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老话都说“二吃,三挂,四不宜”,指的是啥呢?

2023-11-27 11:25:15 字數 2619 閱讀 1559

端午节,这个古老而充满仪式感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然而,你是否知道在这个节日里,有一些被认为是最不礼貌的行为呢?有位作者曾公开表示,说“端午快乐”是最不礼貌的,应该说“端午安康”。这一说法源于对传统习俗的尊重,根据相关文献,说“端午安康”有其深刻的原因。

首先,按照我国传统习俗,端午期间温度升高,各种蛇虫鼠蚁繁衍滋生。为了防止这些害虫的侵扰,人们会采集艾草挂在门上,因为艾草有防虫的功效。因此,说“端午安康”实际上是表达对家人平安健康的美好祝愿。

其次,在我国某些地区,端午期间有祭祀的风俗,因此,说“端午快乐”在时宜上不太合适。祭祀通常是庄重而肃穆的活动,快乐的说辞可能显得有些轻佻。因此,为了尊重这一传统,选择说“端午安康”更符合礼仪之道。

尽管“端午安康”的说法更符合传统习俗,但在现代社会中,仍有许多人选择说“端午快乐”。面对这种说法,我们应当表示尊重,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正如习俗是文化的一部分一样,不同地区在端午期间也有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很容易闹出笑话。

本文将深入**端午期间的“二吃,三挂,四不宜”的风俗习惯,希望引导大家更清晰地认识这些习俗,避免因文化差异引发的矛盾和问题。

一、“二吃”在我国这个人口大国,饮食一直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每逢重要的节日,都会有与饮食相关的习俗。这不仅是一种对祖先的缅怀和感恩的表达,同时也能通过不同的食物体现出地域和民族的风情。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端午期间有“二吃”的说法。首先是吃粽子,端午吃粽子可谓是端午最为重要的风俗之一。传说在端午时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相关的习俗还包括赛龙舟等活动。其次是喝雄黄酒,古人将喝酒称为“吃酒”,而在端午时节,喝雄黄酒被认为能够避免被毒虫叮咬,表达对平安顺遂的美好愿望。

从时代背景来看,端午吃粽子和喝雄黄酒都是符合当时大环境的。当时粮食产量不高,而端午前后正是粮食收获时节,吃粽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期望。由于医疗水平较为落后,喝雄黄酒既具有杀毒灭菌的作用,又能让有害动物退避三舍,因此也符合当时的需求。

二、“三挂”端午挂艾草是大家都不陌生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传统。挂艾草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艾草是一种香草,挂在门上能够让毒虫闻到气味后自然离开;另一方面,艾草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挂在门上则能表达人们对吉祥避凶的需求。

除了挂艾草之外,端午还有两种常见的挂法。一是挂葫芦,葫芦的谐音是“福禄”,而且葫芦是一种口小腹大的储水工具,寓意着财富的积累。二是挂五色线,这种线通常挂在手上,寓意着人们对孩子身体健康的期望。通过这三种挂的方式,端午期间表达了古人对财富和健康的渴望,体现了朴素而美好的愿望。

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在我国古汉语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挂的物件不仅彰显着美好的寓意,还能巧妙地表达人们的憧憬。端午期间的“三挂”实际上是一种对财富和健康的祈愿,是对美好愿望的朴素体现。

三、“四不宜”端午期间的“四不宜”主要指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不宜下河游泳,因为端午期间各地降水量增大,河流水流湍急,下河游泳增加了溺亡的风险。其次是不宜吃娘家粽,因为端午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外嫁女在娘家过节可能会引起非议。再次是不宜盖房,因为端午期间出现暴雨的概率较高,盖房的过程容易受到影响。最后是不宜远行,因为端午是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不适合远离家乡。

这四个“不宜”在当时的背景下都有其合理性。在交通不便、救援设备落后的情况下,下河游泳可能导致溺亡事故;而吃娘家粽可能引起社会非议,因为外嫁女在节日时留在娘家可能被视为不合适的行为。盖房过程中容易受到端午期间的暴雨的影响,而远行则不符合当时人们相聚的习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大型游泳场地的出现满足了游泳的需求,思想的开放也让外嫁女在娘家过节成为可能。基础设施的完备使得盖房更加有保障,而便捷的交通也让远行成为可能。因此,端午期间是否要遵循这四个“不宜”,主要取决于个人和相关主体对于这些事情的接受程度。

我国作为一个大国,拥有着广阔的疆域,不同地区在端午期间有着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具体的情况要根据当地的实际习惯来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面对传统节日端午的到来,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掌握了解端午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其次,要在继承端午的风俗习惯时进行辩证创新,丰富端午的文化内涵;最后,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日常饮食要注意荤素搭配,利用端午这个契机来改善身体状况。

在新时代中,端午不仅仅是传统的中国节日,更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纽带。端午节的到来提醒着我们,中华传统节日是我们与文化相连的纽带,了解、继承和创新传统习俗是每个青年的责任。在端午来临之际,全面了解端午的前世今生变得至关重要。

最后想说:中华传统节日是纽带,链接着中华儿女。了解、继承和创新传统习俗是每个青年的责任。端午来临之际,全面了解端午的前世今生很有必要。你们当地端午期间有什么有趣的风俗习惯吗?

端午将至,俗语 端午不吃娘家粽,女婿不跪丈人坟,啥意思?

在道德与规矩之间,人们常面临抉择。良知,远比繁复的规矩更为重要。失去了良知,便是放弃了做人的权利。然而,有时打破旧规矩也能为建立新规矩创造机会。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一种传统习俗,花甲葬。当人到了六十岁时,孝子会将老人送入提前准备好的瓦罐坟中。子女会定期送饭 添砖,直到整整一年。而当送饭的窗口被封闭,老人...

今年端午不一般,老人说“夏至连端午,三人要躲端午”,三人指谁

夏至节气交过之后,正值盛夏的到来,高温炙烤着大地,给人们带来了炎热和闷热的感觉。而在这个时候,端午节又与夏至节气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特殊而不同寻常的节日组合。老人们警醒着说 夏至连端午,三人要躲端午。那么,这里的 躲端午 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躲端午是指在端午这一天,特别是夏至之后的端午节,有三类人需采...

农村端午插艾有说法,老话“两不采三不挂四讲究”,指的是啥呢?

端午节,一提起这个节日,脑海中涌现的画面是五彩的龙舟在江水中奋力竞渡,舟影飞扬,吸引着无数热情的观众。还有那百舸争流,仿佛在一场激烈的比赛中,彰显着团结拼搏的精神。这个场景常常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紧密相连,端午的盛大景象在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端午的场景可能更倾向于童年时光。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