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毛主席“穷游”借宿寺庙,方丈留下两个预言,没想到成真了

2023-11-18 17:10:06 字數 6189 閱讀 2281

在武侠**里,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得道高僧点化主角,说出一些谶语预言,最后引出一段波澜壮阔故事的桥段。但你可曾想过,青年时代的***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那还是***读书的时候,他和两位朋友一起穷游一千八百里,偶然遇到了一座古寺。

正是在这座古寺里,**遇到离开一位得道高僧,而这个老和尚的两句话,则揭示了两个人的人生。

事情发生在2023年,那时的中国正处在北洋军阀割据称雄的混战时期,一整代的中国青年都陷入到了对国家与民族命运十分迷茫的状态中。

此时,**也还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正是青年书生的他对这一切也是关心切切,因而总是与老师同学讨论时局,为国家之出路而思索。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总是潜心学问的***渐渐地对书本里的东西已经不满足了,他更渴求一些实际的东西来深化自己的认识。

于是,**决心利用暑假时间出去走走看看,开阔一下自己的视野。为此,**就找到了自己的一位同学,他就是箫子升。

箫子升是***的同学,也是他的好友,两人的关系很是亲近。此外,还有一个蔡和森,他们三人同为杨昌济的得意门生,关系也都十分要好。

因为学问高、名气大、关系要好,同学们也都称他们为“湘江三友”,可见他们的影响力。

说起箫子升,他其实也有一些来历,其祖居湖南湘乡,来自一个书香世家。箫子升的父亲名为萧岳英,曾留学海外,回国后当了一名老师。

箫子升还有一个弟弟,那就是著名诗人萧三。出自这样一个文化世家,箫子升自然非同一般,事实上他比***还要小一岁,却要比***高三届。

箫子升与***的缘分始于东山高小,当时***好不容易重获读书的机会,来到高小读书,但这里多的是富家子弟,大多与***不甚亲近。

众人之中,唯有箫子升兄弟两人对志存高远的***十分钦佩,于是三人常常往来,成为最要好的朋友。

不久后的2023年,箫子升考入湖南第一师范,而***则是2023年入学,再次与自己的这位知己相逢长沙。

在长沙读书期间,**因为家境贫寒,生活十分拮据,时常勤工俭学。有一年的暑假,因为学校不允许暑假留宿,**又无处可去,只能上街摆摊换取生活费和房租。

箫子升在知道后,不仅没有嫌弃,反而帮着***来摆摊。于是,在大街上就出现了两个青年人一边摆摊一边谈论哲学的场景,让人不得不动容。

等到2023年,箫子升从学校毕业,他随后去了长沙楚怡学校担任老师。

此时,**还在学校就读,他们两人的联系也没有中断,**经常给箫子升写信,仅一年时间就写了十一封,其中有一个月更是写了三封,期间也只是说一些问候的话。

到2023年的暑假,**再次无处可去,萌生出外出游学的念头。再加上长时间没有与箫子升见面,心中难免思念,这才会来找箫子升一起出游。

***告诉箫子升,这次他们是要穷游,身上无钱可带也就不要带了,只拿一些生活用品,而箫子升很痛快地就答应了下来。

他们一起准备了三天便出发了,身上只带了一把雨伞和一个布包,其中布包里装了一套衣服、一块毛巾,还有就是一些纸笔。

按照***的计划,他们先是走小西门,然后过湘江,沿着长沙往宁乡的方向一路直走。

可是,出了长沙他们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那就是怎么过河?湘江宽阔,非有渡船不能过,可他们两个人身上一文钱都没有带,怎么坐渡船呢?

