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战役 粟裕下了一盘“深不可测”的棋局,让国军冷汗淋漓

2023-11-15 15:45:24 字數 5217 閱讀 6555

上章讲到,粟裕在国民党第五军军长邱清泉鼻子底下夺得开封城,把邱清泉气坏了。

邱清泉此人,战事精明,颇负远见,但他自傲,尤其第五军是国民党最早实现机械化作战的精锐部队,他骨子里认为,粟裕是‘狡猾作战,打不得大战役’。

国民党宣传的“逢邱清泉不打”的‘美名’,邱清泉本人也并没有婉拒之意,所谓骄兵必败,这也是他在豫东战役的下半场受到真正教训的原因。

豫东战役的下半场,同样充分展示了粟裕的“机动作战”能力,但因为战场险恶,最终邱清泉部只是受到重创,并没有被完全歼灭。但豫东战役的整个战果却足够丰硕,对国民党军队造成整体重创。

粟裕的神仙打法,让**赞叹,**更坦诚地说:

“这样的仗我是不敢下决心打的。”

的确,粟裕打得太惊险,从他单刀直入开封的那一刻起,后面咬他的“尾巴”就一直没有停下,而且大有把他分而食之的气势。

开封之战后,粟裕考虑很久,也出现过一次犹豫。

当时中野想集中打郑州,但是报告发上去,**军委考虑敌人因开封之战,已在集中兵力,无论是中野打,还是华野打,牺牲都很可能是成倍的,因此打正面遭遇战的时机需要推后。

**给两大野战军指示:你们两大集团若分开行动,每次歼敌以不超过一个整编师为限度;集中行动时,每次歼敌则以不超过两个整编师为限度,要保存实力。

同时,华野的一些领导也认为该适当作调整,尤其是一些**重的部队,需要休息。

但粟裕觉得,豫东战役是扭转中原战局的关键战役,是接下来打大战役的一次实验,不能就此停下,而且他有把握赢得接下来的胜利。

为了让大家与自己有同样的信心意识,粟裕做了两件事。

一是叫政治机关副主任钟期光加强部队内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饿得,跑得,打得”的战斗精神,乘胜追击,争取全胜。

二是给***发电报,说明自己的下一步计划,希望其能在决策上支持自己。

电报中,粟裕主要呈明两件事,“拟于25日23时放弃开封”;“邱清泉兵团入汴后,拟以。

三、八纵分割邱、区之联系,以。

一、四……等纵队歼灭区兵团于杞县以南”。

粟裕意识到,敌方重兵当前,机动作战才能吃利益。对邱清泉以削弱为主,逐步重创,让他疲惫不堪;对另一支蒋介石正在派出的新队伍——区寿年兵团,进行正面打击。

吃狼的时候,能吃的豹子也一个不放过,因为他们是一伙的。

这个计划便是豫东战役的下半部分——“先打开封,后歼援敌”中的歼灭援敌。

**与**军委慎重考虑后,再一次在关键时刻支持了粟裕的决定。**看了决策说,“粟裕同志浑身都是胆”;*则坦言,“这也太险了,这样的仗我是不敢下决心打的。”

2023年6月26日,**军委给粟裕回电,主要意思有:蒋、白方面判断,我粟、陈、张兵团是准备和刘邓大军汇合,打国民党的十八军,所以邱清泉和区寿年现在正向西南急进。你的计划可行,如果能配合歼灭。

七。十。五、七十二师更好,不能的话,歼灭七十五师也很好。

这一回,仍是各部配合粟裕的华野军队,继续拿下接下来的战果。

当天,粟裕向全军连下三道命令:

一是让三纵和八纵迅速撤出开封,往通许方向转移。

二是让。一、四、六纵队一路隐蔽往杞县集合。

三是让地方游击队在相关敌人的后侧方散开,准备在接下来的战役中,进行机动牵制。

国民党方面,本来已经要集结围城,一看华野跑了,不要开封城了,就作出另一个判断:

