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日记60 驻村当下“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二)

2023-11-29 00:50:09 字數 1528 閱讀 3788

昨天说到了要重点关注“两条线”即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驻村工作最重要的一条线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量化指标是由乡村振兴局安排部署乡镇乡村振兴办公室,由乡村振兴办指导各村按季度开展脱贫户监测户人均纯收入测算,云南2023年的标准为人均不低于8500元。

在我驻村的两年期间,2023年后半年—2023年年初是按照每半年开展一次收入测算的频率开展的,到2023年后便要求按照季度开展测算。每当开展收入测算的时候便是最为痛苦的时间,下队采集收入的情况还可以接受,最痛苦的是将初步采集收入数据表录入系统,可能是系统刚刚启用,运营**的部门对服务器预算不够,导致系统平台卡的无法操作。

季度收入测算,是全省同步开展,录入也是同步录入,全省的业务人员集中操作录入系统的时候便卡的天昏地暗,经常性在录入数据的那段时间中,白天做其他工作,到午夜12点后,再到办公室录入数据,结果也并没有好到**去,经过几次维护后,增加了服务器,平台操作才能勉强正常使用,平常集中精力一两天便可以完成的工作,在那段时间结结实实的干了半个月。

在村里开展测算的时候要求到脱贫户、监测户家中面对面开展测算,主要通过询问家**售农产品收入情况、**家禽家畜收入情况、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收入情况、土地流转收入情况、享受各类政策性补贴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并最终计算家庭人均纯收入。

乡村振兴局所采集的收入为人均纯收入,不同于调查队系统所发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区别在于:

一是数据采集对象不同。人均纯收入的采集对象是家庭所有成员。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采集对象是家庭常住人口,外嫁子女,外出打工的家庭人口,不经常回来的都不能算作常住人口,收入数据也不进行采集。

二是扣除指标不同。虽然两个单位所计算的收入均是由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这四大项收入。但调查队系统在计算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时候是将经营收入产生过程中的支出、设备折旧、生产税等扣除。财产性收入也会将产生的财产性支出扣除(如银行贷款利息)。转移性收入也会将转移性支出进行扣除(如婚丧嫁娶产生的人情往来等)。乡村振兴局是将这四大项收入的毛收入扣减掉刚性支出(如医疗、教育等)。而在调查队发布的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算过程中,这些都算是正常消费支出,不属于成本行列。尽管目前,也对生产经营性收入这部分的成本进行了一定的扣除,但总归难以真实反应脱贫户、监测户家庭真正经营性成本情况。

因此从数值上看,往往乡村振兴局所采集的脱贫户监测户数据的绝对值及增幅是大于调查队系统发布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也是解释得通的:调查队系统所发布的数据针对的是一个地区,如全县、全市、全省城镇居民、农村居民,面向的是整体人口。乡村振兴局的数据是面向的脱贫人口,监测人口,本身这个群体在政策上便享受到了更多的产业帮扶,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比一般户要高,增幅比全体居民快也是正常的。

那么对于驻村干部来说,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要求我们尽快熟悉业务,进入工作状态,熟练掌握数据采集的方法、标准、原则。二是加大走村入户力度,对发现的突发严重困难群体,及时分析情况,适配符合政策标准的帮扶,守住不返贫底线。三是对收入测算的录入要积极主动参与,但对收入数据进行核实,请尽量交给村上的工作人员去参加!!

驻村日记39 驻村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我始终认为,驻村干部是相对伟大的群体,一是他们放弃了城里面便捷的生活,来到农村工作,这是一种牺牲。二是剥离开原来所在的单位,全脱产参与驻村工作,两年后回到单位,缺少沟通,难免有边缘化的风险。三是面对农村日益增加的工作,组织要求吃住在村,时间久了一定会产生深深的孤独感,带来一些心理变化。为了更高效开展...

驻村日记26 我的驻村生活结束了

从年月到年月底为止,我的驻村生活结束了。成为一个驻村干部是我这一生最有趣的事情,从去年七月份停更以来,或许有陆陆续续有近百位与农村工作相关的同志关注了我,因为无法直接联系,我并不清楚,关注我的渠道是什么,因此在这里我发起个投票。一 停更的原因。说起为什么停更,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我的工作中我认为我无法从...

驻村日记41 驻村要关注的几个数据

驻村前,我是从事统计工作的,因此对一些数据比较感兴趣。有一次县委书记到村里调研,问了一个问题 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制约了本村的发展,应如何克服?当时我在乡镇开会,不在现场,但如果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会用几个数据来解释。一是地理位置。我所在的村距离县城有公里,这公里在平原地方可能二三十分钟便到达了,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