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工四年,“懒惰”的法国人携巴黎圣母院荣誉回归

2023-11-02 10:33:54 字數 3923 閱讀 6478

据说,多年前,雨果答应写书一年后只字未动,只能与出版商再三谈判,为了逼迫自己完成写作,他把自己的衣服全部锁起来,只留下一块毛毯,在半**状态下,爆肝六个月写出了旷世巨作《巴黎圣母院》。

多年后的今天,同样的故事竟然真的在巴黎圣母院上演了。

这几天,住在巴黎的小伙伴们可能已经发现,赶工修复了50个月的巴黎圣母院塔尖已经重新竖立起来了,兴奋之余让大家开始期待起了正式开放时间。

回想202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席卷大教堂并摧毁了其屋顶和尖塔,拥有800年历史的圣母院尖塔在全球瞩目下轰然倒塌,从直播新闻中看到塔尖倾倒的那一刻,全世界都为之心痛,即使过去了4年依然让很多人感到遗憾。

有人认为经过了修复的圣母院会凤凰涅槃,也有人认为修复过的就不再完整了,甚至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感。那么,重启的巴黎圣母院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在法国,从巴黎开始测量的所有道路距离都以圣母院大教堂广场为起点。所以在很多巴黎人的眼中,圣母院不仅仅是地标,更像是一种特殊的乡愁。

每年吸引1200万游客的巴黎圣母院兼具宗教、文化和历史意义,也是法国国王加冕、皇室成员结婚的必选之地。

当然了,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是因为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31 年的**《巴黎圣母院》(the hunch back of notre dame),也因为这部**,让当时几近废弃的大教堂免于衰败,成为了热门地。

2023年4月15日下午,巴黎圣母院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日常维修,搭起的脚手架延伸到尖塔,一个维修工人从裤脚掏出藏好的烟,熟练地塞进嘴里,对一旁的禁烟告示视而不见,抽完烟他习惯性的将烟头随手一丢,当时正是大风天气,这颗小小的烟头恰好被一阵风刮进了教堂的阁楼里,木质结构加上一些易燃物质,火苗开始慢慢地升起,烟雾弥漫开来。

一缕烟被吸进了圣器室的阁楼烟雾探测器,安保室随之收到警报。但是当保安赶往圣器室的阁楼时,却没有发现有火,误以为是误报的保安便把警报关掉并转身离开了。

而就在保安离开的时候,远处的尖塔已经被浓烟包裹,直到另一声警报响起,两名安保人员发现了天花板上的9英尺(约2.74米)高的火苗,这个时候大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滚滚浓烟遮蔽了塞纳河畔的天空,现场一片混乱,紧急疏散游客的同时,灭火是头等大事。

因为大部分是木质结构,加速了火势蔓延,铅制瓦片融化,约有750吨石块和铅坠落,而教堂建筑、维修工程导致的拥挤堵塞交通,导致消防员在第一时间很难进入,16个小时的烈火焚烧,伴随着有毒的融化的铅水和浓烟,一切就这样发生了。

为了挽救巴黎圣母院的整体架构,数百名消防员冒着生命危险连夜赴救,虽然整体构架保存了下来,但是拥有852年历史的中轴塔还是坍塌了。不过庆幸的是,大教堂最珍贵的宝藏之一,耶稣**在受难时所佩戴的荆棘王冠被从火焰中救了出来。

救火的十几个小时一直被向全球直播,更多的人只能原地祈祷,当地还有很多人自发的来到圣母院外唱起圣歌,祈祷奇迹发生,但是塔尖还是轰然倒塌了。

印第安纳州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第一时间捐赠了10万美元用于重修巴黎圣母院。而重修方案,goarchitect曾在2023年以竞赛的形式征集过,当时,来自全世界的56个国家的设计师团队和赞助商们跃跃欲试,贡献了226方案。其中来自中国设计师zeyu cai和sibei li的“巴黎心跳”也受到了很多关注,他们提出将原来的橡木塔尖变成万花筒的玻璃屋顶。

就在大家议论到底法国**会选择谁的作品做参考的时候,**宣布,不会重新创作,而是将一比一修复。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要知道还原过程中最大的阻碍是原材料,第二阻碍是许多重要结构已经被毁。

安全是重修巴黎圣母院的第一原则,火灾发生后,法国当局用两年的时间来评估和确保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后,才同意修复人员进入圣母院教堂正式施工。