认为粟裕的华野和中野元气大伤,恐怕是出于无法守城的缘故,因此打完就跑,观察他们必向津浦路跑,怕是要撤退寻找和其它部队集合。

蒋介石来了劲头。

本来开封城在他的决策下丢了后,那些在南京的河南省籍国大代表,还有利益相关各个委员吵吵闹闹、哭哭啼啼,诉说他们“家没了、位置没了”的委屈。

搞得新上任的‘参谋总长’顾祝同和‘国防部长’何应钦都一个头两个大,既不能替他们“申冤”,毕竟哪有奴才找主子算账的道理,可又不能置之不理。

这回粟裕主动撤离了,又有了生机。

蒋介石甚至扬言:重兵集结,要全歼中原部队于开封城下。

意思就是不能让粟裕就这么跑了。

在蒋介石的命令下,邱清泉和区寿年兵团开始全力追堵粟裕,黄百韬兵团则从北往南包围,孙元良兵团从西往东迂回,胡琏兵团不分日夜,往北合围。

整个豫东平原一时间风起云涌,粟裕大军成为主要目标,瞬间进入了大型包围圈。

粟裕的本意就不是逃跑,而是按原计划,主要打邱清泉和区寿年,分离他们,在他们互相不能援助的时候,各个击破。

所谓在大包围圈中形成小包围圈。

那么,计划中最关键的难题来了,如何让邱清泉与区寿年分离?

这一次,粟裕运用的又是心理战。

粟裕知道邱清泉在开封一战中,憋屈万分,之于是粟裕假装吃了甜头就要跑,给邱清泉一种“看,你粟裕就是侥幸赢的,你打不起正面战”的感觉,让其轻视。

粟裕也确实不打正面战,他就是要让邱清泉一面急得要命,另一方面正好有追击的动机。

对区寿年这边,无论**军委还是粟裕,都分析过了,区寿年领导的部队是刚组建起来的,他没怎么和共产党打过仗,一不熟悉部队内部,二没有邱清泉那么多作战经验,他必定有犹豫,这个犹豫很可能就是战机。只要让邱清泉急,让区寿年慢,就能从中间分离出战机。

果然,粟裕的计划很快得到实现。

邱清泉骄狂,他恨不得马上追上粟裕,报夺城之仇。一方面,邱清泉让人守住开封,一方面带主力直扑通许,他要从尾巴上打粟裕的主力三纵和八纵,抢得头功。

区寿年就不一样了,他愿意观战,他分析后认为,华野部队刚守了四天开封城,就莫名其妙跑了,恐怕会有猫腻。因此他在到达睢杞地区后,为谨慎故,放慢了脚步。

粟裕等的就是这个两军岔开。

一夜之间,邱清泉兵团和区寿年兵团便错开了40公里。

虽然粟裕还没有查明区寿年兵团的具体部署,但他不等了,他命令叶飞指挥围歼区兵团,给了三句话:边打边查;直切纵深,乱敌阵脚,割裂其部署;要最快、要猛!

