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赫鲁晓夫被赶下台,他说了一段话,令政变者羞愧万分

2023-11-27 16:35:06 字數 5698 閱讀 2686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之一。

作为斯大林的接任人,尼基塔·赫鲁晓夫却对斯大林的种种残酷**十分反感而且愤怒。

只是他很聪明,知道隐藏,并且躺过了斯大林的怀疑,慢慢地成为了苏联权力最核心的人物之一。

但是,顺利接任斯大林的赫鲁晓夫,却成为了当时奉行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苏联时期,唯一一个被赶**的领导人。

2023年斯大林病逝,当时赫鲁晓夫依靠着敏锐的政治头脑和圆滑无比的政治手腕,在苏联**上的地位迅速上升。

2023年,马林科夫“自愿”辞去了部长会议主席之职,赫鲁晓夫推荐布尔加宁取而代之。

但是布尔加宁的威望并不高,又没有政治野心,于是赫鲁晓夫作为***第一书记,他其实就是事实上的苏联领导人。

但是,赫鲁晓夫上台后,他推行了与斯大林完全不同的政策,在当时,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全面否定斯大林,二是为斯大林时期的冤案大平反,三是实行大规模经济改革。

尤其是在2023年2月,苏共在莫斯科举行了第20次代表大会,这也是斯大林死后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

赫鲁晓夫作为新上台的苏联领导人,更是在大会闭幕后作出了闻名世界的“秘密报告”(《关于***及其后果》)。

赫鲁晓夫激情洋溢地讲了4个多小时,非常突出地说明了他对斯大林所推行的***的厌恶与评击,并且对斯大林时期的错误进行了一一清算。

得到了赫鲁晓夫的帮助,几乎所有在大清洗当中被杀的人,包括“列宁格勒案件”和“医生间谍案件”等冤案都得到了平反昭雪。

毕竟,斯大林在年轻的时候确实是建立了不少丰功伟绩,但是他在晚年时期所推行的***主义也的确是个令人诟病的地方。

因此,赫鲁晓夫领导的苏联**不仅取消了“人民敌人”的罪名,还解散了大批集中营,在2023年到2023年这两年间,就有七八百万人被释放,五六百万已死的人得到了平反。

就这样,赫鲁晓夫一上台,就表现出与斯大林截然不同的政治抱负,尤其是对于斯大林那个“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的论断,赫鲁晓夫更是直接否定,认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完全可以和平共处。

而且对于一些少数民族,赫鲁晓夫的态度也与斯大林的大俄罗斯主义完全不同。

斯大林自己虽然是一个格鲁吉亚人,并非俄罗斯人,但是他却想尽一切办法将苏联境内的其他民族“俄罗斯化”,包括禁止其他民族的本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

对于那些稍有不驯甚至只是他看不惯的民族就大加**,将他们从土地肥沃的故乡发配到遥远寒冷的西伯利亚。

而赫鲁晓夫则反道而行,不仅为车臣、印古什、卡尔梅克、德意志等少数民族恢复名誉,还允许他们从被流放的东方返回故乡居住,重建他们的自治共和国或者自治州。

然而,赫鲁晓夫这种行为虽然获得了少数民族的支持,却实实在在地损害了不少当权政治者的利益,并且给苏联的解体埋下了民族**的种子。

赫鲁晓夫不仅对少数民族的政策进行了改革,还对苏联的工业与农业都进行了改革。

尤其是农业,赫鲁晓夫在2023年9月的《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的措施》的报告中指出了苏联的农业的基本问题在于违背物质刺激的原则。

因此,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主张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不仅使农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还改变了原来的纯粹计划体制进行农业生产,鼓励农庄发展副业经济。

但是,赫鲁晓夫的主张虽然对于长期停滞不前的苏联农业带来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但是同时,因为赫鲁晓夫却忽视了大部分农工业在苏联的建立以后,就一直由国家集中管理,这样贸然开放市场,其实是不利于稳定发展的。

尤其是在**统一管理被削弱以后,各地都滋生了严重的本位主义,彼此之间的矛盾更是越演越烈。

这些都在经过一定的发酵以后,党内外许多**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理解,以赫鲁晓夫为首的政治矛盾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另外,在外交上,赫鲁晓夫与斯大林的好战姿态也是截然不同,他不仅主张要改善苏联与西方的关系,尤其对于美国,赫鲁晓夫的态度更是十分缓和。

