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漫长的季节,ETF站在风口上

2023-11-08 20:37:06 字數 6543 閱讀 6263

作者洪偌馨 陈晨。

没有人怀疑,公募**市场上属于“流量明星”的时代已经过去。无论是机构、还是基民抑或是这个环节中的渠道方,都需要一种相对新颖的叙事体系,来冲淡明星**经理们留下的创伤,也修复自己的财富净值与公司声誉。

当然,这个令人有些沮丧的市场环境下,仍然有像etf这样已经在国内发展了近20年的品类,突然迎来自己的“春天”。

到了今年之后,这股浪潮已经愈发汹涌。

公募**们在疯狂推进etf产品的申报和发行、努力开发新的产品,甚至一度开启了“**战”——压低费率。而财富管理机构,有的在懊悔自己布局etf产品太少太晚,有的则抓住了这波机会默默收复失去的“疆土”。

事实上,这一次etf的起飞早有苗头,往前可以追溯到2023年。

以宽基etf的标杆产品——华夏上证50 etf为例,其持有份额从2023年初的130亿份增长到年末的210亿份,增长幅度高达62%。而从那一年至今,etf市场规则从3600亿增长到逾1.9万亿,5年翻了近5倍。

*:wind

但不可忽略的是,在此之前,中国的etf市场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沉寂期。这个备受股神巴菲特和一众投资大佬推荐的品类,在中国,从0到3000亿规模用了足足13年。

作为一家从一开始便深度参与中国etf市场发展的**公司,华夏**完整的经历了那个“漫长的季节”:从2023年发行中国第一只etf产品,到后来若干个第一只的创新;从率先开始参与指数编制、到最早开始自研开发etf系统……

站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爆发的前夜,回看etf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公司的专业坚守,产品创新的力量。也可以更好地看清未来,etf的爆发是阶段性的机会,还是迎来了属于它的时代?

中国的**市场可以简单地被划分为主动型**与被动型**两大类,通常来说,其中主动型**是一类力图取得超越基准组合表现的**,被动型**并不主动寻求取得超越市场的表现,而是试图复制指数的表现。

过去10年中,被动型**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增的趋势,十年复合增长率为19%。但在中国公募**市场大发展的背景下,尤其,相比主动型**的几次爆发式增长,被动型**就显得不那么出众了。

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往回看,如果要给中国主动型**的发展历史选一个标志性的节点,2023年肯定是不可忽略的一段。那一年,以千亿**经理的出现等事件为代表,主动权益类**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而如今,相似的剧情也在被动型**这里上演了。

今年9月,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份额突破千亿份,至1000.83亿份,成为了首只份额突破千亿份的**etf产品。到了今年10月,etf市场总规模超过1.9万亿,直奔2万亿而去。

事实上,在2019-2023年那段主动权益类**风光正盛时,etf已经默默地开始它的「逆袭」。过去五年中,中国的etf的资产规模一直在快速攀升,涨幅达到了448%,近5年的增长已经超过了此前十多年的积累。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爆了etf市场这一轮的繁荣呢?

对此,华夏**数量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徐猛认为,这离不开三个因素:

其一,是投资结构的改变与市场有效性的提升,使得主动**在市场上获得超额收益正变得越来越难,于是部分投资者从主动**转为被动**。其二,是资产配置理念的盛行,让机构投资者、财富管理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开始倾向于选择更为透明、风险收益特征稳定性更好的etf产品;其三,监管机构也在持续鼓励etf相关产品,以及与指数配套的衍生产品,进一步带动了 etf 的发展。
如果说后两个因素引发的变化是隐性的、缓慢的,那么主动型**的超额收益下滑则是一个最为直接的驱动因素。

这也是为何业内普遍将2023年作为这一轮etf崛起的分水岭,因为这一年**型**的平均收益率为-25.43%,而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的涨跌幅为-23.64%。

这意味着,当年大多数的**经理无法跑赢指数。

这种情况在这两年愈发明显,到了今年上半年,中证800成分股中涨幅过30%的样本占比为10.8%,而相同涨幅的样本数量在主动**占比是0.9%,而权益类etf则是4.2%,后者的表现远好于主动权益**。

其实,如果复盘中国etf市场近20年的增长曲线会发现,etf份额的快速增长阶段大多发生在市场表现不太好的时期,etf的份额增长与指数走势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例如-2016、还有过去2年以来。

海外成熟etf市场的发展轨迹也是类似的。以美国为例,其etf市场的第一次大爆发来自于大牛市之下资金的大量涌入,但它真正的繁荣却发生在熊市中。

典型如2001-2023年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陷入罕见大跌。共同**也不得不面临大规模的“赎回潮”,*卖不动,客户也留不住,他们开始转而开发指数**,由此迎来了一轮etf的大发展。