区寿年几乎是懵的,在华野主力。

一、四、六纵队和中野十一纵队突然对他发起攻击后,区寿年兵团只感觉四周都是扑向他们的猛虎,一时间分不清该防御哪边。

粟裕对这4个纵队打突击是具足信心的,他更担心的,是邱清泉等反应过来后,对邱清泉等兵团的阻击。

与邱清泉部正面遭遇的,是第。

三、八纵队,他们不等邱清泉咬住脚踝,便掉头回来,会同由上蔡地区归建的第十纵队及附近兵团,对邱清泉开展全面阻击。

战况非常惨烈,在阻击邱清泉的过程中,中野的九纵队也一方面阻击孙元良部队,另一方面牵制着邱清泉,不让他去接应区寿年。

在二次正面开战的过程中,蒋介石投入了4个兵团,决心这次一定吃掉粟裕麾下主力。

粟裕的要求就是:快!一定要快!抓住所有战机,在敌人彻底反应过来前,重创邱清泉,灭区寿年,换阵地。

从6月27日开始,邱清泉逐步遭遇重创,第五军损失惨重。

接着,整编七十五师被全歼。

区寿年兵团被全歼,区寿年和他的参谋长挥着白旗从坦克爬出来,投降。

粟裕之后急收战果,换了阵地。

**在河北西柏坡发下命令,让***等人配合:

全军北进,务必保“粟军胜利”。

粟裕知道,邱清泉受教训,一时恢复不了元气,口子已经撕开,但他还不能撤退,他还准备吃下最后的“饺子馅”,那就是黄百韬兵团。

这又是国民党想不到的。

7月5日前,粟裕命麾下张震发布命令:

继续阻击邱清泉残部,并集中主力攻打黄百韬兵团。

黄百韬本来正在慢悠悠推进,结果突然遭到华野和中野的联合攻击,他本人不知所措,更不愿步区寿年后尘,于是不前进,反而后撤,缩头乌龟般,以帝丘店的狭长地带为据点,让兵在前线打,自己不敢冒头。

7月5号深夜,黄百韬整整一夜没敢睡,他不知道援军都在**,又为何迟迟未到。

第二天凌晨,黄百韬听到前线没有了声音,从缩居地钻出来,来不及清点死伤的大部分兵员,而是急着让勤务兵确定:

他们为何不打了?

勤务兵向他报告:

对方全线停止了向我军炮击。

黄百韬哭丧着脸,命麾下赶忙组织敢死队,因为他知道,这可能是“黎明前的黑夜”,如果援军还不到,解放军接下来一定要把他们全歼灭。

邱清泉元气大伤,胡琏还有孙元良也被打懵了,他们不知道接下来粟裕要怎样,于是都下达命令:原地整装待命。

谁也想不到,粟裕此时正在做一件事:

他命令所有人,即刻悄悄收拾战场,不要落下一名伤员,尽快撤退,结束豫东战役。

因为粟裕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了。

豫东战役全程打了20天,歼灭全线敌军9万余人。

它是粟裕回忆中“最复杂、最剧烈、最艰难的战役之一”,但它的意义非凡,它重创了国民党的有生力量,大大提升了解放军的士气。

在粟裕带领下,华野20多万军队最终在蒋军的包围圈中秘密撤离,让蒋介石、邱清泉等人意识到:**所谓的全面胜利和正面战争,不过是宣传的效果,真的遭遇时,不堪一击。

解密豫东战役 粟裕智谋围点打援,歼国民党军九万众多

豫东战役,也称黄泛区会战,是解放军在年的一次壮丽大决战,标志着解放战争的重大转折。这篇文章将深入 这一关键战役的背景 策略和关键事件。年月,解放军刘邓 陈谢 陈粟三路大军在江淮汉平原地区成品字形排开,解放中原成为了当时的战略任务。虽然在中原地区,我军在战略和群众基础上有优势,但国民党军队在人数和装备...

豫东战役 粟裕的智慧与胆识,解开中原僵局的关键

年的豫东战役,曾被国共两党称为 中原大捷 却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内幕。这场战斗并不仅仅是一场胜仗,而是一场决定性的转折点,深刻影响了国共两党的命运和中原地区的博弈。解读豫东战役。年月日,华东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以及冀鲁豫 豫皖苏军区部队,联手对抗河南省开封的国民党守军。这场战役可分为两个关键阶段。首先,...

豫东之战 粟裕与刘邓的战略争议

豫东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由于涉及到多位杰出将领的意见分歧,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本文将 粟裕将军和刘邓将军之间的战略分歧,并尝试还原历史事实,以理性的角度评价各自的贡献。年,华野将军率领兵团南渡黄河,目标是歼灭邱清泉的第军。这一行动的策划涉及到多位高级指挥官,包括粟裕 刘邓 中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