虽然这样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苏联与西方的紧张关系,但是同时对于东欧各国的敏感关系上,赫鲁晓夫的缓和态度却在东欧人民的心里激起了极大的波澜。

于是,东欧各国开始试图脱离苏联的掌控,而赫鲁晓夫不仅不像斯大林那样直接武力镇压,反而亲自率领苏共的代表团来到波兰,与波兰的共产党举行对话,并且破天荒的同意了波兰共产党的独立要求,并且保证不干预波兰的内部事务。

波兰的独立,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是一些政治**对于赫鲁晓夫的缓和态度更是十分恼怒,认为他是在公然损害苏联的利益。

再加上后来赫鲁晓夫之前在农业与工业改革**现了不少失误,以及后来因为批判***的改革是斯大林式的错误,渐渐地与当时的中国站到了对立面。

这些都使得赫鲁晓夫的威信逐渐下降,苏联的政治高层也渐渐地表现对赫鲁晓夫的不满,认为他不再适合领导苏联。

为了让赫鲁晓夫**,在2023年10月13日,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策划了***主席团会议。

赫鲁晓夫在这一次会议上遭到了大多数**主席团委员的严厉谴责,最后只能被迫表示妥协,以“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的原因提早结束了苏联领导人的政治生涯。

如果说赫鲁晓夫的上台是有准备的政治谋划,那么他的**可以说是充满戏剧性的宫廷式“逼宫”了。

当时,赫鲁晓夫表示,政变者对他兼任第一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的指控,显得十分荒唐,因为当初,就是他们坚持让其兼任的,或许他有错,但错在没有反对兼任罢了。

这样一番话,政变者们听在耳朵内,想来也是感到羞愧万分。

虽然赫鲁晓夫**的主要原因是他在执行政策时所出现的错误而导致的,但是作为斯大林之后的接任者,赫鲁晓夫想要对苏联进行改革,其难度也是十分高的。

再加上苏联作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前车之鉴,只能“摸着石子过河”,就算有一些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对于终身制的苏联领导,即使犯了错误,他们依然还有时间去纠正。

而赫鲁晓夫的**,表面上是改革过程**现了太多的错误而出现的,但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损害了大部分政客的实际利益。

赫鲁晓夫的上台,一开始就带着强烈的反斯大林态度。

他不仅试图要打破“斯大林模式”的经济体制,从而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

对于曾经受到了斯大林**的那部分人来说,赫鲁晓夫的反斯大林式改革是顺应时代的,但是对于那些没有斯大林**的政客来说,却又是另一番意思了。

以莫洛托夫为首的老资格反对派领导人,随着与赫鲁晓夫的分歧越来越严重,为了防止赫鲁晓夫继续推行改革而损害到他们的自身利益,反对派慢慢地组成了“反党集团”,一直暗自对赫鲁晓夫进行观察。

其实莫洛托夫、布尔加宁、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等人只是反对赫鲁晓夫本人而已。

但是赫鲁晓夫却并不承认自己的政治过失,硬是把反对的声音当作是针对***的敌对势力,这样的胡搅蛮缠,使得赫鲁晓夫的威信进一步下降。

同时,赫鲁晓夫作为苏联“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他敢于对当时已经深入民心和社会的斯大林模式发起改革,注定是要背负更多的诽义。

因此,在赫鲁晓夫领导苏联第十一年,在他还雄心壮志准备对苏联进行更加大胆的改革之时,他被政变者胁迫**。

虽然他坚信历史总有一天会作出有分量的、公正的结论,但是却无法改变他在改革过程**现的错误。

其实赫鲁晓夫作为斯大林一手培养起来的干部之一,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要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是多么困难的。

然而,赫鲁晓夫不仅敢想,还直接做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只不过,赫鲁晓夫作为一个政变者,他自己却忽略了政变者的野心,最后还是栽在了其他政变者手下。

