉二处,表明玉泉山的最胜之处不是山,而是水和泉;其他建筑,有斋、有馆、有楼、有室、有厅、有廊、有亭、有宇、有阁,堪称古代园林建筑之大全。其中一景,称“溪田课耕”,这种景观在皇家园林中是不多见的。

圆明园曾经是畅春园北面的一部分。最初建造的圆明园,只是清世宗为皇子时的“读书之所”。及雍正年间重修之后,才不再称为畅春园的一部分,而独立为圆明园。清高宗即位之后,进一步完善圆明园的各项建筑,把清世宗时的“十四景”扩充为“四十景”,遂使之成为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巅峰之作。圆明园所处地段水源丰沛但无山作自然托衬,它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平地造园的典范,这也正是备受世人惊叹和敬仰的地方。园中景观步移景易,层出不穷,特色景观之多,规模之大,在整个清代皇家园林中首屈一指。园中不仅有清代帝王理政、居住建筑,还有其他丰富的人文建筑,以及多种园林景观建筑。具体而言,一进大宫门,展现的是皇城里面的办事机构建筑群,通过贤良门,即为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后为寿山殿,东侧为勤政殿。在正大光明殿后面有一片湖,湖的北岸有一组建筑,也是圆明园的主体建筑之一。最前面一层为圆明园殿,第二层建筑为奉三无私殿,最后一层建筑为清晏殿。在圆明园里,还有一处重要的活动场所,称为“山高水长”,这处建筑十分宏伟。诸如长春仙馆、文源阁、安澜园(仿照浙江海宁陈氏私家园林安澜园而建造的)、同乐园(这里既是听戏的好地方,又是做买卖的好地方,在皇家园林中是较少见的)、西洋楼、海源堂、远瀛观等建筑,不仅吸收江南园林艺术,也引入西洋建筑艺术风格。

清漪园(颐和园),在五园中建造的最晚,但其所体现的皇家园林气派最为突出。圆明园虽有上百个景观,但都属于平地造园,没有立体形象。而清漪园形似一幅立体山水画,湖山相映。万寿山山体轮廓平淡,没什么起伏,仅山体西半部前临水面。经过人工修整,将水面向东、向西扩展,形成一个超大水面,水体大大超过山体。同时,西堤的设置,将西山景色借入园内,对三山五园之间在空间上的联系起了重要作用。面对这样的山水环境,清漪园采用建筑装点造型较为简单的山体,在山体中部筑起了一组壮丽的建筑群,以七百米的长廊把前山建筑群与昆明湖相连,这样的建筑技艺和风格设计产生出独特的壮观气势。具体而言,进园后,最受瞩目的是万寿山与昆明湖。在万寿山上,最受瞩目的则是大报恩延寿寺。在这座皇家寺庙中,最宏伟的建筑为佛香阁。高阁耸立在山巅,在万寿山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宏伟。在大报恩延寿寺西面的罗汉堂,也是一处十分精美的佛教艺术珍品。在清漪园中,也有一处来自江南的园中园,即惠山园。在清漪园的北门有一组主要以藏传佛教建筑模式建造的佛教建筑,堪与香山静宜园的宗镜大昭之庙相比。

文章出处:《北京文史》——三山五园的文化价值》

作者:靳宝。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对欧洲园林的影响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是一种以几何形式 对称布局 轴线延伸 水景雕塑为特征的造园风格,它在世纪和世纪达到了巅峰,代表作有凡尔赛宫苑 沃勒维贡特庄园 索园等。这种园林风格不仅反映了法国当时的政治 经济 文化和审美情趣,也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是如何影响欧洲园林的呢?法国...

颐和园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瑰宝

引言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瑰宝,位于北京市西郊,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颐和园以其宏伟的建筑 精美的园林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本文将向您介绍颐和园的旅游文化,让您深入了解这一世界遗产的魅力所在。一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颐和园建于世纪中期,是清代乾隆皇帝为...

探析中日古典园林的内核 文心与禅心

中国和日本,两个东亚古国,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其园林艺术不仅令人陶醉,更蕴含深刻的内核。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析中日古典园林的内核,从 文心 和 禅心 两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中国园林源远流长,早在殷商时期就有园林的记载。唐宋时期,园林艺术达到巅峰,不同地域自然特点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园林类型。江南园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