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 赵贞吉的手段有多阴险?把海瑞当刀,用杨金水“问路”

2023-11-02 23:19:30 字數 4063 閱讀 4874

一玩笑水疯了!原因嘛,简单说就是势不得已,无可奈何!首先,只有让杨金水疯狂一番,才能捉拿住郑泌昌与何茂才的罪行。

郑泌昌与何茂才胆大包天,不肯认罪,原因可不是因为背后有严党的支持,而是因为织造局深陷其中。在他们看来,只要把责任全推到杨金水与织造局头上,将案子扯到宫廷里,无论是谁审理,都会小心翼翼,最终就是满盘皆输,鱼死网破。

所以,只有让杨金水疯狂,将这起与织造局有关的浙江官场贪腐案止步于郑泌昌与何茂才,哪怕后者再争吵,也只能加上“诽谤嘉靖”的罪名。

其次,杨金水只能疯狂,不能死去。

如果杨金水在这个关键时刻就死掉了,虽然织造局的罪恶事迹就无从查证了,但很可能会引来“畏罪自杀”的指责,而“畏罪自杀”意味着有罪。正如大家都心知肚明的那样,杨金水是宫廷安排到浙江的人,杨金水有罪,宫廷自然也难辞其咎。

当然,赵贞吉不会追究到底,只会默认让杨金水承担,以保住嘉靖的形象。然而,案子的审判委员会里还有海瑞这个不稳定因素存在。

如果海瑞死扣不放,为了保全嘉靖的名声,吕芳极有可能站出来。但如果吕芳真的牵涉其中,嘉靖的名声可就难保了。

杨金水对这个情况心知肚明,为了保护吕芳的干爹以及嘉靖的名声,他只能疯狂,却不能死去。也就是说,事到如今,杨金水只能“疯”,这是他必走的一步高明之计,也是能够和吕芳一同平安离开的原因。

好了,现在解释了为什么杨金水“疯”了,让我们来看看是谁“逼疯”了他。

从表面上看,杨金水“疯”,是海瑞干的好事。

如果不是海瑞死咬织造局不放,任由郑泌昌和何茂才扯上宫廷,并要求一切记录入案,杨金水也不会走上这段苦路。但这只是表面的原因!实际上,在赵贞吉调任浙江担任巡抚,主审案件之时,就暗示了清流派,一定要将宫廷清理干净。

虽然这并不符合嘉靖的平衡原则,但对于清流派来说,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裕王的名声,都不能让案件涉及宫廷和嘉靖,就像剧中赵贞吉对谭纶说的那样:“儿子不会说父亲的坏话。”

其次,这也是考验赵贞吉的机会。

浙江官场贪腐案导致内阁大换血,严世藩、高拱、张居正一起辞职。嘉靖本来支持胡宗宪进入内阁,但条件是胡宗宪必须马上站队,成为嘉靖倒严的先锋。

然而,胡宗宪不愿意,而严嵩则利用“师徒情”算计了胡宗宪,死死地控制住了他,嘉靖不得不放弃胡宗宪进内阁的念头。既然嘉靖动了倒严的心思,就需要预先考虑到严党倒台之后的内阁人选,而作为徐阶最得力的学生,赵贞吉自然成为了考察的目标之一。

如果赵贞吉能处理好浙江官场贪腐案、筹备军需和那50万匹丝绸生意,取悦皇帝,那入阁就指日可待。嘉靖一旦安排倒严,就需要有人能够替代严嵩和严世藩,处理那些见不得光的事务。

这一点胡总宪看得很清楚,所以才会对赵贞吉说:“浙江这个烂摊子,搞不好你也会陷进去,如果搞好了,你赵孟静就可以入阁拜相,圣上这是在为下一届的内阁物色人选呐。”当然,赵贞吉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因此,从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了一系列向嘉靖示好、猜测皇意和不断甩锅的行动,为的就是能平稳地度过这个考验。而海瑞的到来正好给了他一个机会,他只需静观其变,等待嘉靖的反馈,然后确定下一步行动。

不久,海瑞来到浙江,与提前到达的王用汲进行了一番交流。从王用汲那里,海瑞得知了三件事:一是沈一石的家产已经被织造局卖给了徽商,并且赵贞吉还签了字;二是徽商与胡宗宪是同乡;三是那些特意安排食宿的徽商背后,织造局希望他们闭嘴。

这让海瑞既失望又愤怒!失望的是,赵贞吉这个新来的领导并没有担起责任,反而是个老谋深算的官场老手;愤怒的是,根据圣旨所说是要追查沈一石家产的去向,如今却被织造局卖掉了,更何况通过特殊安排示意他们闭嘴。如果自己真的闭嘴了,那沈一石就算家产被抄,也等于没抄;贪腐的案子查了也等于没查;国库依然亏空,罪有应得的人却逍遥法外。

