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第一个喊出“毛主席”的称谓?他后来终生跟着毛主席

2023-11-15 19:30:45 字數 5985 閱讀 7572

2023年9月9日,**逝世,郭化若非常悲痛,写下了一首长词:

地动山崩天柱折,万方衣恸悲声咽。拟赋挽歌心欲裂,挥泪血。……

的确,郭化若对***的感情极深,“*的称谓就是他第一个喊出来的,而后这个温暖而充满敬意的称谓伴随***的大半生。

郭化若。2023年秋,广州黄埔军校揭榜的这一天,一大早红榜前就围满了人,面对榜单,自然有人欣喜若狂,有人唉声叹气。

这时,有一位穿着破烂的痩高个青年也挤进了人群,他神色紧张地将目光投向了榜单。但与众不同的是别人看榜单是由前往后看,而他却是由后往前看。

当看到倒数第二名时,他还是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他失望地又挤出了人群。为何他看榜要从后往前看呢,因为他太穷了,没钱上学,更没钱买书,自知技不如人,他只希望榜上有名,衣食有着落即可。

但他心有不甘,等心情平静一点又返回了,他一眼就朝着榜首瞅去,心里不由得一颤,原来第一名正是自己。

这位贫穷,而又刻苦的青年便是郭化若。

的确,郭化若成绩优异,入学后很快,他就在众学生中脱颖而出,教官都认为他是人才。当时,蒋介石正在黄埔军校笼络人才,自然郭化若很快引起蒋介石的注意。

蒋介石。有一次,郭化若被蒋介石叫到办公室,他板着脸问:“入学考试你考了第一名,是吧?”

郭化若答:“不敢,是学生。”

蒋介石:“原来干什么的?”

郭化若:“家里比较穷,没有固定职业。”

蒋介石:“那你怎么上的学?”

郭化若:“靠自学。”

蒋介石很吃惊,也很满意,他说:“不简单嘛。”

此后郭化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按黄埔军校的规矩,优秀的人才必须留校任教。自然郭化若留下了,但校长蒋介石看中了他,先后两次下令让郭化若当他的秘书。

但出人意料的是,郭化若两次均拒绝了蒋介石的好意。说实话,能当上蒋介石的秘书,必定前途无量,是很多黄埔生梦寐以求的事。

因此,对于郭化若的大胆行为,很多人议论纷纷:“郭化若胆子真大,蒋校长的命令都敢不服从,简直是不要命了。”

实际上,郭化若胆子大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在毕业前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他心中的偶像就是***他渴望见到***

其实,那时***离他很近,也身在广州,并担任了国民***宣传部**部长。

北伐时郭化若。

但此后,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走向失败。

2023年,郭化若赶往南昌,准备参加南昌暴动,但中途耽搁未能赶上,而后他在**领导下参加了掩护南昌起义部队撤退的战斗。

战斗失败后,他按党组织的指示护送一批人到上海。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郭化若读到了***的一篇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这篇文章对郭化若触动很大,他认为***就是盖世英才,更加迫切地想见到***

有一天,郭化若正在想着怎么找***突然门外塞进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一行字:“黄埔滩有船等你”。

郭化若虽不明白情况,但知道这是交通员冒险传递的信息,他就悄悄来到黄埔滩的船上。

**。船开动后,**走了进来,他说:“我们一共20人,是***安排去莫斯科学习的,暂由我负责,大家有什么事可以找我。”

听后,郭化若有点懵。原来他通过交通站得到消息,**发动了秋收起义,他向组织申请了去追赶秋收起义部队,正在等着消息。没想到,此刻“糊里糊涂”要去莫斯科。

不过这次到了苏联,郭化若心中还是放不下***历尽艰辛,于2023年,他又回到了上海。

随即,他向**申请,要去井冈山找***在得到**批准后,他来到了福建龙岩。一见到伍中豪就说明来意,但伍中豪叹着气告诉他:“*你暂时见不到他,到蛟洋养病去了。”

见郭化若一脸疑惑,伍中豪解释道:“6月开了红四军七次党代大会,主要讨论建军原则问题,产生了一些分歧。会后,**养病去了,**去上海向***汇报去了。”

其实,这时正是***第一次失意之时,他已经被迫暂时离开了红军的领导岗位。

了解到这些,郭化若非常吃惊,他忙问:“现在部队情况怎么样?”

