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毛岸英之外,还有三位“特殊后生”入朝作战,各自结局如何?

2023-11-03 07:54:35 字數 4588 閱讀 7676

2023年6月,朝鲜形势日益严峻,战火已经烧到了鸭绿江边。***钦点彭德华挂帅出征,38军作为平江起义的老牌部队,顺理成章地成了彭司令出兵的“急先锋”。

10月8日,**正式颁布了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军事文件,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得到这一消息后,欣然报名加入到志愿军中,奔赴朝鲜战场。

毛岸英把此番入朝作战当成自己的一次历练,并且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划。

入朝前夕,毛岸英见到了38军军长梁兴初,并向他毛遂自荐在军中担任团长职务。

梁兴初闻此哈哈一笑说:“能在38军中担任团长的大多都是平江起义时期的老兵,你还是新兵,就想当团长吗?”

毛岸英此前没上过战场,还不太明白两军交战的残酷,于是回答说:“政治部的肖华副主任18岁就当团政委了,我已经28岁了,一定能当好这个团长!”

虽然毛岸英迫切想要带兵打仗的心非常坚定,但梁兴初还是没有答应他的要求。

身为一军之长的他定然要为大局着想,毛岸英没有作战经验,如何管理手下的千八百号人,再者说战场刀剑无眼,梁兴初这么做也是为他的安全考虑。

毛岸英非常平易近人,入朝后,他在***的指派下在军中担任连级参谋,与机关的其他同志相处都十分融洽。

但过了一段时间,毛岸英发现了一个现象:军中的其他战士都管他叫“首长”。按照毛岸英的军衔,战士们这样的叫法定然掺杂了些许私人感情。

于是,他专门挑了个时间,把大家集中到了一起。

“我只是个连级干部,你们怎么叫我“首长”呢?比我大的可以管我叫“岸英同志”,比我小的管我叫“大哥”就行了。”

战士们听完纷纷感慨“主席之子”竟没一点架子,对毛岸英的要求也悉数照做。

毛岸英很快真正融入到了战士们的生活当中,要是主席见到毛岸英在军中生活的场面,估计也得迟疑两秒才能认出自己的儿子。

除了文字工作之外,毛岸英还主动承担起了指挥部里其他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工作,基本上每天都要熬夜到三四点钟。

11月25日,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第一场战役打响了。为免家中挂念,毛岸英每隔几天都会给主席寄信,说明自己在前线的情况。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主席每每收到前线的来信都会发出欣慰的感慨,有时读着信不经意间便红了眼眶。

一天,毛岸英所在的指挥部遭到了美军飞机的轮番轰炸。

毛岸英在战士们的掩护下本来都已经逃到了百米开外的空地上,却突然想起朝鲜地形图还在指挥部挂着没有摘下来,于是不顾众人劝阻又回到了一片火光当中。

当时我军才刚入朝不久,对朝鲜的地形以及气候都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份地图对我军来说的确十分重要,谁想到毛岸英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和毛岸英一同去抢救地图的还有另外两位战士,也无一例外殒身火海当中。

大火被扑灭后,众人难以分辨到底哪个是毛岸英的尸体,直到在其中一具尸体手上发现了一只烧焦的手表才得以确认身份。

此时距离毛岸英来到朝鲜还不到两个月。

38军的师长梁兴初在得知毛岸英的死讯后,后悔的用拳头重重的在自己头上敲了一下,沉痛的说:“要是早知道指挥部里不安全,还不如让他去军中当团长。”说这话时,他早已是老泪纵横。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当天下午,在***元帅的主持下,毛岸英烈士的遗体在指挥部所在的山脚下入土为安。

其实,除了***的长子毛岸英,还有三位将帅的儿子也同样在国家危难时刻义无反顾的奔赴朝鲜战场,加入到保家卫国的队伍当中。

他们分别是少将颜伏的儿子颜邦翼、中将田维扬的儿子田明升以及中将匡裕民的长子。

匡裕民是党内的老人物了,早在红军长征时期就毅然加入了革命的队伍。虽然不能识文断字,但他练就了一手操炮的好本事,凡是他射出去的炮弹,必能给敌军以重创。

红军中的首长也发现了他的才能,早在2023年,匡裕民就在红军总部中担任炮兵连连长了。

广昌战斗打得正激烈时,**亲自将匡裕民请去掌炮,结果他只用一发炮弹就炸毁了敌人的一个机枪阵地,这一炮对我军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闻之大喜,直接将他提拔为红三军团炮兵营营长。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匡裕民率炮兵部队向***报道,还称自己为“红三军团炮兵营营长。”

**听后哈哈大笑,打趣到:“你现在可是志愿军炮兵副司令了。”

正所谓上阵父子兵,匡裕民这次把自己的大儿子也带来了。

遗憾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才刚刚打响两个月,匡裕民的大儿子就在战场上壮烈牺牲,甚至还没来得及登上志愿军的名册。

