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派人了解毛主席后代条件,李敏 我只想要我那8000元

2023-11-28 19:10:05 字數 3854 閱讀 5679

"每次想到主席家的储藏室,我都感到心情沉重,几乎忍不住想哭。”多年过去了,吴连登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初到毛家时的情景:“储藏室里没有奢华的服饰,也没有金银饰品,更没有一样礼品。它最珍贵的物品,莫过于***在50年代访问苏联时所穿的大衣。”

2023年,吴连登正式成为毛家管理员,全权负责管理***的生活和家务事务,主要职责包括管理***和夫人的工资以及日常开支。

据吴连登介绍,毛家的主要收入来自***的工资和稿费。

按照规定,**的工资最初为一级,即610元。然而,自2023年起,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带头将自己的工资降至404.80元。

除了工资外,**还获得了可观的稿费。在20世纪50年代,稿费总额达到了100多万元人民币。自2023年以来,出版的《**选集》、《语录》、《诗词》等著作的发行量达到了亿册之多,然而***从未领取国内任何一分稿费。

然而,在社会主义国家,尽管国内没有稿费制度,国外却存在这一制度,因此,许多翻译出版了***的著作,稿费经常被汇回国内。

对于这些国外的稿费,**选择全部由**办公厅重新汇回,原因在于他觉得稿费金额实在太大。

曾经有一次,**叫来汪东兴进行谈话,夹着烟,以略带责备的口吻说道:“这个稿费,你怎么越搞越多呀?”

汪东兴回答:“不是我搞多了,而是您没有开支,每年还有利息,所以当然越来越多了。”

为了方便***的日常开支,机要秘书张玉凤在汪东兴的批准下,从**特别会计室提取了3万元作为备用金。然而,这笔钱一直没有使用,直到2023年,被原封不动地退回了**特别会计室。

**平时非常节俭,实际上几乎用不了多少钱。

然而,**还有一些固定的开支项目。例如,吃饭方面,他偶尔会请一些民主人士和老朋友吃饭,每月的开支控制在100元左右。至于抽烟和购买茶叶,每月的开支也会维持在100元左右。此外,还有李敏和李讷的学费,每人每月15元,后来随着物价**,提高到了30元。

毛家还有一项开支,包括房租、水电和家具租用费。**的家具都是租用的,这些费用每月大约为84元,而在冬天还需支付30多元的取暖费,总计超过120元。

另外,**还负担了一些与老家经济困难或患病的亲人有关的支出,包括他们的交通费和餐费,这些费用也算在***的开支中。

主席这个家好管理也不好管理。”吴连登回忆当年在毛家担任“财务总管”时感慨万分。虽然说好管理,**从不接受一分钱,也不过问如何花费。但说不好管理,因为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许多人可能意想不到,即便有一位善于精打细算的管家,**家当时仍然时常入不敷出。即便在外开会,**要喝一杯茶,也要吴连登结账。吴连登严格按照主席的要求:“不落一角钱。”

然而,即便有这位精打细算的管家,**的家庭支出仍经常面临困难。这是因为***有一项原则,即他的稿费属于人民,最终必须用于人民身上。因此,平时的花费大部分来自于***的工资。

然而,在一年中也有例外,吴连登偶尔请求从***的稿费中提取一些作为生活补贴。这种支出需要***的批准,吴连登必须亲自携带***签署的文件,方能前往**特别会计室领取这笔款项。

**的床上摆放着两样特殊的物品,一样是宋庆龄送给他的鸭绒枕头,另一样是他长征时携带的毛毯。经过岁月的洗礼,这两样物品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但***一直舍不得丢弃,众所周知,他深怀对革命成功来之不易的珍贵记忆。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他一向过着节俭的生活,甚至在抽烟时,火柴用完了也会保留盒子继续使用,直到再也无法划火柴,他才舍不得心痛地将其丢弃。

在用餐时,若有米粒掉在桌上,他会亲自捡起放进嘴巴,并说:“农民们现在很辛苦。”

**不仅对自己要求苛刻,对子女更是要求严格。他教导孩子们:“在我身边工作的都是我的同事,是你们的叔叔阿姨。”

吴连登于2023年出生,比李讷年纪还小,但即便是在李讷面前,他仍被称为叔叔。有一次,吴连登不让李讷称呼他为叔叔,然而李讷坚持说:“不行,这是我爸爸立下的规矩。”

