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20年,三峡大坝的投资还回来了吗?

2023-11-04 11:01:22 字數 4066 閱讀 8714

三峡大坝的建设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这个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的建设过程,不仅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还需要大量人员的参与。

早在**时期,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建设三峡大坝的设想。

新中国成立后,**意识到长江流域的水患严重,遂与苏联专家实地考察,认为有必要建设三峡大坝。

但由于国力限制,三峡大坝的建设被暂缓。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国力日盛。

2023年,在412位专家的论证后,三峡大坝工程终获批准。

然而,三峡大坝的建设难度巨大,中国**和人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为三峡大坝的建设进行技术准备。

在建设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面临巨大压力,但仍然顽强拼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最终,三峡大坝于2023年正式竣工。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大坝最初的投资预算约为1352亿元人民币。

随着项目的推进和物价的**,这一数额也不断增长。

到2023年,枢纽工程的投资额已经增加到了1263亿元,约为最初预算的2倍多。

同时,移民安置资金也从529亿元增加到856亿元。

为了筹集资金,全国范围内除**等偏远地区外,普遍提高了电费标准。

同时,葛洲坝电站的部分利润也被上交,以支持大坝的建设。

这使电费上调直接影响到全国大多数居民的生活。

这一举措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辩论。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大量居民需要迁移。

大坝蓄水后,将淹没1129座城镇,包括两座中型城市和十多座小城镇。

对于许多土生土长的居民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人生变故。

比如,小城南坪就有近3万常住居民,他们中间有许多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老人。

一下子要离开熟悉的家园,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许多人心中充满悲伤。

但大部分居民选择了积极面对。

他们成立了各种联谊会,组织返乡活动,并在新家园继续发展事业。

这些百万计的三峡移民以自己的方式书写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如今,三峡大坝已成为长江流域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可以说,三峡大坝承载了太多人的心血与梦想,见证了中国由贫穷走向富强的历程。

三峡大坝的建成给我国带来了巨大收益。

三峡大坝自2023年完工以来,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水利工程之一

三峡大坝最大的作用在于发电,作为世界上单体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大坝**机容量高达2250万千瓦。

自2023年全部机组投产以来,三峡大坝向国家电网提供了超过1.6万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其中仅2023年一年就贡献了1065亿千瓦时电力,按照居民用电**每度0.5元、工商业用电**每度0.3元进行计算,三峡大坝20年来累计创造的发电收入高达4000亿元。

与火力发电相比,水电站发电不仅不消耗煤炭等非可再生资源,也不会产生污染物排放。

三峡大坝的发电量相当于每年可替代燃烧约6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9亿吨,对我国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具有重大贡献。

大坝建成后,长江年货运能力提高了10倍以上,达到每年2亿吨,航运成本大幅下降,这不仅带动了沿江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加强了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动,促进了长江流域的一体化进程。

三峡大坝拥有巨大的蓄洪调洪功能,是防治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重要工程。

三峡水库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相当于全国60天的工业用水量,通过蓄洪调洪,三峡大坝每年可调节流量约600亿立方米,有力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涝压力。

2023年长江出现入汛以来最大洪水,三峡大坝通过调度发挥了“压舱石”作用,最大限度减少了洪水对下游的危害,避免了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三峡大坝的建设也改变了库区地貌,催生了三峡风景区,目前三峡库区已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点于一体的5a级旅游景区,长江三峡更成为了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三峡大坝带动了周边旅游业的繁荣,每年为三峡地区带来约6亿元的旅游收入,创造就业岗位,推动了库区周边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峡工程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区设置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植被恢复系统等一系列环保设施。

同时,水库运行后改善了库区生态环境,治理了水土流失,有效处置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此外,三峡的清洁能源替代了大量火力发电,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为我国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就现在看来,三峡大坝的综合效益和战略意义远远高于投资成本,充分体现了“开发利用,科学规划,整体论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发展理念。

三峡大坝的建成运营标志着中华民族又一项伟大工程的成功建成,对推动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可以说三峡大坝的建设中,每一分钱都花在了保障它的安全和稳固上,使之能够造福当地民众多年。

那么不少人都有疑问了:这样坚固的大坝,能够抵挡导弹的袭击吗?

自2023年开始兴建,三峡大坝在水坝设计、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先进完备的理论与实践,因此能够承受导弹袭击吗?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的建设充分考虑了抗震、防洪、抗爆等方面的安全需求

三峡大坝的规划和配置达到了当时的最高等级,混凝土重力坝体结构能够承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同时也经受住了**的考验,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专家通过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爆破试验后指出,即使使用大当量炸药也很难使大坝倒塌。

根据计算,三峡大坝可以使用200年左右,选用的材料为优质混凝土和高强度钢筋,大坝结构足以抵御常规炸弹的破坏。

即便是小型核装置,**产生的冲击波和高温场也很难对坝体造成决定性损伤。

然而,若遭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吨级的大规模轰炸,三峡大坝的安全仍将面临严峻考验。

针对导弹攻击,三峡大坝区已部署了多层次的防空反导系统,能够监视和拦截进入防空识别区的各种目标,并通过早期预警系统提供的远程目标情报,对可能的导弹袭击做出提前响应。

即使个别导弹突破防空网,凭借坝体的加固设计,也很难造成大面积破坏。

专家估算,要严重损坏大坝,需要数百枚导弹进行饱和攻击。

然而,我们不应将三峡大坝视为绝对坚固,忽视任何潜在的安全隐患。

我国应加强三峡大坝的军事防护力量,完善应急预案,确保下游数亿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峡大坝的建设尽管当时备受争议,但作为全球最大水利枢纽,它对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的安全隐患和生态问题逐渐显现,我们不得不问,面对大坝老化,它是否能够承受巨大压力?再造和升级又需要多少资金?这些问题必须时刻引起我们的关注。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珍惜三峡工程师们留下的伟大成就,继续发掘和利用其内在价值,以造福社会。

三峡大坝投资2500亿修建,如今已经运行20年了,本钱挣回来吗?

三峡大坝 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的权衡多年前,中国的三峡大坝作为一个世界知名的水利工程项目投入使用。这个巨大的工程承担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配和沿线灌溉等功能,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那么,三峡大坝到底有何特殊之处?它是否已经回本了?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来评估三峡...

三峡大坝2500亿巨资,16年后真相大白!

三峡大坝年亿投资是否回本大坝的建设带来了什么样的经济效益三峡大坝的建设不仅改变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年来,三峡大坝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三峡大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电力 能力。通过充分利用长江的水力资源,三峡大坝每年可持续稳定地 大量清洁电力,满足中国日益...

三峡大坝蓄水20年 禁渔10年,已成超级鱼塘,里面的鱼有多大?

三峡水库中的巨型鱼 传闻自有口碑,关于三峡水库中生活着巨大的鱼儿,引得众多钓鱼爱好者趋之若鹜。我们 也特意派出调查组前往三峡水库进行实地考察,并采访了一位当地渔民。经过调查了解,我们将揭秘水域中 巨型鱼 的传奇身影。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年四月份,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世代的艰辛工作下拉开了真正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