这时,**眼看着一艘渡船来到面前,就说:“先上船吧,过河后再请船家通融一下。”

于是,两个人就跳上了船,船家也没有多问,当即摇橹开船。到了河对岸,船家这才问他们要钱,箫子升也就直言相告,说他们是外出穷游的学生,没有钱可以付。

船家气愤不已,但事已至此也不能再给他们带回去,更何况还是两个学生,也就不再计较了,大大方方地让两人走了。

过了河,**与箫子升一起徒步上路,两人边走边聊,说得畅快不已。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到了中午,他们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

这下,又去**吃饭呢?没办法,两人只好挨家挨户地乞讨,请主家施给一些食物饮水。

农户们并不富裕但心地很好,大家也就都给这两个过路书生一些吃食,只是并不多,根本填不饱肚子,他们往往要乞讨四五家才能吃饱。

这才是穷游的第一天,就已经这么难熬了,后面的时间可怎么办啊?于是,**就和箫子升商量了一下,准备利用手中的笔墨来挣钱养活自己。

**当即挥笔写下一首诗,然后找到一个大户人家去拜谒。

这次登门拜访的是一个读书人家,那户人家的老太爷在看到两个年轻人的诗作后很是欣赏,于是就请两人吃了饭,临走还送了四十文钱。

这笔盘缠可帮了大忙了,而两人此后也就靠着给人写对联来换取生活费,支撑了整个旅途。

在继续踏上旅途后,两人又聊了一个下午,而天色也很快黑了下来,他们无处借宿,最后只能睡在河滩上。

河滩上的那一夜很是难熬,睡得不舒服不说,蚊虫的叮咬更是让人心烦,他们甚至还遭遇了一条蛇,只是幸好没有受伤。

正是这一晚的教训让他们明白,以后绝对不能睡在野外了。

随后,两人再次启程,向着宁乡县城赶去,在经历了几天的奔波辛苦后,他们终于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

此时的***不禁感慨说:“没有钱的日子确实困难,但只要肯动脑子,也能克服困难。”说罢,他们继续赶路,然后就遇到了一座寺庙。

**他们遇到的这座寺庙名为“昭山寺”,据说是一座传自唐代的古刹,在当地很是有名,常年香火不断。

路遇古寺,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起码有了一个歇脚的地方。此时已经是又累又饿的两人便拾阶而上,一直走到寺门前,然后扣响了大门。

不一会儿,一个小沙弥走了出来,他看到一身污垢的两人,还以为是**来的乞丐,正要将他们赶走,而***则向他递来一张拜帖。

收到拜帖后,对方便明白他们并非是寻常路人,便快步走进寺内找**去了。

不久之后,寺门再次开启,小沙弥恭恭敬敬地请***两人入内,然后带他们一路走向内堂,那里正有一个老和尚等着见他们。

在简单地洗漱饮食后,老和尚就和***箫子升一起谈话。

谈话中,当***说到他们是外出游学的学子,老和尚很是赞赏。随后,他们又就哲学、玄学乃至现实问题一一与老和尚讨教。

当聊道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时,**说:“西方物质文明极为兴盛,但却因此被衣、食、住三者所拘,仅仅是满足物质欲望罢了。如果人生仅此而已,那人生也无太大的价值,我们应该想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解决经济问题,而后应该追求理想的世界主义。”

没多会,**接着说:“人的精神力和体力结合在一起,没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所以我觉得,只要能想个法子把人们的精神凝聚在一起,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实现理想的世界主义。”

几番交谈下来,老和尚连连称赞***和箫子升的学识,并提出要为***看相。

本来是本着朋友间闲谈的态度,**也就同意了,谁知老和尚在看完之后却说:“施主这是男生女相,贵不可言,将来必有一番大作为。”

听他这么一说,箫子升也来了兴致,哪知老和尚却在给他看完后说:“施主慧根在身,与佛门缘分不浅。”

对此,箫子升并不高兴,毕竟他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此生志在报国,可无心参禅问道。

因此,无论是***还是箫子升,都没有太把老和尚的话当一回事,只当是笑谈而已。

第二天,**和箫子升就辞别而去了,他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游历了宁乡、安华、益阳、沅江,踏遍山河千八百里。

第三天,在暑假快结束的时候,他们也返回了长沙,回归了校园的生活。

第四天,而通过这次游学,**遍访各地,与学者、名流、农民、手工业者、商贾、官吏、和尚等等社会各界人物一一交往,还查阅了不少县志,因而了解了民情、乡俗以及人文社会等众多知识,这极大地丰富了***的知识体系,对他影响深远。

在游学结束一年后,**就联合蔡和森、箫子升等人一起在蔡和森的家里建立了著名的“新民学会”,而他们一起推举箫子升为总干事,**为干事。

此后的时间里,他们便活跃在新民学会的会务上,还积极组织了赴法勤工俭**动。

在赴法勤工俭**动开始后,箫子升就去了法国,所以***成为了新民学会的实际领导者。

可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曾经那么要好的朋友随着这次分别,竟然慢慢走上了决裂的道路。

