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共读 孔子的三个识人之法,让你轻松了解“他”

2023-11-27 00:50:05 字數 1776 閱讀 4856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青寅阳。让我们每天花十分钟共修《论语》。这部经典是孔圣人思想的浓缩,愿我们通过对这部经典的学习能找到自己人生的道路,助力人生健康发展。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说:“先看清楚他做事的目的,再了解他做这件事的的动机是什么,最后再看看这个人平时是怎么处世。他还这么隐藏呢?还这么隐藏呢?”

这一段正式谈论为政的道理,一个人是正是邪,只需看一个人现在正在做的事和他平时安于何物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习气很难改变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或多或少会带有之前的习气,所以他平时安于安逸也好、安于平淡也好、安于富贵也好,我们都要有所了解。想要了解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过去做过什么或当下正在做什么,而要从全方位综合的看,这样看人偏差的可能性就很小。我们常看到影视剧中的一句台词“真没想到你会是这样的人,我看错你了。”大家试想一下,看错人是你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所以为政首先就要学会识人。要对他的能力与德行做全方位的审视。

孔子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考察一个人是否可靠的方法。首先要“视其所以”也就是看清楚他现在正在做的事情,通过他办事的细节了解他的目的是什么,想要了解他的具体目的确实不太好了解,而要判断他做这件事是为了某个人还是大多数人,其实很好判断。人若是为自己或亲人谋福利做起事情来正气就没有那么足,总有一种放不开手脚的感觉,而若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做事正气就要足得多。我们很多时候不需要去了解他的具体目的,只需知道他是为公还是为私即可,私心重得人道德修养不够,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不要重用这样的人。

第二要“观其所由”。看他做事的起因是什么,凭借又是什么。这一步既是对他品德的考察也是对他能力的考察儒家做事讲究“时”,多方有利条件汇合在一起就是时机到了,儒家不要求人去“造势”,“时”到了便是“势”。所以我们不仅要看他做事的起因是发愿为国除弊还是仅为己谋私,还要看他能否正确判断时势,做出最有利的决断。例如两国敌对,强国一直打压弱国,弱国若是与强国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条,弱国这时要做的是寻求发展机遇,先让自身强大起来再说。这时的领导人若是决定与强国死磕到底,虽也是为了国家尊严,但却不是明智之选。

第三要“察其所安”。不能以一两件事就轻易对一个人下结论。有可能一个人平时很公平,但这次有不得已的苦衷或一时鬼迷心窍做了错事,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这个人,要继续观察看他之后的表现再下定论。若一个人这次做事很公平公正,那我们也要看他之前的行事作风,以此来判断他是否在伪装以达到某种目的。人最难改的就是习气,但也不是不能改。儒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改变人的不良习气,然后提升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甚至是圣人的境界。

但我们看从古至今出了几个圣人,由此可知想要改变习气真的很难古人这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不是说来好听的。但再难改我们也要改,从现在开始慢慢的改,不要急于求成,要看到自己微小的变化,久而久之习气就改过来了,你若不改下辈子还是这个样子,谁也帮不了你。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这节告诉我们用人首先要经过严格的考察,并给我们提供了查考的方法,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领导查考下属,也适用于下属查考领导,还适用于查考我们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事前多费心之后才能少操心,各位朋友一定要注意啊。

我们今天就到这里,感谢各位朋友的哂鉴!

《论语》共读 从有子的三句话学会把握做人做事的“度”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三兮子。让我们每天花十分钟共修 论语 这部经典是孔圣人思想的浓缩,愿我们能通过对这部经典的学习找到自己人生的道路,助力人生健康发展。有子曰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有子说 与人相约定,要尽量符合义的要求,所说的话才可以如实兑现,恭敬待人要尽量...

孔子的婚姻生活 论语中的误读与反思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和儒学创始者,影响深远,他的思想贯穿千年,但近代却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导致了中国的滞后,特别是在女性权益方面。这一观点有些以偏概全,因为孔子的思想并不是近代中国问题的唯一原因。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孔子的家庭生活。孔子的家庭生活并不像...

我解《论语》5 3孔子表扬的宓子贱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译文 孔子说宓子贱,他真是君子啊!假如鲁国没有君子,他从 取来这种好品德呢?解读 子贱 宓子贱,宓 音服 氏,名不齐,字子贱。鲁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斯焉取斯 前一个 斯 指宓子贱 后一个 斯 指君子的德行。据 孔子家语 记载,孔子有个侄子叫孔蔑,和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