尽管国内权益etf中,宽基类仍为规模最大的**型细分产品,规模占比近38%。但这些年,etf产品市场的发展已愈发多元化,**型etf中行业主题指数的占比正在逐年提高,其他底层资产类型的etf也在快速涌现。

*:wind

*的火爆,带来了格局的加速分化。

马太效应在etf市场同样适用。在etf市场布局最早、最深的华夏**一骑绝尘。以非货币etf规模计算,截至2023年9月30日,华夏**的非货币etf规模已经达到3808亿,在非货币型etf中市场份额约为21.36%。

此外,从全市场来看,目前已有超50家**公司布局etf。其中,非货币etf规模前五的**管理人市场份额接近60%,前十份额接近80%,强者恒强的格局非常清晰。

数据**:wind,截至2023.9.30

集中度高”可以说是eft市场的典型特征之一。

etf=交易+指数+**其中,可以在二级市场直接交易的特点让etf产品具备了一定的**属性,而流动性也成为了一只etf产品的核心竞争力,500亿规模的etf天然比50亿规模的同类产品更具流动性优势。

盘子够大,流动性才会更好。反之,那些规模靠后的产品则会越来越增长乏力。这也是每个具体指数下的etf产品数量都不会太多的原因之一,且一旦跑出“头羊”,格局便难以被轻易打破。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相较其他**产品,etf产品从设立、发行,到交易、运营,整个流程上要复杂得多。仅以关联方来看,就涉及**管理人、**公司、指数公司、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等。

相应的,**公司内部也需要构建专门的系统、制度来匹配。

例如,在整个申购和赎回的过程中,etf大多是通过使用**来实现,因此会牵涉到申购赎回清单的制作,模拟净值的计算,**投资者**或卖出**,的清算和交收,现金差额、退补款的清算交收等操作。

据了解,华夏**数量投资部就总结了一本厚厚的etf操作手册,将etf投资运作流程、风险点等进行了详细梳理,十多年来不断的迭代和完善。同时,他们也是最早自主研发etf篮子系统和指数投资系统的**公司。

这不仅意味着布局etf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更重要的是,**管理人的意愿和努力并非是决定etf发展的唯一因素。

比如,相比可以快速起量或者做出业绩的主动类产品,跟随指数的etf就没有多少可以从选股、主观意图层面进行操作的空间。同时,注重流动性的特质又要求它在规模、做市安排上有所保证。

这就导致,布局etf不仅前期投入大,后续能否带来可观的回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站在今天来看,对于存量规模数百、数千亿的**公司来说,这些投入以及等待或许不算什么。但放在10年、20年前却不然。个中心酸,或许只有最初参与产品设计的团队才能完全理解,一边要向海外机构取经学习,一边要考虑如何在中国的法制框架下落地。

整整花了二年多的时间,华夏**才走完建章立制的阶段,迎来了中国第一只etf产品的诞生。

华夏**总经理李一梅完整地经历了这个过程,她曾经在公开发言中这样描述那段投入、等待与守候的岁月:“我们就像在一条漫长的甬道里往前走,一开始只有若隐若现的微光,只有我们孤勇前行。”

尽管今天,etf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迎来了**公司的争相布局。但只有华夏**完整的经历了那个“漫长的季节”——中国的etf市场从0到1再到n的19年。

徐猛是2023年加入的华夏**,按照他的说法,除了错过第一支上证50 etf的发行,他完整地经历了公司etf产品体系的搭建及演变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中国etf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首支产品之后,华夏于2006 年发行了第一只中小盘etf,2023年发行了第一只跨境etf,2013 年内密集发行了5 个行业etf,随后又在2014 年发行了第一只港股通etf……

如今,国内的etf产品多达800多只,大部分的品类都是在2005-2023年间出现,覆盖范围逐渐从单市场扩展到跨市场,从境内扩展到跨境,从市场宽基扩展到行业主题和不同策略。

作为国内布局etf产品最全的**公司,目前,华夏**的etf产品已覆盖宽基、行业、主题、策略、跨境、商品等指数,近80只。其中不乏esg主题,国改主题等创新产品。

作为一种便捷的指数化投资和资产配置工具,etf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之一。

巴菲特就是其忠实拥趸,“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时间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成本低廉的指数**是他们投资**的最佳选择,甚至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尤其近年来,随着大众财富的不断积累和理财意识的持续提升,再加上房住不炒、利率下行、个人养老金入市等大背景,居民的资产配置正加速向金融资产倾斜,对于权益类产品的需求也在加速提升。