在五四运动爆发后,国内形势风起云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而***也在此时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走上了一条与箫子升完全不同的革新道路。

箫子升在政治立场上是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也许是在法国的留学经历,使得他在接触了“蒲鲁东主义”等思潮后,他成为了无**主义的支持者。

后来箫子升回国,就革命前途问题他和***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其争论的问题中还包括了新民学会的存废问题。箫子升力主保留新民学会,而***则主张解散并加入共产党或共青团组织。

2023年的一天,**与箫子升在长江的一艘游船上发生了最后一次也是最激烈的一次争论,**问他:“你是要跟我们走,还是要当一辈子的绅士?”

**想劝箫子升加入共产党,他说:“只要我们全力以赴,不要一千年,只要三四十年,共产党就能改变中国!”

但箫子升拒绝了,他觉得这简直是痴人说梦。随后,新民学会解散,**和箫子升也走向决裂,箫子升转而投靠了国民党,担任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以及中法大教授、国立北京大学委员、农业院院长等职务。

事实证明,**是对的,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他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改变了中国,他开创了一个时代。至于箫子升,他在大陆解放后去了台湾,后来又远赴乌拉圭从教。

***始终铭记着他和箫子升之间的友谊,他在建国后曾给箫子升的弟弟萧三写信,希望能劝说箫子升回心转意,回大陆来工作,但箫子升拒绝了。

不仅如此,后来我方一个文艺代表团去乌拉圭演出,团长希望见箫子升一面,他也没有同意。

等到尼克松访华的时候,箫子升居然还公然站出来为台湾当局奔走挽回,乃至于组建所谓“青年**团”。

终其一生,箫子升都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坚决与大陆做对抗。到2023年9月,**逝世,而两个月后箫子升也离世了,而这两个曾经的密友至死未能和解。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的诗词,写尽了青年时代的风采志气,让人无限神往。

是啊,那是一个黑暗而混乱的时代,但也是一个孕育新生的时代,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远大青年,才有了后来的国家兴复。

只是可叹可惜,2023年的那个七月,与***一起穷游三湘,阅尽大地风华的好友,最终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以致故友难重逢,至死亦怆然。

他们二人之间的结局,或许从一开始就定下了。据箫子升的回忆录,他是一个放不下架子的人,身上带有挥之不去的高门子弟的傲气,而***全然不同,他能够亲近下层。

毕竟箫子升不是贫苦出身,让他相信工农大众能够改变中国,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在这里我们还真要佩服那个老和尚了,虽然玄学不足信,但这个故事足够让人感到惊奇。

2023年毛主席“穷游”寺庙,方丈留下2个预言,没想到成真了

主张发展农业 推动农民革命,而萧子升则更加注重工人阶级的觉醒和斗争。这些观点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两人在政治上的分歧。第二个预言 会领导宗教。这个预言可能让人感到意外,但历史上的确发生过 领导宗教的事情。在年建国初期,曾经颁布了一项名为 关于宗教问题的一些规定 的政策,该政策规定了中国各种宗教的组织 管理...

2023年毛主席“穷游”寺庙,方丈留下2个预言,没想到成真了

与萧子升 一次穷游揭开的两个命运。和萧子升是一对曾经的好友,他们都是杨昌济的学生,都有着报国的志向,都热爱诗词和绘画。但是,他们的选择却不同,他们的道路却分岔,他们的结局却相反。他们的故事,有一个奇妙的开端,那就是一次穷游,一次寺庙,一次预言。一 穷游与寺庙。年,和萧子升都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他...

2023年,毛主席留宿寺庙,老方丈对他说出2个预言,后来灵验没?

年,年轻而充满抱负,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就读。这一年,与朋友在湖南的美丽山水之间展开了一次富有冒险精神的旅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时期,局势动荡不安,盗匪四起,出行充满了风险。然而,和他的朋友并不惧怕,他们决定亲历中国的大好河山,深入探索祖国的美丽风景。他们游历了湖南的长沙 益阳 宁乡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