再加上,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叠床架屋的机构,不仅造成了庞大的党和行政官僚的队伍,还结成一种独特的行政体制,赫鲁晓夫就是借力这种独特的行政体制才可以顺利上台,同时,也因为忘记了这种独特的行政体制才被迫**的。

虽然被迫**的赫鲁晓夫十分不甘心,但是他在离开克里姆林宫的时候,依然是十分高傲的,作为一个敢于对旧的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领导,即使他在改革过程**现不少错误,他依然是值得尊敬的“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因为如果没有赫鲁晓夫,可能就不会让画地为牢的斯大林模式得到冲击,更不会让苏联社会上被斯大林模式窒息的人性,得到了释放的空间。

作为过渡期的领导,赫鲁晓夫的改革明显是十分大胆的,不仅推动了苏联长期停滞不前的农式业经济发展,还打开了苏联社会各民族的思想觉悟。

只是赫鲁晓夫忘记了,他的这颗意识形态原子弹,是不分敌我的,不仅对斯大林模式的苏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他自己的政治生涯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创伤。

在当时全国各地的各级机关里的大大小小的“一言堂家长”眼里,要进行反斯大林模式的改革就等于是与他们作对,这无疑是在向这些安于这种生活的干部的独立王国宣战。

再加上,赫鲁晓夫为了加强反个人专断,建立了干部更新的制度,通过按照一定的比例来“更换”党的各级领导机构成员。

这样就带来了干部调动频繁和机构重叠的问题,逐渐引起了干部的不满。

再加上赫鲁晓夫在农工业的改革上,由于方法不当,以及改革措施的不对,使得原本打破了停滞不前的农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以后,又出现了倒退的情况。

在赫鲁晓夫进行改革后逐渐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慢慢地使得赫鲁晓夫成为了各州委书记的反对目标,他的政治威信也越发薄弱。

即使赫鲁晓夫的诸多改革中,依然有不少是对苏联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

比如取消农副产品义务交售制,并且将国营农业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技术修理站,直接吹散了斯大林的“贡税论”,把苏联社会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从畸形的“贡税关系”,拉回到符合20世纪社会发展的正常的、物质利益的经济轨道上。

但是这项改革同时也对一些奉行斯大林模式的政客利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当政变者进行对赫鲁晓夫的“逼宫”谋划时,很快就得到了这些人的支持,而赫鲁晓夫也只能提前结束自己的领导生涯,黯然离开这个政治舞台。

赫鲁晓夫作为闻名历史的“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他同时也是令人诟病的鲁莽的改革者。

虽然他的改革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在当时苏联既有的体制之下进行这样的改革,只会产生明显与国情不符合的众多错误,改革的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同时,赫鲁晓夫的改革不仅不能满足当时的苏联国情,还因此引起了苏联人民的不满,党内的反对声音也越来越大,他作为一个政变者上台的领导,最后很讽刺地成为了其他政变者的鱼肉,倒了下来。

绝密!赫鲁晓夫下台前的三个秘密通道,为何他选择沉默?

年,苏联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赫鲁晓夫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面临着内外的压力,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面临的危机。一场政变正在策划中,而赫鲁晓夫却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最终导致自己的 那么,是谁策划了这场政变呢?为什么赫鲁晓夫没有提前警觉呢?赫鲁晓夫的政治生涯充满坎坷。他推翻了斯大林的统治,成为苏联的最高...

2023年中印开战,赫鲁晓夫态度暧昧 让中国吃点苦头有好处

让中国吃点苦头是有好处的。这句话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年中印战争爆发后支持印度时说的。然而,这背后的原因却与古巴导弹危机有关,这两件事件虽然看似毫无关联,但实际上是苏联在背后搅动了局势。年是冷战时期的高峰,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几乎令美苏两国陷入全面核战的边缘。而苏联在这个时候支持印度与中国开战,引起了...

2023年,赫鲁晓夫提出中国往西伯利亚派100万人,为何最终夭折?

年月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前来中国参加国庆五周年大典。当时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刻。而赫鲁晓夫还没有完全掌控苏联政权,斯大林在最后的时刻,并没有确定继承人人选。苏联内部在斯大林去世后,爆发了激烈的权力斗争。此时赫鲁晓夫甚至都不是名义上的国家领导人,只不过是几个有力的竞争者之一。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