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名将李广为何以“飞将军”著称?

2023-11-02 07:28:45 字數 1558 閱讀 4611

李广,陕西成纪(今水市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元光六年(公元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汉武帝在攻打匈奴时期,有一位勇敢机智、很会打仗、精于骑射的三朝老将军立下过赫赫的功劳,他就是李广。

李广打起匈奴来,骑马奔跑像飞一样,箭又射得准。匈奴贵族和骑兵,知道李广的厉害也有好多年了。朝廷叫他做过陇西太守,汉景帝时当过北郡太守。陇西、北郡,都是北方的边界地区。匈奴只要听到是李广镇守边关,就不敢轻易攻打。

公元前129年,匈奴来进犯,汉武帝派卫青、李广等四个将军,每人带一万人马,分四路去抵抗匈奴。

有一回,李广带着一百个骑兵追赶三个匈奴兵,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他射死了其中的两个,把第三个活捉了,正准备回来,突然前面来了几千个匈奴骑兵!怎么办?

李广对士兵们说:“咱们离大军几十里地,回不去了。干脆下马,把马鞍子也卸下来,大伙儿躺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匈奴以为咱们是要引他们过来,一定不敢打咱们。”

于是李广等人全部下马,匈奴的将军果然害怕了,马上叫士兵们上山,布置抵抗的阵势。有一个骑着白马的将军冲下山来,李广立刻上马赶过去,只一箭,就把他射死。李广一回来,又下了马,躺在地上。天黑下来,匈奴人认为前面一定有埋伏,提心吊胆地守着山头。到了半夜,他们趁着天黑,偷偷地逃了。天亮了,李广一瞧,山上没有人。大伙儿这才回到大营。

李广箭法好,行动快,忽来忽去,谁都摸不清他打哪儿来、往哪儿去,匈奴就给他起一个外号叫“飞将军”。

还有一回,李广率领四千余人被匈奴左贤王的四万余人包围,部下震恐。李广命儿子李敢率几十名骑兵直冲敌阵,又迅速驰回。李敢告诉父亲说:“匈奴人没什么可怕的,容易对付。”军士们的情绪才安定下来。李广命士兵排成圆阵,匈奴人发起了进攻,箭如雨点,汉兵死伤过半,箭也将射完。李广命令士兵停止射箭,自己用弓箭连射敌人几员偏将,匈奴人的进攻才被遏制住。虽然情势危急,但李广神情镇定,士兵们都为他的从容所鼓舞。第二天,他们继续顽强地和敌人战斗,一直坚持到援军到达。匈奴人只好无奈地撤走了。

公元前119年,飞将军李广做了郎中令(宫廷的守卫官),经常在汉武帝左右。他要求派他去打匈奴。汉武帝说他太老了,不让他去。李广再三请求出战,打击匈奴,可是卫青是主将,派李广往东绕道进兵,指定日期到漠北(蒙古大沙漠以北地区)会齐。

李广要求打先锋,因为他不熟悉东路的情况,卫青不答应,后来卫青的大军回到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地区),才碰到李广的军队。卫青责备他误了日期,李广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卫青派人审问李广行军误期的案子。

李广流着眼泪对将士们说:“我自从投军以来,跟匈奴打仗,大小七十多次,有进无退。这次大将军不让我跟他在一起,一定要我往东绕道儿。东路远,迷了道儿,耽误了日子。我还能说什么?我已经六十多岁了,犯不着再上公堂。”说着,就自杀了。

士兵们一向敬爱李广,一听到他死了,全都泣不成声。

一代名将李广为什么难以封侯?

王勃在 滕王阁序 中一句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让所有人都知道了李广难封的窘境。那么 李广难封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时代和自身的局限性。李广年轻力壮的时候正赶上文景时期,汉朝处于休养生息的状态,并没有实力对匈奴大规模用兵。这个时候李广所发挥的作用就是守好边关,能够确保边境的安全就是最大的贡献。没有大仗...

鼎鼎大名的“飞将军”李广算是一代名将吗?

一般人提起李广都会想起那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的名句,觉得李广是一位了不起的名将。但是读过 史记 汉书 的人又会发现李广在汉武帝讨伐匈奴的时期没有打过什么像样的胜仗,不是被匈奴围攻全军覆没就是迷路没找到对手,要么就是无功而返 于是又有不少声音认为李广徒有虚名,被人为拔高了,不过是一个能...

为什么唐朝名将李靖,名气远不如汉朝的卫青和霍去病?

李靖 功勋卓著却不如卫青 霍去病名气大的原因李靖是隋末唐初的名将,先后平定隋末的军阀萧铣 辅公祏以及西北的突厥 吐谷浑,可谓是功勋卓著。然而,尽管他的战绩卓越,却不如卫青 霍去病享有相同的声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时代的突出性和地位的不可或缺性两个方面来解读。首先,时代的突出性也是造成李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