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28岁留学回来当全职儿女,你能接受吗

2023-11-26 03:20:14 字數 2980 閱讀 3833

作为父母,28岁留学回来当全职儿女,你能接受吗

全职儿女”这个名字挺新颖的,实际上类似于日本的“御宅族”现象:成年子女和父母同住,依赖父母供给,消费父母的资源。

但在中国社会,人们很讲究面子,过度依赖家长会招人耻笑。年轻人可以选择不出去工作,但是只是待在家里打游戏并不被社会所认可。所以全职儿女也有一些要求:

1、必须通过一定的劳动来换取父母的经济支持。

2、要保持学习状态,可以考各种证书、公***研究生考试等,只要你还在学习就好。如果完全不考虑学业,那至少得找工作吧,参加面试,做些努力。若完全无所事事,即使自己觉得良心过得去,也会面临父母的不满。

一篇新闻提到了一位28岁的海归硕士,曾在悉尼大学学习并在国外的大厂工作了三年。毕业后回国寻找工作,却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机会。作为独生女,她的母亲身体状况不佳,因此她选择留在家里照顾母亲,同时不断投递简历。

在去年九月份,她去华为面试一个接待工作,发现这个岗位的竞争非常激烈,竞争者要么是国内名校毕业生,要么是海归硕士。在一个由十个人组成的群面中,自我介绍之后她发现,其中有毕业于波士顿大学的人、曼彻斯特大学的毕业生,还有清华和北师大的毕业生。令她感到沮丧的是,这并不是针对技术岗位的面试,只是一个简单的接待工作岗位,却有如此激烈的竞争。

这位年轻女士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她出国留学的初衷是为了获得比之前更好的工作机会、更高的薪酬,并站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然而回国后她发现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她甚至感到即使是找到与之前相仿的工作都变得异常困难。

最终,她决定在家中暂时停留,继续寻找工作。尽管如此,这位年轻女士非常勤快和贴心,她负责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几乎和一个全职的母亲没有太大区别,整天都在忙碌中度过。

全职儿女是经济低迷时期的无奈选择。就整体环境而言,我们不再赘述,总之,谁会乐意待在家里呢,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的话?

我想从孩子和父母的角度分析一下全职儿女及其父母的心态。

首先说说孩子的想法。全职儿女,特别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全职儿女,并非天生就是“咸鱼”。否则,当初也不会选择出国留学了。出国留学的费用足够在家躺几年了。

这些人中有许多心气很高,曾怀揣着很大抱负的年轻人。他们和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没什么两样,都是一路认真读书、努力学习的。他们原本以为努力付出就能得到回报,认为读了这么高的学历,应该能找到相匹配的工作。这也是老师和父母一直灌输给他们的观念。

但谁曾想社会根本没有这样的保证。我之前一直认为,如果找不到匹配的工作,那就找个差一些的怎么样?如果实在不行,甚至可以考虑做一些临时性的工作,比如开滴滴或者做外卖送餐,总比在家里闲着要强啊!

想象一下要求北大毕业生去开滴滴,或者让复旦毕业生去做外卖送餐,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他们好像真的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就像以前有个北大毕业生选择创办养猪场一样,引发了长时间的讨论。

有时候学历既是敲门砖,又可能成为包袱。这个孩子一路求学,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在亲戚眼中是“别家的孩子”。所以,他无法接受次等的选择。如果没有工作,可以说是在备考研究生考试、公***或者正在面试中。但如果真的做了外卖员,或者进了私企拿着五千块钱的工资,几乎等同于失败。

换言之,他视自己为金子,但现在别人只愿意将他当作普通沙子对待。如果他同意了,那以后就真的定性为普通沙子了。家里蹲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只要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标准,他仍然可以视自己为金子。

这是一种身份上的尴尬。全职儿女还面临着另一个尴尬,那就是不得不向父母伸手要钱。总是向别人伸手,这样的日子很难受。我从小外婆就告诉我:“别人给的不如自己争取来的好。”向别人讨钱,哪怕是向父母,也是一种尴尬。

很多全职儿女出身的家庭条件通常还不错。然而,作为年幼的孩子向父母要钱和作为成年儿女向父母要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对于小孩子来说,父母给钱理所当然,因为他们认为父母养育自己是理所应当的,给钱是表示喜欢自己。

但对成年儿女来说,在本应该挣钱的年纪还要向父母要钱,会带来巨大的挫败感。父母和孩子之间天生就存在矛盾。父母不喜欢孩子熬夜、玩手机、点外卖或不吃早餐。如果只是关于生活习惯,这可能只是父母的唠叨和关心。但一旦孩子要向父母要钱,那就变得令人害怕了。试想一下和老板整天待在一起会是怎样的感受。老板或许不会管你怎么花钱,但父母会。

全职儿女可能是最缺乏成就感的“职业”,如果这可以称为一种职业的话。这甚至比全职妈妈/爸爸还低,毕竟全职配偶经营的是自己的家庭,和配偶的关系相对平等。实在无法忍受时,甚至可以离婚(或辞职),但全职儿女哪怕最终找到工作去上班,也无法改变亲子关系。

愿意接受全职儿女身份的人,要么活在焦虑和挣扎之中,非常渴望找到理想的工作来摆脱这种毫无成就感的状态,在父母的阴影下过日子;要么就是麻木不仅放弃了自尊,甚至心甘情愿地堕落,不怕被指责,或者本来就受到过度宠爱,父母对他们束手无策。

再从父母的视角来看,他们也感到很无奈!

现如今,高学历的孩子,无论何处都需要父母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比如出国留学读硕士,无论在哪个国家,花费也要达到数十万吧!本来是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起点,有更大的成就,谁料到有些人却像**一样,将潜力股卖掉。

对于条件还不错的家庭来说,他们不愿意让孩子去忍受外卖、开滴滴这样的辛苦。他们更愿意孩子继续深造,参加考研、公***或者面试,这样还有一线希望,还能有所期盼,只要能考上、面试通过就行。

往往随着时间推移,全职儿女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会受到更大影响。全职儿女追求理想过高,难以得到,他们的父母也会感到失落和沮丧。

父母会觉得之前投入的努力不值得,会认为孩子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是因为不够优秀,会在孩子休息、玩游戏或作息不规律的时候表现出不满。

实际上,子女的高期望很大程度上是源自父母。只有当父母能够降低期望,接纳孩子,不再强求孩子一定要找到多么好的工作,孩子才有机会自我反省,最终走出困境。

那么,如果你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高学历孩子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选择在家当全职儿女,你能接受吗?会忍不住天天唠叨吗?

张炘炀,28岁未婚,无工作,称父母欠他千万房产

岁的张炘炀曾为了迫使父母在北京购买房产,提出了一个吓人的要求,即如果不买房子,他就不读博士了。尽管他的父母用租来的房子欺骗他,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当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张炘炀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岁的他,就在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就已经在书海中畅游,让他的父母在欣喜之余,也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期...

18岁女子辍学当网红,顶撞父母“我一个月赚3万,管好自己吧”

许多父母都怀着期望,希望子女能够取得出色的成就,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愿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子女都能完全让父母无忧。有些子儿女可能会在外面惹麻烦,给父母带来不良影响。有些儿子也许会陷入纷争,导致家庭紧张不安。有些女儿可能会采取一些令父母感到不安的行为。当父母期望过高时,他们也许会感到更大的...

作为父母,应当怎样和孩子进行沟通?

作为父母,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建议 倾听和尊重 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尊重,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你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 开放和支持的环境,让他们感到舒适和自由,愿意与你分享他们的问题和烦恼。用正确的语言 使用适合孩子年龄和理解能力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