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强势加息,豪赌中国450万亿楼市!为何说注定赢不了?

2023-11-17 21:10:19 字數 1934 閱讀 4997

近期,全球很多国家都在跟着美联储加息,而唯独我国央行在走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却在不断的降息。实际上,美联储是从去年3月份开始加息,到现在加息次数已经超过了10次。截止目前,美国国债利息已经达到了5.5%。而最近这段时间,虽然美联储暂时停止加息,但是并没有宣布加息周期的结束。

事实上,美联储之所以要连续加息,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全球大宗商品**大涨。美国国内cpi也受到了影响,最高时一度超过7%。如今美联储是想通过不断加息,以降低本国的物价水平。目前,美国的cpi已经降到3.7%,降息对于遏制通货膨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没有完全达到美联储的预期。

第二,美联储加息除了要遏制本国的通货膨胀之外,还有就是要豪赌中国450亿人民币的楼市。道理很简单,就是美联储通过不断的加息,使得美元不断升值,人民币持续贬值。其结果就是,大量国内外游资抛售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换成美元资产离开中国,流向美国本土,以便获得更多的无风险收益。这样一来,不仅美国经济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回流,中国这450万亿规模的楼市泡沫也会被迅速刺破。

其实,美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曾使用过加息的方式来刺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结果日本经济至今还在原地踏步,没有完全恢复过来。2023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强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要求日元全面升值,这就导致日本出口受到重创。

无奈之下,日本经济只能依赖于房地产,没过几年日本楼市泡沫越吹越大。为了遏制房产泡沫,日本央行开始加息。同时,为了刺破日本楼市泡沫,美国也进入加息周期,总共加息331个基点,最终日本楼市泡沫被刺破,经济就进入到长期衰退周期。

现在问题来了,美国这次又进入到强势加息的周期之中,是想豪赌中国450万亿楼市,这样可以使中国经济出现倒退。那么,美联储的这次计谋是否会得逞呢?对此,我们认为,这次美联储想豪赌中国楼市,注定是赢不了的,而且其本身也要冒较大的风险。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大家买房,以避免楼市硬着陆。比如,各地放开了对楼市的限购、限售政策。并且还上调了公积金贷款上限;银行也下调了房贷利率至4%以内,首付比例也从之前的3成降至2至。

除此之外,一线城市还宣布“认房不认贷”以支持刚需买房。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房价大概率是“稳中有降”,并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所以,美联储想通过加息来刺破国内楼市泡沫,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二,我国对外汇进出实行的是严厉的管控政策,游资如果想把国内房产抛售出去,再拿人民币换成美元资产离开,恐怕并没有那么容易。按照我们国家规定,普通居民每年只能换5万美元,多了的钱根本换不了。

而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之所以会破裂,主要是日本央行并没有对外汇采取管制措施,任何资金都可以自由出入。这样的话,就为游资迅速抛售日本房产,并将资金换成美元,回流美国本土创造了条件。

第三,美联储连续加息也会给自身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资料显示,美联储的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33万亿,每年光利息就要超过1万多亿。如果美联储还要持续加息,这会增加其还本付息的压力,弄不好可能出现债务违约。同时,美联储连续加息会增加其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及加重金融机构的风险。

所以,美联储加息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有可能会把一些新兴经济体的资产泡沫给刺破。但同样也会给其国内经济恢复带来诸多的不确实性,甚至还可能引发主权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

#优质作者榜#

美元强势加息,豪赌中国450万亿楼市!为何说注定赢不了?

在全球经济这盘棋局中,美元的步步紧逼似乎在下一盘大棋。连番加息,美元强势如同潮水般逼近,各国货币似乎都在这股潮水中挣扎。眼前,中国万亿的楼市巨轮,能否在这股逆流中稳住脚步?当世界经济的风云变幻显得格外剧烈,我们不禁要问 这场豪赌,中国楼市真的有胜算吗?或者,这胜算的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不可...

美元强势加息,豪赌中国450万亿楼市!为何说注定赢不了?

美元加息,赌中国楼市崩盘还是美国 崩盘?这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大国博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规模达到惊人的万亿人民币,是世界上资产规模最大的资产之一。然而,中国已经提前采取了措施来降低风险,加速经济转型,因此美国注定赢不了。中国 采取了决定性的措施,包括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发展 发展创新产业和高端制造业 加强...

美元强势加息,豪赌中国450万亿楼市!为何说注定赢不了?

作者 李云飞 原创 为什么说美元加息,这次是在赌中国万亿楼市的崩盘,但是又注定赢不了呢?这背后又进行着怎样的大国博弈呢?在近年当中,美元一共经历了六轮加息周期。从年到年,可以说在这每一次的加息周期当中,不是导致他国 崩塌,就是导致他国楼市崩盘,要么就是导致他国货币大幅贬值,各国财富被美国洗劫一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