巴黎圣母院尖尖的三角形塔尖一直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高达93米的塔尖是巴黎圣母院的重要标志,也是火灾里损毁最严重的部分,更是修复难度最大的地方之一。重建的路上,光选择木材就花费了一年的时间,要知道尖塔的阁楼所用的木材都是12世纪砍伐的,由1300棵橡木建成,它就像法国的一片森林,见证了巴黎800年的变迁。

为了还原,修复团队需要找到超过1000棵直径超1米、高达20米以上的橡树,这样的树在一片林子里也就只有几棵,不过好在修复团队最后还是找齐了。

不仅如此,技术上也不能掉队,橡木被运输到全国各地老牌锯木厂中进行加工、搭建,加工后的木材通过塞纳河上的船只运送到巴黎圣母院所在地,然后请来了最顶尖的手工匠纯手工打造每根橡木。

不仅仅是圣母院的建筑,法国人对被抢救回来的文物也进行了修复,10月18日,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推出特展“巴黎圣母院的宝藏”,展出包括雕塑、绘画、金银器皿等各类艺术品共120件,这些文物都是在大火中被救出并修复的,其中巴黎圣母院的标志之一“圣母子像”木雕也参与了卢浮宫的展出,让人们对圣母院的重生充满了信心。

对于一向以“懒惰”著称的法国人来说,加班加点可谓是天方夜谭,但是为了巴黎圣母院重建这件事儿,他们也“卷”起来了。

事实上,法国**给的deadline是2023年底之前,但是为了赶在2023年巴黎奥运会之前修好,法国人这次也拼了!

不仅白天赶工,晚上也是灯火通明。重建总共动员了1000多名文物修复专家和技师,分工合作,为了提高效率,修复的每个零部件在法国各地分别制作完成之后运到圣母院进行最后的组装。

要知道这可是动不动就罢工的法国人啊,看来deadline才是第一生产力。

对此网友辣评:

每天近千人参与修复和施工,为了避免二次坍塌,仅拆除和加固的安全阶段就耗资2亿美元,加上施工和其他工作近70亿美元工程。

工程进度也不容小觑:2023年9月,塔楼、拱顶和墙壁的临时木支架搭建完成;2023年12月,大型管风琴的8000根管道和19个风箱被送去科雷兹、埃罗、沃克吕兹三个管风琴制造车间进行处理并安装好。这还是传说中的“法国速度”吗?

而更让大家意外的是,在修复工程中竟还有意外的收获。2023年3月,考古学家们在塔尖的正下方发现了一具完整的铅制棺材,经过检测这棺材已经在这里2023年了,并且还发现了一段祭廊的残片和13世纪的彩绘雕塑,可谓是重大考古发现。

写在最后

关于巴黎圣母院,其实一直有人质疑是不是必须要花这么多钱重新修建,就不能把废墟的模样做一个纪念式的保留?那样也可以成为一个景点。然而这次法国人不留余地的赶工,侧面证明了对于他们乃至于全世界人来说,巴黎圣母院不仅仅是一个景点,更是大众的情绪供给,数百年的文化结晶。

不管怎样,按照官方的说法,2023年圣诞节,我们就可以重新见到修复好的巴黎圣母院,体验一把现代科技和历史结合的美。当然,也期待法国人可以提前给大家惊喜,在奥运会之前重新见到“浴火重生”的巴黎圣母院!

老年人的健康秘诀 适度懒惰与长寿的关系

老年人适度的懒惰可能成为健康和长寿的秘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常常面临身体机能下降和各种疾病的困扰。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适度的懒惰可以为老年人带来许多好处。在本文中,我们将 适度懒惰与长寿的关系,并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您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首先,早睡早起是保持健康的重要一环。老年人应该养...

干了8年的老员工被赶走,一个月后厂子停产,老板慌了

老谢是厂里的维修技师,勤勤恳恳在厂里干了八年,所以老谢觉得自己是厂里的 元老 尽管有别的厂想高薪挖走老谢,但老谢都拒绝了,因为他觉得自己与厂里是有感情的。最近,厂里招收了新的维修人员,而且是有学历的大学生,老谢也很高兴,他觉得厂里后继有人了,以后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可慢慢老谢发现,自从来了这几个大学生...

大学四年没懂的道理,工作一年就懂了

职场经验谈 工作后才懂得,毕业证书其实就是一块敲门砖,敲开职场的大门后就没啥用了。工作后才懂得,英语四六级证书原来是一张废纸。计算机水平会重做个系统 安个驱动 发个邮件 改个ip就足够用了,再熟练掌握ppt的那是锦上添花!工作后才懂得,大学里的爱情向娃哈哈纯净水,社会上爱情有点像农夫山泉。工作后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