另一件令吴连登印象深刻的事是,天津自行车厂送来一辆自行车到丰泽园,工作人员建议给李讷骑,但***却拒绝了,表示这辆车只能供工作人员使用。后来,**亲自掏腰包为李讷购买了一辆自行车。

曾经有一次,李讷前往西楼**电影,进入后却发现自己没有代签,于是迅速转身离开。工作人员认出了李讷,示意她进去观影,尽管李讷本不愿意,但最终还是无法拒绝热情的邀请。于是,她写下了一张欠条,标明“欠西楼两角钱”,第二天则如约将钱还了回去。

在孩子们较小的时候,李敏和李讷的学费以及生活费用都由***负担。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制定了新规:“孩子们参加工作后,拿到工资就要自食其力,不再接受补贴。”

然而,慈父之心使得***无法冷眼看着孩子们受苦。

2023年,李讷陷入生活的困境,几十元的工资难以养活一个孩子和保姆,再怎么省也不够用。李讷从未向父亲伸手要过钱,但现在束手无策,最终只好求助于吴连登。

吴连登向张耀祠汇报了事情的经过,张耀祠认为给予李讷一些补助是合情合理的,于是写了一张请***批准的条子。

**看到条子后感到动情,说:“不用批了,你说该给多少钱?”张耀祠回答:“李讷的开销不小,给个几千块吧!”

最终,**批准了8000元的资助,这一数目几乎涵盖了整个家庭的困境花费。虽然***心有不舍,但考虑到女儿的困境,他还是勉力同意了。

吴连登并未将这整笔8000元一次**给李讷,担心她可能会过度使用,再次向***开口就难了。因此,他以李讷的名义将5000元存入银行,只交给李讷3000元。

在李讷拿到这笔钱后,由于***对家人的关心,他还同意从稿费中额外支出8000元,分别用于贺子珍和李敏的生活补贴。

当时,贺子珍因在301医院住院,工作人员将钱送至她时,她非常感动地表示:“这笔钱就留在那里,我需要开支的时候再取。”随后,工作人员为她购买了收音机、录音机和一些生活必需品。

至于李敏,自从分配工作后一直与丈夫孔令华共同支撑,**资助的8000元她并未在当时收下。直到2023年,中共**办公厅派人找到李敏,了解她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李讷说:“我没有太多奢求,如果可能的话,我只想要父亲曾经给过我的那8000元。”

于是,2023年,李敏收到了中办送来的8000元现金、一台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023年,贺子珍离世,上海市委老干部处将她遗留的3000元交给了李敏。李敏将这笔钱与父母留给她的资助款合并,作为永恒的纪念。

**离世时并未留下任何遗产。他一生过着俭朴的生活,而他的儿女们则依靠自己的工资为生,从未占用国家的一分一毫。**留给子女的“精神遗产”远比物质上的遗产更为珍贵。

毛主席后代的8000元 中央派人了解的真相

主席的家庭开支 节俭为民,珍爱人民稿费 主席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重要领袖,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然而,他的日常生活和家庭开支却鲜为人知。吴连登,家管理员,曾管理 和其妻子的工资及日常支出。的家庭收入主要来自工资和稿费。然而,他的生活却一直非常节俭。的工资原本是一级待遇,即元。然而,在...

2023年,陈独秀后人给中央写信,邓小平批示 立即保护陈独秀墓

陈独秀,还有瞿秋白 李立三同志这三人,不是搞阴谋诡计的 年 的一番讲话,唤醒了沉寂数十年的陈独秀研究,同时陈独秀墓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年,陈独秀在家中病逝。由于家中极度贫困,竟到了无钱安葬的地步。所幸当时江津的两位名士出手相助,为陈独秀提供了一块墓地,又置办了楠木棺材和寿衣,暂时安葬于江津。在陈独...

2023年,毛主席读了《解放日报》上原子弹炸日本的报道,勃然大怒

尊敬的读者们,欢迎阅读本文,我将为您揭示历史上一个关于 解放 的故事和 对该报的重要作用。在年,亲自为中共 起草了创办 解放 的通知,并指定由博古担任社长兼主笔。可以说,对 解放 的成长灌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不仅是 解放 的忠实读者,更是其创办者。解放 成为党的宣传阵地,并通过刊发文章来宣传抗战胜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