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专题报告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趋势

2023-11-07 10:00:24 字數 5424 閱讀 6890

(报告出品方/作者:浙商**,邱世梁)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延续,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攀升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延续。据marklines,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84万辆,具体到9月全球汽 车产销分别完成285万辆和285.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6%和9.5%,前三季度,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7.5万辆和2106.9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7.3%和8.2%。 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五年渗透率攀升,表现亮眼。近五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销量达 2106.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27.8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高达29.8%,并呈现出不断攀升的态势。 预计2022至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复合增速达21.71%。新能源汽车仍将延续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 济研究院**,预计2022至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复合增速达21.71%,销量增至5212万辆。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是全球 汽车销售的重要增量。

自主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新能源车是海外输出主力

自主品牌崛起,迈向汽车强国。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自主品牌还没有完全具备国际化的优势,与美国、 德国、日本等国的汽车品牌相比还有差距。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车产业链不断完善,新能源车逐渐成为我国优势产业, 2023年中国自主品牌全球销量为1151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为14%,绝对数量来看已接近美国。新能源汽车是拉动汽车出口的主力。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出口371万辆,新能源汽车达125万辆,拉动中国汽车 出口**增长的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对汽车出口量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升高。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80万辆,中国每出口100辆汽车,有34辆是电动汽车,这一渗透率远高于过去年份。

汽车行业过去由外资引领,未来或由中国引领

中国在新能源车领域占据绝对优势。根据乘联会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排名数据,中国车企销量已占据全球市场半 壁江山。其中比亚迪占据新能源车总销量排名第一,全年销售规模达到186.85万辆。 “智能化体验”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核心竞争力,助力中国迈入汽车行业引领者行列。中国新能源车企近年来一直 在汽车“智能化”的配置与体验上不遗余力,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功能、手机app控制车辆等智能化功能成为新能源汽 车的标配,汽车及手机**链融合,消费电子、大健康技术进入人们的视野。“智能体验”成为中国汽车抢眼的标签。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销售的增量空间,中国新能源整车和产业链的优势有望使中国成为汽车行业新的引领者。

**链趋势:互信、互融、互强,传统**链格局正在重塑

汽车**链趋势:互信、互融、互强。**链和整车双方长期绑定,互相信任,打造确定性。互融就是共研,更多的是由 主机厂来引领,和合作伙伴一起共研,攻克各个难关和**链难题。互强就是长期绑定,长期合作,从而把**链生态做 得更好,让整车性能变强的同时,合作伙伴以及**链体系通过联合开发,数据共享也将得到强化。 汽车**链的关系正在被重塑:由传统的垂直分层转变为专业分工的融合网状。主机厂不再只将**链重心放在tier1的 **商,对零部件也更加关注,我们认为在新时代下强耦合是必由之路,汽车**链也将从垂直链状的生态结构转向网状 的生态关系,即共生关系,整车,tier0.5、tier1、tier2、tier3等多企业展开合作,以此实现系统性的成本控制,驱动 **链变革。 未来汽车智能化将会依赖芯片、算法、软件等底层产品的进步,多方合作已逐渐成为贯穿整个汽车行业的生态的常态。原 本。

二、**零部件**商将在全产业链上下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链核心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三位一体强布局初形成

汽车**链的核心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整 车与零部件企业会形成新的产业组织关系,多 种关系将并存。其中,零部件企业完全主导的 情况下,整车企业封闭自研自产的模式是把双 刃剑,在此种条件下强大的**链能力成为决 定企业生死的关键,整车企业或进行全栈自研, 自建核心**链。 汽车**链也体现出了短链化、内部化、网络 化、交互式的新特点:短链化表现为电动汽车 的零部件更少、价值链更短,汽车产业的增加 值分布将更加集中;网络化表现为向电动汽车 的转变将改变现有生产模式更多依托网络使得 全球汽车价值链重组。内部化体现在不仅汽车 产业,更多的轻资产、重关系、重知识型企业 将占据技术密集型行业全球产业链的主导地位, 核心技术的研发活动越来越内部化。未来做新 能源车的企业,要想有盈利,产业链能力非常 重要。车企统筹产业链,要争当链王。 三位一体强大布局初步形成:囊括强大的** 链,强大的整车以及强大的品牌。**商通过 密切协作,联合开发,数据共享以重塑传统的 **链体系,能够更好地实现研发、计划、节 奏的同步,助力**链系统性降本,提高整车 品牌竞争力。