从理论和法律上讲,作为一个**,他不可能坐视不理。

因此,海瑞不顾王用汲的阻拦,连夜提审了郑泌昌与何茂才,也正是这一次提审,逼疯了杨金水。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赵贞吉没有阻止海瑞夜审郑泌昌与何茂才?在海瑞还未来到浙江之前,赵贞吉就知道了海瑞的计划。王用汲找赵贞吉,希望他可以阻止海瑞。

然而,赵贞吉既知情却没有阻拦,反而给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他是陪审官,他有权去提审罪犯。”赵贞吉之所以如此,只能说他打得这一招“投石问路”得太漂亮了。

在他看来,案子必须审,但也不能让它涉及织造局和宫廷,涉及到宫廷将威胁到他的升职加薪,因此,他不得不让海瑞去提审,试探宫廷和嘉靖的反应。赵贞吉只需要作壁上观,等待结果,他又有什么理由阻拦呢?正如海瑞事后对王用汲说的那样:“他让我提审,他想试探宫廷的反应。

皇上支持织造局,罪责是我的,恶名是皇上的。皇上追查织造局,他既不得罪宫廷,又能得到好名声,这比郑泌昌更可疑。

总之,赵贞吉认为案子必须审,责任得有人扛,他只需要等待嘉靖的回应,确定下一步的行动。而事实上,杨金水本来也无意得罪赵贞吉,只是在他上任当天,杨金水无意中得罪了他。

当晚,赵贞吉带着圣旨到达浙江的时候,杨金水正在装模作样地与郑泌昌、何茂才以及徽商交谈。得知赵贞吉的到来,杨金水假装有急事,离开了谈判现场,来到了后堂。

他先认真地看了一遍圣旨,然后略带恭维地说道:“有赵大人接任浙江的事,真是太好了。”

赵贞吉作为一个**,被人尊重自然是好事,虽然杨金水可以不把他当回事,但在官场上,互相捧捧场有时候是必要的。

杨金水给了足够的面子,虽然这只是场面话,但对赵贞吉来说却是心愿,毕竟他上任的第一天就成了配角,而杨金水则成了主角。在他看来,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他可不愿意这样。

说白了,赵贞吉是一个心眼极其小的人,他看重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对别人的尊重和承认要求十分苛刻,就像他开除书办一样。

此外,对于赵贞吉来说,杨金水强势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在他的眼中,他是这个省的大人物,凭什么被一个织造局总管看不起,甚至掌生死?他对杨金水过于自大,一点未将他放在眼里感到非常愤怒。在他看来,上任第一天就完全没有掌握任何主动权,被杨金水牵着走。

对于一个有着骄傲个性的赵贞吉来说,这是他无法容忍的。或许有人会说,杨金水的行为没有错,为什么会得罪赵贞吉呢?

说的没错,但请注意:有时候,得罪一个人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仅仅是因为你做了什么。

对于其他人来说,他们也许不会轻易记恨杨金水,毕竟每个人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然而,对于赵贞吉来说,他就是一个过于自大,不把他放在眼里的人,这是他无法忍受的。

所以,当海瑞提审郑泌昌与何茂才之后,赵贞吉心怀不满地将海瑞的案卷上报给朝廷。毕竟,无论是戳破杨金水的心窝子,还是戳破海瑞的自尊,都是他的胜利。

至于案子是否成功,他并不关心。对于他来说,只要不给自己带来麻烦,功劳归属他自己,他就心满意足了。

至于如何评价赵贞吉,笔者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虚伪的君子,口口声声讲仁义道德,但内心却极其阴险和小心眼的人。他心机深藏,自以为是。

读别人的故事,他倒是能够找出共鸣;然而,在他对别人的故事众人感同身受之余,他自己的生活却敞不开心扉。或许这样的人在官场上可以凭借手腕和阴谋取得成功,但人际关系和人格却难以得到真正的发展。

大明王朝1566 内阁补“贞”,徐阶为何要再次确认是否是赵贞吉?

大明王朝年的那场会议,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财政议会。那时期,大明王朝国库空虚,需要解决严重的财政问题。内阁和都察院 刑部对主要的严党成员进行处置,以期缓解财政困境。抄家得出的一千万两银子,尽管数量巨大,仍然不足以解决国库的财政问题。因此,这些钱很快被用于东南抗倭 百官俸禄以及抚恤赋税过重省份的...

明朝是比较弱的大统一王朝吗?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建立于年,灭亡于年,共传十六个皇帝,统治时间为年。明朝的统一范围覆盖了今天的中国 越南 老挝 朝鲜等地区,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大一统王朝。然而,对于明朝是否是比较弱的大统一王朝这个问题,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明朝的建立背景与历代大一统王朝有所不同。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是一个出...

大明王朝1566 权力的巅峰与沉浮

大明王朝,这部引人入胜的影视杰作,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繁荣与衰败交织的历史画卷。剧情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每一个角色都带有深深的情感色彩,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权力的巅峰与沉浮。这部剧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明朝嘉靖年间,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大明王朝虽然繁荣昌盛,但内部的权力斗争 腐败堕落和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