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压力下,以色列“服软”,同意谈判停火

2023-11-15 14:25:16 字數 1398 閱讀 3807

经过一个多月的狂轰滥炸后,以色列的态度终于有所软化,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可能与哈马斯达成释放人质、换取停火”的协议;另据《耶路撒冷报》的报道,哈马斯下属武装组织“卡桑旅”表示,他们告诉中间人卡塔尔,准备释放70名妇女和儿童,换取5天的停火。

对于以色列来说,尽管前几天,内塔尼亚胡**还不断放出狠话,国防部长加兰特在以色列北部视察时警告真主党,“以色列在加沙做的事情,同样可以在黎巴嫩做”,而内塔尼亚胡更是语出惊人,叫嚣“必要的时候,将坚定与世界对抗”。

但在实际行动上面,以色列的态度明显软了,愿意与哈马斯谈判了;还记得“阿萨辛洪水”行动后,内塔尼亚胡的态度就是“以色列与哈马斯不共戴天,这次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接受谈判,只能活一个”,现在还是坐下来谈。

这样的态度转变,让以色列之前的狠话变得非常空洞,更像是为了接下来的让步做一些姿态上的准备。事实上,从一开始,以色列的强硬姿态就不是可持续的。

首先,以色列对加沙平民的报复行为,遭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反对和谴责;尽管以色列试图为自己辩解,还搬出美西方国家曾经干过的“好事”,但这种行为只能适得其反,现在不仅中东国家、而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甚至西方国家,都在跟以色列划清界限。这样的局面,不仅以色列吃不消,美国也扛不住;毕竟在华盛顿看来,美国无视这些国家,只能让这些国家“倒向中国”。

其次,以色列内部的问题。以军开始报复加沙平民后,以色列国内的争议就越来越大,不仅是哈瑞迪,也就是极端正统派的犹太人,明确反对以色列的行为之外,不少以色列人也认为内塔尼亚胡**和军队的行为过分了。当然,这些反对声并不是大多数,以军的暴行还是得到了国内民众的广泛支持,但以色列内部最大的问题其实是经济。

在这轮巴以冲突之前,以色列的经济环境很不好,而巴以冲突给以色列带来的财政负担更是严重。以色列**斯莫特里奇就表示,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以色列每天经济损失高达10亿谢克尔,约合2.46亿美元;除此之外,大量预备役人员被征召,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也很大;包括真主党在内的反以力量发动的袭击,迫使以色列国内大约50万人迁徙避难,这又造成了一大笔开销。

有专家估计,综合各种因素考虑,以色列每天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可能超过100亿美元。可以说,对于以色列而言,继续维持这样的战争状态是不可能的,必须寻找一个体面的台阶。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以色列在加沙城区遭受到了严重损失,但哈马斯的反击力量依旧存在。以色列**日前发布的一张**显示,在加沙的一个路口,就堆积了六七辆以军战车的残骸,包括坦克、装甲运兵车、推土机等;哈马斯不断发布作战**,战果包括以军车辆、人员,与此同时,耶路撒冷、特拉维夫等以色列控制区几乎每天都遭到哈马斯的火箭袭击,这些情况让以色列国防部的战报变得可信度极低。

有了以上因素,内塔尼亚胡最终还是选择和哈马斯谈判,寻求停火和释放人质。这次冲突,是巴以这几年来最血腥的一次,人员**和财产损失规模极大!以色列最终获得了什么?更多哈马斯的后备兵、更多国际社会的压力、更多扩建非法定居点的报应,然而以色列不会吸取这些教训,从第一圣殿、第二圣殿开始,以色列就一直在犯这个错误——不过是下一次血腥事件的轮回罢了!

军事 经济 舆论多重压力下,以色列还能撑多久?

新一轮巴以冲突,短短天,以军在加沙的轰炸便造成了多巴勒斯坦平民的死亡,特别是以色列 不讲武德 的轰炸医院 学校 难民营更是让人毛骨悚然,刷新了绝大多数人对战争的认知。目前,这轮巴以冲突将持续多久成了关注的焦点。据说哈马斯储备了三四个月的粮食和弹药补给,这个数字未必靠谱,就算打个折吧,哈马斯靠现有储备...

巴以冲突加剧,以色列外交压力重重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双方死亡人数过万,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灾难深重。近日,一些阿拉伯国家和拉美国家对以色列的谴责声浪此起彼伏,并陆续召回大使,甚至宣布与其断交。以色列在国际社会面临的外交压力与日俱增。多国向以施压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包括难民营等目标进行持续轰炸及 全面封锁 连日来遭到多方谴责。以色列与...

中美压力促使以色列慎重行动

中东的巴以冲突愈演愈烈,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也积极参与其中,联系各方促谈。最近中国 长王毅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进行了通话,双方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一致。这使得中美两个大国的压力传递到了以色列。在通话中,王毅外长和布林肯都表示支持通过 两国方案 解决巴以问题,并提到应该向冲突地区提供人道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