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冲刺期,心态最重要,要注意适当休息!

2023-11-16 22:00:16 字數 1794 閱讀 8961

随着备考阶段迎来冲刺期,知道大家的压力都很大,由于报名人数比较多,可能会出现有人会搞心态的现象,网上流传的劝退贴,不要当真,不要因此当作摆烂的借口,一战上岸的大有人在。

不提倡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堆砌,更需要注意的是认真投入和效率,就算这个时候也可以隔段时间和朋友一起聚餐,不想学习了就喜欢挑个时间一个人去散步,精神和身体都是需要休息的。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个缓解焦虑,释放压力的方法,快来看看吧!

1.正视情绪,自我安慰

首先,要认识到,在考研最后的冲刺阶段,出现焦虑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绝大多数人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情绪,不要无视,不要自责,一定要找到合适的自我安慰方式,不管是把负面情绪写下来,吃好吃的零食,或者是大哭一场,找合适的人去倾诉,能改善自己的情绪,就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办法。

ps:情绪波动的时候,可以尝试将不高兴的事情写在朋友圈或者qq空间里,设置为仅自己可见,但最后一定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希望这个方法可以帮到你~

2.多看成果

不要一味地担心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覆盖到,而应该首先明确自己已经掌握了多少内容,这涉及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类似于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思考方式。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你可以先回顾一下自己之前的复习成果,对自己的掌握情况做一个全面的自我排查。完成排查后,你会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真正掌握了多少内容,这将在心态上给予极大的提升,然后你就可以更有自信地继续进行考研复习。

3.拒绝内耗

备考期间一定要少关注外界的事情,保持清心寡欲,才能保持情绪稳定,在休息的时候不要去看让自己压力增大的事情,或者去关注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不妨趁着休息畅想自己考研上岸的美好生活,多给自己一些正向的鼓励才能有效防止内耗,想着想着,这样美好的生活就真的不期而至啦~

4.适当运动

在平时的备考中,跑步、散步等轻度的运动是必要的。运动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还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益。过于剧烈的运动,如打篮球和踢足球等,可能会消耗过多的体力和精力,甚至有受伤的风险,曾经有学生在考试前因为打球而骨折的例子,所以就不要剧烈运动了。

可以进行一些比较轻缓的运动,如瑜伽、慢跑或散步等,能很好地缓解压力和疲劳。这些运动不会过于刺激身体,也不会引起过多的疲劳和不适。在运动之后,身体会自然地加快血液流动,使大脑和心脏的供血更加充足。这样一来,会感到更加有精神和活力,这将极大地提高复习的效果。

5.正向鼓励

同学们选择考研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尤其在我们学习动力不足的时候,不妨问一下自己,当我们决定考研的那一天起,就应该清楚自己走上的是一条怎样的道路,需要我们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再将我们选择考研的理由回想一下,是不是就有动力了呢?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对自己进行正向的按时,“加油你是最棒的”这样的话虽然朴实,但确实能为我们的情绪带来相当正面的效果,那何乐而不为呢?

6.调整作息和饮食

此时此刻,你的生活作息必须与考试的日程保持一致。要切记,千万不能再次陷入熬夜的恶性循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争取做到早睡早起。在复习策略上,应该按照考研科目的具体安排来规划你的复习时间。

比如说,早上可以集中精力复习政治、数学或者专业课程,下午则可以安排复习英语或者其他专业课。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让自己的大脑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提前适应考试科目的思维模式和节奏,从而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

此外,你也需要关注自己的饮食。健康的饮食可以帮助你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考研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不妨让我们做一个“考研低敏感人”,提高自己对考研压力的钝感,保持元气与活力!以积极的心态来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相信一定能收到同学们上岸的好消息~

冲刺吧考研人,为什么要冲刺?

人生中总有一些关键的时刻,需要我们全力以赴,勇往直前。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考研就是这样一个决定性的关口。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刻,我们是否应该勇往直前,奋力冲刺呢?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阐述为什么考研人需要全力以赴,进行最后的冲刺。一 研究生教育的优势。研究生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

考研小贴士 冲刺期注意事项!

不知不觉之间,时间已经进入了十月份,天气慢慢地转凉,衣服慢慢加厚,四季的变换,承载着的是考研人备考的一年时光。明明前几天还穿着短袖,感受夏天的炎热火辣。一夜之间,瑟瑟的秋风,淅淅沥沥的秋雨,带走了一夏天的燥热难耐。看着街边金黄的落叶,才发觉,原来,已经进入秋天了啊!满地金黄的落叶 田野里丰收的稻田,...

备考进入了冲刺期 考研报名正式结束!总报名人数或超480万

随着考研正式报名截止,备考阶段进入了冲刺期,而考研的报名人数一直备受关注。今天,我们将深入了解当前的招生环境。首先,让我们关注考研的整体趋势。过去的数据表明,考研报名人数通常与高校毕业生人数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例如,年至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万 万和万,而考研报名人数为万 万和万,约占毕业生人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