虽然没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姓名,但每一位为了家国大义而牺牲的烈士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田维扬自加入革命开始,就已做好了时刻为国牺牲的准备,他见证了革命队伍的发展壮大,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在红军发展历程中的每一处战场上几乎都能看到他奋勇杀敌的身影。

新中国成立后,田维扬在**的指派下接任41军副军长。

所谓虎父无犬子,田维扬的儿子田明升在得知志愿军即将奔赴朝鲜战场时,选择与父亲、与千千万万心怀热血的战士们一样,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值得一提的是,田维扬与自己的儿子田明升早年在战乱中离散,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剿匪的队伍经过老家时,父子二人方才团聚。

看到当年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儿子如今已经长大**,田维扬深感欣慰,父子俩相拥而泣,场面十分感人。

对于田明升想要上前线的决定,田维扬也十分支持,身为男子汉大丈夫,怎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不为所动?

田明升以父亲为榜样,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十分英勇。在一次战斗中,他的一条腿不幸被敌人击中,顿时血流如注。

经过一番抢救,田明升虽然保住了性命,却没办法继续作战了。

身为血气方刚的大小伙,田明升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骤然失去了一条腿的他难以接受强烈的落差,所以一开始拒绝了组织让他回国的好意,想要留在战场继续战斗。

田维扬在得知儿子的状况后十分担心,但他也相信儿子一定能走出阴影。百忙之中,他仍然记挂着儿子,叫人带话说自己为他感到骄傲。

田明升在得到父亲的认可后也渐渐与自己和解,意识到自己再呆在这里会给组织添麻烦,于是在组织的安排下回到了国内。

回国后田明升并没有接受组织为他安排的工作,而是决定回到老家务农。

此后的几十年间,他便如平常人一般娶妻生子,默默无闻地过着恬淡幸福的生活。

颜邦翼的父亲颜伏是军中少有的知识分子,他当年离家时颜邦翼才只有两岁。

此后的一段时间颜邦翼一直跟奶奶相依为命,奶奶病逝后他又辗转来到了二叔家。

渐渐长大的颜邦翼知道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于是打定了主意自己外出寻找父亲。

谁料途中他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好在当时他所在的国民党部队里正好潜伏着我党的地下党员,对他照顾有加。

解放后颜邦翼成为了解放军的一员,同在军中的父亲在得知了儿子的境况后去信鼓励他,只是碍于有任务在身,颜伏当时并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

直到父子俩先后来到朝鲜战场,颜伏才终于有机会与分别多年的儿子相认。

或许是分别的时候太久,颜伏一时竟不知该以怎样的状态去面对自己的儿子,他曾无数次设想过与儿子重逢的场景,却没想到会是在战场上。

为了尽量平复自己的情绪,颜伏在见到儿子之前还是按照惯例给儿子写了封信,颜邦翼在读到信后才明白原来自己苦苦寻觅多年的父亲现在竟然与自己近在咫尺。

虽然现在还见不到父亲,但颜邦翼自从知道父亲也在和自己共同战斗之后如有神助,在战场上的表现越发英勇。

虽然父子俩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彼此,但为着大局考虑,直到战争进入收尾阶段时这对父子才终于相见。

战争结束后,颜邦翼回到家乡的一个防疫站担任虫病防治工作,多年来他始终贴身带着父亲写给他的书信,把父亲的嘱托牢牢记在心里。

其实,志愿军还有许多战士也同样是将军之子,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上的使命,明白“将军之子”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份保家卫国的责任。

除毛岸英外,还有3位高干子弟入朝作战,各自结局如何?

你想知道除了毛岸英,还有哪些 子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吗?的大儿子毛岸英,一个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国捐躯。还有三位,他们都是革命家庭的后代,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和结局。田维扬。出生于湖北一个贫苦农家,他的童年从小就被革命的火焰点燃,参加了鄂北秋收起义,随红军长征,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

英国留学除了G5之外,哪些大学还很厉害?

所以,我这篇文章会详细为大家介绍英国除g以外,还有什么其他比较优秀的学校,或者说在其他专业领域内比较优秀的学校。鉴于有些学生的需求,我顺便把大概的申请难度也加上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 先分析下g 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 帝国理工学院 伦敦政经学院 伦敦大学学院 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 这两所学校几乎是国内...

除了毛朱刘周任五大书记,还有2位候补书记 是谁?结局如何?

除了五大书记之外,还有两位候补书记,分别是 和 他们是在 成立之后,于年春进行增补选举产生的。和 都是当时非常有威望的领导人物,曾经在抗日战争中担任过重要职务,则是有着非常丰富的军事经验。他们的增补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党的事业,确保党的领导集体更加稳定和强大。和 的加入,使 的领导集体更加强大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