伍中豪说:“前委只有**一个人在家,担子很重。”

不久,郭化若就来拜访了**,他向**表明了想请回***的想法。

*叹气说:“我写过信,他不肯回来。”

此后,关于要不要请***回来,在红四军前委发生了激烈争论。郭化若力排众议,他提议由他联合几名同志写联名信,请***回来,最后得到了与会人员认可。

但最重要的是**从上海带回来了**的指示信,**认可了***的正确意见,而后**和**致信***请回红四军领导岗位。

终于,在11月28日这天,**重回前委工作。郭化若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听**介绍完后,**握着郭化若的手说:“好啊,又来了一位秀才。”

左一(**郭化若说:“我才来了三个月,可以说很多事情都还不摸门呢。”

**问:“部队怎么样?”

郭化若说:“总的情况不错,但问题也不少。”

**说:“你能不能把部队存在的问题写个小材料,分析一下原因,最好提出点解决办法来。”

郭化若:“我尽力去办。”

这时,**停顿了一下说:“你们写的信我收到了。”

这是郭化若第一次见到***虽然谈话不多,但却都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郭化若再未离开过***

古田会议后,**重回红四军,而郭化若也调到红四军军部任参谋处长。对于这次工作调动,郭化若非常满意。

参谋处长是司令部作战指挥的具体负责人,作战命令文书全部出自他之手,掌握的都是核心机密。更重要的是,郭化若可以跟随***左右。

但此时,对郭化若而言,虽然离***很近,而实际上他对***也不全了解。

2023年1月7日早晨,部队在操场集合,整装待发,但***还没有出现。而且郭化若发现***房间的灯亮了一个晚上,到现在还没有熄灭,郭化若不忍心打扰。

而且前不久,郭化若从一份报告中获悉,**的身体特别虚弱,还不能行走。而此时竟然通宵达旦工作,他从内心感到佩服。

实际上,**已经近两个晚上没有休息了。1月5日,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埋头写作,炊事员送去早饭没吃,午饭还是没吃,晚饭算是吃了一点。

**与贺子珍。

想来想去,郭化若还是敲响了***的门,推门进去,他见***虽然忙了两个通宵,但依然神采奕奕。

**放下笔,对郭化若说:“来,帮我看看这封信,有什么错字、漏字和毛病没有?”

郭化若接过信说:“毛委员,您要注意身体呀。”

**说:“好,我准备休息几分钟。”

说完***就鼾声大作。

这封信是写给**的回信,内容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后收入《**选集》。

**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是,当时蒋介石重兵围剿,部队出现了悲观情绪,**写信问***红旗究竟能够打多久?”

**在这封回信中写道:“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无疑这篇文章在当时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一下子就让郭化若心里敞亮了。而且毛体书法,龙飞凤舞,郭化若看的心潮澎湃,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就在他沉醉之际,**醒了,点燃一支烟问:“看完了?”

郭化若看了一下时间,不到半个小时,他说:“看完了。”

**问:“怎么样?”

郭化若说:“很好,太好了。”

**微笑着说:“你投赞成票。”

这时部队出发的时间已经到了,郭化若提醒,**说:“走。”

郭化若说:“您还没吃早饭呢?”

**边走边说:“活动一下再吃嘛。”

**率部队上路了,事实上敌人已经从四面八方向古田扑来。

无疑,这些事情,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改变着郭化若。

但革命形势,正如***所料,不久中原大战爆发后,蒋介石忙于军阀会战,无暇顾及红军。就是在这时红军和根据地赢得了难得的机遇,全国到处插上了红旗,革命的高潮到来。

此后,在***的英明决策之下,红军接连三次反围剿都取得了胜利,**苏区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郭化若。2023年11月7日,瑞金人潮涌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这天来自全国的6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且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会议选出***瞿秋白、任弼时、方志敏等为***执行委员,**为执委会主席,张国焘、项英为副主席。

