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国货,狂赚500亿!最有“心机”外国巨头,在中国闷声赚大钱

2023-11-29 01:55:10 字數 2240 閱讀 8001

你可能不知道,你每天用的洗发水、牙膏、茶饮、雪糕等日常消费品,有很多都不是真正的国货,而是一个外国巨头的产品。这个外国巨头就是联合利华,它是一家总部位于荷兰和英国的跨国消费品公司,成立于2023年。

它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品牌之一,也是最会“变脸”的外国巨头之一。它通过收购、租用或合作等方式,控制或参与了很多“国里国气”的品牌的经营权,如清扬、多芬、夏士莲、中华牙膏、立顿、梦龙、可爱多等。

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为联合利华贡献了巨额的利润。据《投资导报》数据,2023年,联合利华在中国销售额超50亿,且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到了2023年,联合利华在中国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500亿,占其全球销售额的10%以上。联合利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中华牙膏是中国的老字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它曾经是中国牙膏市场的领导者,与高露洁、佳洁士三分天下。但你可能不知道,中华牙膏的经营权早在2023年就被联合利华豪掷1800万美金买走了。

联合利华并没有改变中华牙膏的品牌名称和包装,而是继续沿用其“国货”的形象,同时提升其产品的质量和创新。它还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邀请了羽泉为其创作了《中华力量i believe》,更加强化了中华牙膏的“民族品牌”的标签。如今中华牙膏仍然是中国牙膏市场的重要力量,年销售额超过10亿。

立顿是联合利华旗下的一个国际品牌,它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伪装”成了国货。立顿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它是第一个进入中国的袋泡茶品牌,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茶叶加工厂的外国品牌。

它利用自己的技术和标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卫生、统一的茶饮体验,培养了一批忠实的消费者。但是立顿并没有满足于自己的国际形象,而是开始了一系列的本土化战略。

它不断推出符合中国人口味的新品,如乌龙茶、绿茶、红茶、花草茶等,还与中国的茶文化进行了深度的融合,如推出了“立顿茶道”、“立顿茶艺”等活动,让中国消费者感受到了立顿的“国货”气息。如今,立顿茶包已经成为了中国茶包市场的领导者,年销售额超过20亿。

梦龙雪糕它的前身是中国的国营企业,名为“上海冰糕厂”,成立于2023年。它曾经是中国雪糕市场的领导者,拥有“梦龙”、“冰山”、“等知名品牌。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上海冰糕厂逐渐陷入了困境,于2023年被联合利华收购,改名为“上海华龙冰淇淋***

联合利华对上海华龙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保留了“梦龙”这个品牌,但是将其定位为高端的进口雪糕,**也相应提高了很多。这样,联合利华成功地将“梦龙”从一个国货变成了一个外资,从一个大众品牌变成了一个奢侈品牌,从一个传统品牌变成了一个时尚品牌。

以上三个例子,都说明了联合利华的一个共同的玩法,就是买品牌,然后“伪装”成国货。这样,它既可以利用本地品牌的知名度和消费者的情感,又可以借助自身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提升品牌的质量和形象,从而赢得市场和信任。

这种玩法,让联合利华在中国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也让中国消费者在享受品牌的服务的同时,失去了对品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联合利华的玩法,也让我们不得不质疑它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它利用了中国消费者的信任和情感,它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背景,它模糊了自己的品牌和产品的属性。

它也剥夺了中国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降低了中国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我们不能忽视,联合利华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是一种商业的欺骗,是一种市场的掠夺,是一种价值的损害。

非洲“偷油村”每年狂赚500亿,加油站谁开谁倒!国家为何不管?

石油之乡贝宁 非洲石油偷窃现象的 贝宁,这个位于西非中部的小国,因为其猖狂的石油偷窃现象而为人所知。在这个国家,偷油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部落村庄中的居民几乎家家都在从事这一活动。然而,为什么偷油如此猖狂,而 却对此置之不理呢?又是从 偷来的石油呢?贝宁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经济发展落后,...

一年狂揽46亿!伪装成国产酒企潜伏中国17年,大肆收割百姓

前言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白酒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而闻名。水井坊白酒更是被尊称为 中国白酒的领军品牌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如今它已悄然落入外资的控制之下,这本属于我国人民的财富竟成为了外资掠夺的工具。水井坊的背后隐藏着何种不为人知的秘密?水井坊的起源 在我国白酒产业快速发...

半年狂赚17亿!“最有心机”的服装巨头,正闷声发大财

雅戈尔,这家以服装产业起家的企业,如今已成为业内外瞩目的焦点。它的惊人投资业绩让人瞠目结舌,尤其在服装行业陷入困境的时刻,雅戈尔以其独特的经营之道,创造了一个耸人听闻的传奇。然而,这个 第一股 的成功,并非来自衣服销售,而更多地源自于 不务正业 的投资,尤其是金融股权投资。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