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六年》读后感

2023-11-15 12:00:03 字數 963 閱讀 3934

这一篇,我真的是咬着牙读完的。

余华老师的书,总能给人更大的惊吓。

为了写书评,我一般会把书多看几遍,以便掌握更准确的内容,不犯最基础的错误。可是这一篇,我不想再看第二遍。

其实它的情节是很简单的。

讲的是一个老师,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抓走,经过非人的摧残之后,变成了疯子。

文革”结束之后,人们随着时代纷纷向前走,只有那些饱受伤害,家破人忙的疯子,还停留在那种恐怖的阴影里。

疯子老师在没疯之前,爱好是研究古代刑罚,而当他经过“文革”的摧残变疯之后,将那些刑罚一一加诸在自己身上,最后把自己整死了。

书里详细描写了疯子老师是怎样对自己施加每一种刑罚的,看的人心惊肉跳,恶心反胃,悲哀丛生。

而疯子的家人,却只希望疯子远离自己,不要来打扰自己目前安宁的生活。

疯子从身体到心理,被摧残殆尽,然后又被时代和亲人彻底抛弃。

果然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

其实关于那场“浩劫”,以前上学的时候是了解过的,但那时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反而是后面读了一些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作家的作品之后,才对那个动荡的年代心如刀割。

那个年代,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压迫,是毫无道理的,也是疯狂扭曲的。

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老舍,在饱受折磨之后,实在无法接受自己热爱的生活,变得黑白颠倒面目全非,而毅然跳湖自杀。

比如《我心归处是敦煌》里面,樊锦诗的父亲,一个专心做学问的人,被关在一个房间里面,不让回家,接连批斗,轮番审讯,最终樊父不堪受辱,跳楼自杀;

大部分劫后余生的文人,在回忆那段经历的时候,都是刻意委婉的,然而你还是能从刻意的表象下,看透那浓的化不开的悲哀和愤怒。

而余华老师干脆通过一个疯子的视角和行为,将“文革”对知识分子的伤害形象化,让大家看到“文革”的触目惊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的国家发展越来越好,离那场浩劫也就越来越远,但我们永远无法抹去那个时期造成的破坏和伤害。

只希望新时代的国人,牢记历史,奋发图强,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吧。

六八年入伍后吃了一天大米饭打去肚子里蛔虫

在我入伍的第二天,即一九六八年四月,我和我的三哥有幸一起入伍。作为十七岁的年轻人,我们被分到了同一个连队 铁道兵十四师给水营三连。我哥被分到了二排木工班,而我则被分到了三排电工班。无论如何,能够穿上军装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对于我这个来自穷困农村的少年来说,是一件无比喜悦的事情。我所生活的山东聊城地区...

孩子受用一生阅读技巧 九堂课八本名著解决

分享秋日好天气 一直以来,人们将书籍视为知识的的 随着语文新课标的改革,学生们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越来越需要扩大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尤其是对于文学底蕴的增加。因为课外阅读是中小学乃至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加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增加学生们的文本分析理解能力。所以我们会看到不同年级的孩子在...

重阳节前,一群六七十岁的,慰问八九十岁的

重阳节又来了!昨天下午,巢湖市老年大学的声乐 舞蹈 戏剧和器乐班的学员们,在老年大学的组织下,去了市卧牛山养老护理院进行慰问演出。这帮老年大学的学员们都已经是六七十岁的年纪了,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却一点都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减退,反而在岁月中逐渐绽放出一种淡定从容和积极阳光的风采。他们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