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有多残酷?志愿军女护士 每天流着泪埋两样东西

2023-11-28 13:35:02 字數 2849 閱讀 6311

有关上甘岭战役的资料或者纪录片很多,战役情况无须赘述。总之,美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进攻两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其炮火猛烈程度在世界战争史上前所未有,还是以失败告终。这里通过一个志愿军女兵的回忆,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一下那场历时43天的大战。

2023年8月,来自湖北的陈德林随15军某部入朝参战。这个名字有点中性,实际上是一名卫生队女兵,才17岁。整个卫生队80多人,女兵占四分之一。

过了鸭绿江,卫生队夜间急行军20多天,才赶到平壤附近。再往前,敌机夜间轰炸更频繁。一天晚上,3个男兵和1个女兵在空袭中牺牲,大家只能用雨布裹住他们的遗体,整理一下军容,然后就地掩埋,坟前插一块木头,写上他们的名字、籍贯以及所属部队。

陈德林说,自己起初又伤心又害怕,但很快就冷静了,不再考虑生与死,如果自己牺牲了也是那样的。

这支卫生队起初在战线后方救助伤病员,接上级指示,他们的驻地越来越靠近前线。2023年5月,陈德林他们已经到了三八线一带的“真菜洞”。当时朝鲜的平民女英雄石吉荣带人慰问志愿军,住在“真菜洞”,有一天被炮弹炸断了腿,急需输血,陈德林和几个战友献血救了她。

当时陈德林在手术**班,总共12个人,有3个女兵。首长和男兵都很爱护她们,但是女兵和男兵一样,白天工作,晚上也得站岗放哨,两小时一轮班。

2023年10月上旬,陈德林他们进驻上甘岭阵地的防空洞,就在五圣山脚下。几天后战役就打响了。

*队加上两个男医生,十几个人要担负整个战役的伤员救护和手术工作,忙得昏天黑地。志愿军担架队人手紧张,朝鲜方面也组织了勇敢的女子担架队和运输队,还有那位伤愈的石吉荣,带人冒着炮火往阵地上送茶水。

敌军的炮火太猛烈,虽然防空洞里比较安全,也震得地动山摇,泥土和碎石簌簌地掉,洞外的山石被炸成粉末,厚厚的一层松土齐膝深,气浪袭人,洞里也满是烟雾。

这样的环境中给伤员做手术颇为不易。用陈德林的话说,一间小手术室是用敌人投下的照明弹“布”顶起来的(“布”是伞式照明弹的降落伞),以免震落的泥土掉在伤员身上。担架队忙不过来,陈德林和战友们还得出去背伤员,当时已经下了雪,穿棉袄行动缓慢,他们只能穿单衣。

战役打响的头一个星期,防空洞里的卫生队员没睡过觉,也不敢坐下,因为一坐下就睡着了。连续几天雨夹雪,外面的弹坑成了泥坑,松土变成稀泥,背着伤员走不动,只有和他们一起从泥泞里往回爬,全身都是血、泥土和雪,却没有衣服可换。

时间就是生命,伤员在前方不能停留,重伤员经包扎止血或者手术后,由送物资的后勤部队尽快带到后方。

陈德林说,伤员们可敬可佩,不论伤势多重,她从来没有听见任何一个人喊疼。断腿、缺手、肠子流出来或者头部受伤的都得及时处理。腹部受伤的先清洗肠子,看看有没有伤口;手脚保不住的立刻进行截肢手术。

陈德林和战友们天天都要去洞外,噙着泪埋掉成堆的断手断脚。20多天后,这支卫生队才被换下去,调到靠后一点的收容所,继续救护伤员。陈德林的18岁生日就是在上甘岭度过的。

刚到收容所几天,一次陈德林在附近救助伤员时,被弹片打伤了左脚,伤势虽然不重,但是伤口感染了,烧得脑袋晕乎乎的,只能躺在坑道里。旁边躺着一位前线下来的伤员,腿炸断了,还面带笑容安慰她。

躺了十天半月,高烧不退,陈德林感觉脚部伤口似乎有东西在爬,暗叫不妙,估计是生蛆了。医护班的战友过来解开绷带一看,伤口发黑,果然有一只小虫子在蠕动,赶紧给她清理了疮口。

陈德林是**,知道这种情况很严重,前线药品匮乏,很多战友就因为伤口感染没救过来。她说,自从来到朝鲜,就没打算活着回去。于是她把身上带着的10块钱夹在团费证里,准备交最后一次团费。

第二天,队里的宋医生赶过来了,告诉陈德林,截肢的话还有救。陈德林迷迷糊糊的,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说不用麻烦了。宋医生和旁边的伤员都劝她不要放弃。

另一位杜医生也来了,谈话中间,杜医生眼睛一亮,说军卫生部那边可能还有盘尼西林,我打**问问。

陈德林何尝不知盘尼西林能救命,却对杜医生说:“不用。这药8块钱一支,金贵着呢,还是留给前线的战士吧。”

第二天,杜医生果然找到一支盘尼西林,让一个**送过来了。**很小心,一次给陈德林打一点点,四五个小时打一次,分几次打完后,她的烧退了,伤势也渐渐好转。队里派一个姓胡的小**负责照料陈德林,还给她一个印着“最可爱的人”字样的茶缸,里面是红藕粉。

陈德林一不小心,把红藕粉弄撒了。这东西在国内不值钱,在前线却十分珍贵,她心疼得直掉泪。

伤愈后,陈德林被派到收容所重伤区照料伤员。那段时间美军还在搞“细菌战”,从飞机上空投细菌弹,落体后分解成4瓣,里面爬出带菌的苍蝇。陈德林和大家的任务之一就是戴上手套,拿着镊子在雪地里捉苍蝇,集中后挖坑焚烧,掩埋。天寒地冻的,敌人的细菌战没什么用。

陈德林还记得,美军飞机还丢一种很小的“蝴蝶弹”,中间是圆的,两边有翅膀,外形很好看,像孩子的玩具。这玩意掉下来不炸,人碰着才炸,很多站岗放哨的战士都被蝴蝶弹炸伤了脚,防不胜防。

战争结束后,陈德林回国,曾在湖北某地供销总社任工会主席,80年代退休。

胜利的背后 上甘岭之战,志愿军坚守的血与泪

在上甘岭战场上,志愿军与美韩联军的激烈对峙,一场看似不可胜的战斗却演绎出了一曲壮丽的抗争之歌。究竟是什么让志愿军在火力横扫之下屹立不倒?这并非简单的火力对比,而是战士们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第一击 误判的战场。战局初现,双方对上甘岭形势的判断皆出现误差。志愿军军军长秦基伟的敏锐发现使得他们能够提前...

美高层 上甘岭战役为何失败?首长 志愿军一个团9600,谁能赢?

提到上甘岭战役,美军团长摩西回忆 在此次战役中,虽然我军火力十足,但还是未敌中国志愿军,他们的士兵数量是我们的倍多。上甘岭战役作为志愿军打得最无解的一场战役,直至现在,仍被美国西点军校当做教科书式战役。上千次的模拟,他们始终想不明白我们是怎么打赢这场战役的。今天咱们也剖析一下这场战役,深究美军存在的...

上甘岭大捷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胜利

在年月日的清晨,朝鲜的上甘岭山脉上空弥漫着一股紧张而激烈的氛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士们,身负伤痕 满身污血,却高举着 欢呼着胜利的到来。他们高声呼喊着 我们赢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伟大的 万岁!这一场景在五圣山传颂开来,远在台湾的蒋介石也感到震惊。蒋介石原本计划等待上甘岭战役结束后,启动所谓的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