会议的当晚,郭化若来到***住处,向***道喜,一进门他就喊:“*

**放下手中的书,说:“化若,你改口真快,是第一个。”

的确,在这之前,**一直被称呼为“毛委员”、“毛总政委”。但此后所有人都习惯称呼“**直至今天依然如此。

但当时***却忧心忡忡,自王明掌握了**领导权以后,**再次受到排挤,这是他第二次失意。

郭化若对此也心知肚明,虽然是来道喜,但谁也高兴不起来。郭化若触景生情,他说:“主席,是不是有点像红军七大时的情景呢。”

**说:“现在我不管军队了,有时间我要多读点书。”

郭化若沉默了一会说:“我的工作调动了。”

**问:“调到**?

郭化若答:“军委二局。”

**说:“不管调到**,都要好好工作,共产党人,要以党的事业为重。”

2023年6月,赣南天气闷热,郭化若一大早起来,趁着凉快,向一个叫做天心圩的地方奔去。

因为根据组织的安排,将调他担任***的秘书,郭化若高兴的彻夜未眠,一想到能到***身边工作,他心里感到了莫大的幸福。

郭化若一推开***住处的大门,就远远地大喊:“*

**放下手中的书,说:“呵,化若同志来了。”

郭化若急匆匆地站在***面前,行了一个军礼,说:“我非常高兴,当您的秘书。”

**让郭化若坐下,问道:“二局工作怎么样?”

郭化若答:“事不少,蛮紧张的。”

**说:“到我这里,事可能就不太多了。”

郭化若说:“主席,我来您身边能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

**说:“有时间要读点书。”

的确,自从当了***秘书以后,郭化若成长很快。

此后,郭化若历任红大训练处长、抗大步兵学校教育长、军委一局局长(军委作战局)。

郭化若后来回忆说:

当军委一局局长,是在**首长眼皮底下工作,是为**首长决策服务。要切实了解和准备掌握全国各战略区的作战情况,要摸清敌、伪、友、我军的情况,不间断地为**及军委首长提供作战决策依据,要迅速地措辞严密地起草各种电文、战斗或战役号令、通报与报告,准确无误地向部队传达***和军委首长的指示,收集部队的执**况并提出各种建议和意见。这里是指挥中枢,24小时都得醒着,一刻也不能松懈、一刻也不能马虎。

后来又任抗大三分校校长、炮兵学校校长。

2023年,郭化若离开延安,奔赴前线,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后任华野6纵副司令员,在豫东战役中,郭化若生擒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员区寿年。

郭化若。此后郭化若调任4纵任政委,与陶勇成为搭档。淮海战役中,郭化若率领4纵又生擒了杜聿明。

于是,战士们就议论说:“郭化若是***身边来的,带来了福气,他到那里,那里就会打胜仗。”

淮海战役结束后,郭化若就任第九兵团政委兼淞沪警备司令员兼政委。

2023年,郭化若被授予中将军衔。

2023年,郭化若去世,享年91岁。

可以说,郭化若的大半生都是跟着***的脚步。而一切源于他当初的选择,如果他选择做了蒋介石的秘书,跟着国民党,恐怕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

建国后,一乡下农民称毛主席请他吃过饭,还拿出请柬为证

你的关注是我更新的动力,不定时分享历史趣事,带你感受历史画卷中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滕国权是一位苗族乡下农民,生活在湖南省麻阳县,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村子里。这个村子位于湘西地区,苗汉杂居,在山区中艰难度日。滕国权勤劳善良,擅长种地,为了养家糊口,他辛勤劳作。他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中儿子的名字叫...

谁是解放战争背后的英雄?毛主席的意见震撼众人!

解放战争,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场巨大冲突,将国共两大势力推向内战的深渊。这场内战,虽然不乏激烈的战役和英勇的士兵,但其本质在很大程度上就如同内部自相残杀。这是一个曲折而令人深思的历史篇章,充满了政治 军事和道德层面的挑战。在这个战争中,不仅有勇气,还有策略的较量 不仅有胜利,也...

他是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的人,建国后遭人诬陷,下场悲惨

于年月之时,王稼祥先生作出了一项重大历史贡献,亲自撰文在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 中,第一个提出 思想 的科学概念。王稼祥对 的坚定拥护和支持,亦是为革命 为建国有着重大功劳。然而令人心痛的是,建国后他遭到康生等人诬陷,其最后下场更是悲惨。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年的第五次反 围剿 失利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