其实,从海外以海外成熟经济体的经验来看,很多国家和地区同样经历了这样的转变。

以美国为例,二战结束后至次贷危机前夕,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长达60年的繁荣。次贷危机后,美国居民开始把资产配置的重点转向金融资产,表现为权益资产、共同**的配置占比大幅提升。

而etf可以低成本地实现对指数的完美跟踪,并且风格稳定、品类丰富、风险分散,一向是长期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随着国内投顾业务的发展,它势必将更加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根据2023年**中报,目前权益类etf(含**、跨境、商品三类etf)总持有人数量超过1600万户。并且,自2023年底,个人投资者占比首次超过机构起,逐渐成为etf市场上的主力。

截至2023年底,etf联接**当中,个人投资者的占比更高达85%,占绝对大头。即便穿透来看,根据深交所最新发布的《etf投资交易***截至2023年6月30日,etf个人投资者的占比也已经高达51.1%。

徐猛认为,类似今年前三个季度就狂涨4000亿规模的势头也并非常态,明年市场可能向好,etf份额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放缓一些,但etf必然是一个长期向上增长的趋势。etf的普及率不算高,整体规模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轮爆发式增长的影响下,大众对于etf的认知加深了,整个etf市场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活力。

创新一直被视为etf市场发展的源动力之一,中国的etf市场也一直有结合自身情况做出创新。首创了“**现金”发行模式、etf引入大众投资者进行申购赎回、更加灵活的现金替代申购赎回机制等。

徐猛表示,接下来的etf市场有几个趋势值得关注,同时也是华夏**未来布局etf市场的思路:

一是产品类别的丰富,例如布局更多的smart beta指数,海外指数等。再从资产类别来看,受银行理财替代的需求推动,债券etf或将出现快速增长。二是行业主题的细分,比如,过去半导体是一个主题,当前拆分为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等,把一个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分开,优点是投资目标更精确,缺点则是伴随着更鲜明的风险收益特征,指数的波动性变大。三是衍生品工具的丰富,也会一定程度上推进权益etf的发展。因为更多跟指数挂钩的工具意味着能组合出更多的策略,产品生态将更为丰富,改善成份股流动性的同时,也利于指数长期稳健表现,增强指数竞争力,提升指数吸引。例如,2023年5月12日,证监会就宣布启动了科创50etf期权上市工作,这让投资策略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并且,可以在**发现、引入增量资金、稳定现货市场等方面发挥价值。
作为今年备受热捧的一类etf产品,截至10月25日,科创50 etf已净流入753.36亿元。而今年8月7日,才刚刚发布的科创100指数,首批4只科创100 etf已吸引净流入资金71.11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etf的不断创新和细分,也孕育了一些新的市场机会,不乏一些“黑马”在这个“强者恒强”的市场杀出新路。例如,2023年才进入etf市场的国联安,就在半导体细分赛道,占据了一席之地。

眼下,更多入局者、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更多的创新工具和产品都为etf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etf站上风口,正在奔向属于它的时代。

见闻11.11活动进行中。

点击上方**,进入活动主会场

《漫长的季节》 跨越二十年的离奇碎尸案,口碑炸裂!

漫长的季节 是企鹅影视制作的一部生活悬疑电视剧,由辛爽导演,范伟 秦昊 陈明昊等人主演,李庚希 刘奕铁 蒋奇明等人特别出演。该剧讲述了一个名为 桦林 的小城中的多名角色,他们因为一起碎尸案而经历了近年的时间。这部电视剧于年月日在腾讯 平 家播出,总共有集,内容被划分为四个章节,并在年 年和年之间采用...

《漫长的季节》 沈墨在外逃亡的18年,其实生不如死

我命途多舛,难以生存 沈默告诉王阳,当她出生时,她的父母请了一位高人为她算命。这位高人看到她的小拇指只有四节,便评论说这个孩子命途多舛,难以生存。受到某位高人的影响,她的父母在她年仅岁时不幸去世,留下了一个聋哑的弟弟与她相依为命,两个年幼的孩子团结在一起取暖。弟弟大小云是个残疾女孩,在医院里做着脑外...

再看《漫长的季节》才懂 在内蒙独活的18年,沈墨过得生不如死

我命硬,活不好 沈默告诉王阳,自己出生时父母请高人为自己算卦,高人见自己小拇指有四节,便说这个小孩命硬活不下去。应高人之言,她岁时父母双亡不慎身亡,留下一聋哑哥哥与她相依为命 两幼童抱团取暖。好在他大伯想领养她们,但见哥哥身残志坚,大伯母坚持将哥哥送到福利院,两人决定沈默回家。但王阳并不知道沈默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