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肠道上会长息肉?

2023-11-15 12:10:03 字數 3282 閱讀 3265

大肠是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消化系统里的一部分,我们每天吃进体内的食物,经过胃酸的中和胃的蠕动,然后会进入大肠,大肠会进行分解和吸收。

肠息肉是指肠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出现异常病变,它在肠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

肠息肉就像一颗种子一样,随着时间的延长,演变成肠癌的几率会越来越大,那么有肠息肉的人会有哪些征兆呢?

肠息肉是一种生长在肠道黏膜表面的异常组织,它们通常是没有功能的,只是占据了肠道内的一部分空间。

肠息肉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包括腺瘤、炎症性息肉、错构瘤和化生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最有可能发展成为恶性肿瘤的一种。

早期发现和诊断肠息肉非常重要。肠息肉的**方法通常是根据其类型和大小来决定的。

对于小型、良性的肠息肉,通常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的方法进行**;对于较大的肠息肉或怀疑有恶性的肠息肉,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在切治除。

1.饮食因素

经常食用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的人群,往往出现肠道息肉的概率较高,而那些经常吃蔬菜,以及身体摄入充足维生素c的人,出现肠道息肉的几率则更低。

饮食中超过40%的脂肪是大肠息肉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量不超过饮食的15%,发病率将显著降低。

2.遗传因素

肠息肉有一定的遗传几率,如果父母患有肠息肉的症状,孩子患肠息肉的几率会相对较高。

3.炎症刺激

肠道长期存在炎症,可以引发炎症性息肉,常见的是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一旦发现有这类基础性的肠道疾病,要及时**,否则部分患者增生的息肉、炎性息肉会癌变。

4.长期便秘

长时间无法顺利排出粪便,大便的粗渣和异物会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造成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

1.排便时带有血迹

肠道里长了息肉,很容易导致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引起便血。便血的颜色通常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有时还会伴有黏液。如果你经常便血,而且血迹颜色较深,那么很可能就是肠道里长了息肉。

2. 排便习惯改变

肠息肉会刺激肠道神经末梢,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或减慢,从而影响排便习惯,肠道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后会释放出一些生激肠道平滑肌收缩,引起肠道蠕动和分泌物的分泌,从而产生不适感和疼痛。

此外,肠息肉还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反应,进一步刺激肠道神经末梢,增加疼痛的程度和频率。肠息肉引起肠道炎症也会影响正常的排便过程。如果我们发现排便习惯发生了改变,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避免将肠息肉发展至中晚期。

3.大便带“凹槽”

当肠息肉较大或较高时,它们可能会在排便过程中擦伤或受压,导致大便在肠息肉上产生"凹槽"的症状,也被称为"凹陷征"。

凹槽"是指大便的表面在经过肠息肉时,因为肠壁上的息肉高度不同,而在部分位置产生凹陷或凹槽,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肠息肉较大的情况下。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引起"凹槽"症状,有些肠息肉较小或较平滑,不会在大便通过时产生明显的痕迹。所以如果发现大便带有"凹槽"建议咨询医生进一步检查和诊断,以明确肠息肉的性质、是否需要进行**。

肠道内的息肉会不会慢慢变成癌症,需要从多方面评估,比如遗传特性环境影响日常饮食大小数量等等。

大多数的肠息肉是良性的,不会变成癌症,生长速度慢切除后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但是有些息肉存在癌变性质,如果不及时**,很有可能浸润周围,引发肠癌。

关于肠息肉演变为肠癌的发病过程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通常来说肠息肉变成癌症的过程需要十几年。只要患者在这期间发现问题,早早检查由息肉赶快去除。就能有效避免癌症发生。

不过肠癌和肠息肉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家还是要养成定期做肠镜的好习惯。5年左右一次最好。

1.饮食上多肉少菜

许多人在饮食上更倾向于高蛋白、高脂肪的肉类食物,对蔬菜、水果的摄取明显不足。这样的饮食习惯会增加肠道负担,影响肠道功能,体内的代谢废物不能被及时排出体外,在体内长期积累,很容易危害到身体健康,严重时可诱发肠癌的发生。

想要远离肠癌,应改掉多肉少菜的饮食方式,调整好饮食结构,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这类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减轻肠道负担。

2.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缺乏体力活动

久坐不动、缺乏体力活动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有害物质与肠道黏膜接触时间过长,增加了肠癌的风险。此外,缺乏运动还会导致肥胖,如上所述,肥胖是肠癌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3.经常憋便

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日常特别喜欢憋便,长期憋便会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且粪便内的水分会被肠道重新吸收,容易引起粪便干结、便秘发生。一些有害物质也可能被肠道吸收,增加肠道病变的几率。

4.不控制体重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45岁到74岁肥胖率最高。这个年龄段,又是肠癌高发期。相关研究发现,脂肪堆积与结肠癌发病风险有着明显相关性。

如何预防胃肠道长息肉?

息肉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其中胃肠道是息肉的高发区域,且由于胃肠息肉形成后,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一部分息肉甚至会有恶变倾向,因此建议大家要做好对胃肠息肉的预防,防止息肉的发生与发展,危害人们的健康生活。接下来,给大家科普一下,预防胃肠长息肉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饮食要干净卫生,不要吃...

做好这几点预防肠道息肉!

肠道息肉是指肠道内壁出现的小肉状突起,通常是良性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发展成为癌症。一些肠道息肉可能会引起腹泻 腹痛 便血等症状,而另一些则无症状。如果您发现自身存在以上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肠道息肉的形成原因和危害。肠道息肉的形成原因尚不明确,但是与遗传 饮食 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肠道有息肉,排便时常出现3个信号,别忽视

肠道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突至肠腔的隆起物,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大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不适症状,随着息肉的长大,可能会引起肠道出血 腹痛 腹泻等。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肠道息肉的存在,尤其是排便时出现以下个信号,可能是肠道息肉加重的表现。信号 便血。肠道息肉在受到大便摩擦或者挤压时,可能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