**链走向以客户为中心的to c模式

to c模式买单者不是企业决策者而是最终用户。to b通常指面向特定的用户群体,提供相关的产品服务;to c通常指直接 面向个体消费者,提供产品服务。对于to b来说,厂商大部分仍是较为传统化的**商,厂商的规模大小不一,不是必须 要做到巨头级别,而是可以在对应的领域提供相应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对于to c来说,厂商的规模同样大小不一,但都处 于该行业领域的巨头或佼佼者地位,只不过是领域中的大巨头或小巨头之分,且用户数量巨大。 新能源车**链to c模式加速形成。不同于过去以大型整机厂为中心,如今**链要具备直接面对客户的能力,以客户为 中心,进行快速迭代。

软件定义汽车,迭代升级创造价值空间

以用户使用价值为核心,价值链条向消费者延伸。消费者对于汽车智能化体验的重视、对智能化服务的需求提升,使得车 企走向“软件定义汽车”的全新商业模式。据亿欧智库,汽车价值的微笑曲线开始向上移动,同时价值链条向消费者延伸, 形成“软件定义”下的微笑曲线2.0。 商业模式发生变革,销售完成后价值链才刚刚开始。围绕整个汽车产业价值链条,座舱智能化发展将为主机厂打造韧性运 营,实现差异化的用户体验。此外,座舱的差异化发展加速主机厂的产品创新,使商业模式从“卖硬件集成”的“一次性 交付”向“卖软件服务和数据流量”的“多次、持续性收费”模式转变,汽车销售完成后价值才刚刚开始。

**链绿色化,满足欧美碳壁垒

*链绿色化是发展趋势,生产环节降碳是重点。主机厂的生产燃料和生产用电,占行业碳排放的15-20%;而**商和用 车主体的碳排放占汽车行业碳排放的75-85%,属于用车主体及**商可控制价值链上的排放范围。因此,**商减碳及新 能源车辆占比提升是汽车行业降碳的关键。 内生与外生动力推动落实减碳举措。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2023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包含5大准则15项细则。在 “强化绿色技术标准引领,支撑双碳目标实现”准则下的“碳排放领域”细则中,明确了**将启动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 工作。众多**商也正加快落实减碳举措,以满足《欧盟绿色协议》等规定。

合资品牌市场萎缩,开启融入内资**链新时代

合资品牌日渐式微,自主品牌渗透率q3已达52.8%。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从2023年的35.7%,升至今年前9 个月的50.7%,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与之相对应,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其中,德系合资品牌的市占率从2023年25.5%,下滑至今年 前9个月的21%。此外,今年1-9月,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市占率不断萎缩,分别为。6%和0.4%。 产业链整合渐成趋势,外资品牌开启融入内资**链新时代。由于合资公司长期受到外资技术屏蔽,自身研发与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迭代落后 于自主品牌,且**链部分依赖外资。自负面清单实施以来,合资车企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当前汽车行业呈现“企业微利、行业整 合、全面创新”的特点,促使所有合资车企必须适时融入本土产业链。今年7月26日,大众集团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众集团 以15 美元 /ads 的**对小鹏汽车进行增资。双方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开发两款大众品牌的电动车型,开启了外资品牌融入内资供 应链的新时代。

