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视界丨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

2023-11-08 13:56:00 字數 1615 閱讀 7664

□祖 磊 徐晓涵。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教育部等10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善用社会大课堂,强化思政课实践育人。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的重要阵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决策部署,进一步更新思路、提升方法,结合实际及区域资源,不断提高“大思政课”水平,以实际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挖掘用好红色资源。

**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大思政课”,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效果的有效路径。我省高校要充分利用燕赵大地丰富的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组织师生开展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红色实践教学,形成用红色资源教育人、熏陶人、激励人的良好局面,通过实地观展、主题讲座、互动共享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深刻感悟穿越时空的革命精神,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坚定报国信念、点燃信仰火炬,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注重文化自信教育。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处于思想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对于他们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讲好“大思政课”,要做到理论灌输和知识启发相结合,巧妙抓住大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通过课堂教学、主题实践活动等,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和把握自强不息、革故鼎新、讲信修睦、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和无私奉献精神,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推动文化自信教育和校内外各类文化活动相互融合,将文化基因、文化元素融入各种形式的活动中,比如,利用迎新文艺晚会、学生社团文化节、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润物无声的文化育人效果。

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社会实践就像一根红线,一端连着思政小课堂,一端连着社会大课堂。思政小课堂是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主阵地,社会大课堂是促使学生学用结合、加强实践锻炼的大熔炉。高校要坚持思政引领、实践融合,努力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形成多渠道、多主体共育共振的实践育人氛围,引导大学生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要创新实践形式,使思政课“活”起来,通过双创竞赛、专业实训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长见识、增才干、提素质、强本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互促互进、良性循环。要聚焦时代课题,与当地发展实际相结合,引导大学生走进基层、走向社会,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激励青年学子把**写在祖国大地上,在火热实践中接受锻炼,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关注河北**,了解更多权威资讯。

理论视界丨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激活科技创新资源,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增强产业发展接续性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 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 引领产业升级。加快我省创新...

理论视界 在“两个结合”中谱写文化传承发展新篇章

近日,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 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 两个结合 中谱写文化传承发展新篇章。深刻认识 两个结合 的重大意义。...

大医丨吴以岭 推动络病理论创新,挺起中医药脊梁

中医药要自立于世界科学之林,就必须加强学术理论的创新发展,因为基础理论的创新可带来临床诊疗和新药研发等一系列创新。瞭望东方周刊 记者刘佳璇 周丽娜 编辑覃柳笛。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医络病学学科创立者和学科带头人吴以岭。年月,中医络病学 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医络病学学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