**链走向全球,海外扩张初具规模

整车出口高速增长,带动**链走向全球。中国乘用车整车出口规模迎来高速增长,2023年至2023年间的年复合增长 率约82%,2023年实现整体出口规模约253万台,为中国零部件企业带来国际化业务拓展机遇。中国零部件企业与整车 正在形成伴随式联合出海效应,以实现双赢——零部件企业助力整车企业在海外快速实现本土化**链搭建的同时,借 助来自整车企业的订单在初期形成规模,助推零部件产品在当地形成口碑与成本优势。

中国技术,全球应用

国内自动驾驶的技术水平与渗透率齐升。自动驾驶技术主要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其中感知层的各类智能传感器、 地图、定位等硬件,决策层的计算芯片的算力与可靠性,执行层的线盘控制技术均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仅为部分头部厂商 掌握。目前,我国的主要新能源车企已实现l2级整车量产,正在加速推动l3落地,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从市场前景 来看,预计该赛道将保持高速增长,为我国**链提供长期利润保障。智能座舱与服务发展势头强劲。得益于我国互联网生态的快速发展,国内**链在车机系统和服务生态方面更显竞争力。同 时,直营模式的普及打破了传统汽车企业的渠道优势,提供给客户更多个性化与体验性的产品,有助于增强用户粘性,增强 在全球市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车规半导体市场规模迅速扩张,电动车功率半导体占比大幅提升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子化发展,车规半导体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汽车不断向智能化、电子化发展, 汽车半导体芯片已经广泛应用在动力系统、车身、座舱、底盘和安全等诸多领域。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带动汽车半导体含 量持续提升,电动车半导体含量约为燃油车的两倍,智能车的半导体含量是传统汽车的n倍。据omedia预计,2023年, 全球车规半导体市场规模达804亿美元,2022-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12.7%。 新能源车功率半导体价值占比相比传统燃油车显著提升。功率半导体作为新能源车电力系统的“cpu“,是弱电控制与 强电运行的桥梁,能够实现能源的传输、转换与控制。据strategy analytics,半导体价值分配方面,纯电动车功率半导 体占比55%,传统燃油车仅21%。

me better:聚焦汽车芯片的新兴设计公司应运而生、技术领先

车用半导体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从细分市场竞争来看,在功率半导体、传感器等领域,国产企业发展势头强 劲,已涌现出以斯达半导、北京君正等为代表的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国产企业。我国汽车半导体优秀企业贴近客户与市场、 苦练内功、提升核心能力、创新整合,缩短在各领域的主要差距并不断提升自主率。 一批专门聚焦在汽车芯片的新兴设计公司应运而生、技术领先。当前,诞生了寒武纪、地平线、黑芝麻智能、芯驰科技、 芯擎科技等新兴芯片设计企业,在车规级芯片赛道上与国际友商同台竞技。如地平线的大算力智能驾驶芯片征程5,最高 算力达到128 tops。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对算力的高要求,使得车规级芯片走向先进工艺的竞争,除了地平线,国内芯 擎科技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黑芝麻智能的武当c1200皆用上了先进制程芯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未来智库】。

“新能源 汽车”双风口?新能源汽修专业人才前途无限!

央视财经频道报道,根据国家工信部的数据 节能与新能源车的相关人才总量到年将达到万人,但人才缺口预计可达万人 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能源汽修人才缺口率高达 正因此新能源汽修专业虽然是这几年的新兴专业,但却非常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新能源汽修专业,帮助大家更深入了解该专业 新能源汽车专...

新能源汽车报废流程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汽车即将达到报废期限。了解新能源汽车报废流程对于车主和相关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新能源汽车报废流程,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如何处理报废车辆。一 报废条件。新能源汽车的报废条件通常比传统燃油汽车更为严格。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的报废条件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车辆损坏严...

“威马汽车破产引发新能源汽车行业担忧”

威马汽车破产重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也再次让我们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内卷现象感到担忧。在这个行业中,多个新势力品牌已经消失,而威马的破产让人们不禁感到唏嘘。威马汽车曾经是新势力中的佼佼者,它是第一家开发布会 第一家量产交付的新势力品牌,有着不少巅峰时刻。拥有稀缺的造车资质和良好的销售记录,威马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