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专题展集中焕新 赴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2023-11-05 06:45:19 字數 7169 閱讀 5781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来国博看中国,徜徉在国家文化客厅,领略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正成为越来越多公众特别是年轻人的选择。

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公共文化产品。拥有143万余件藏品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丰富多样、异彩纷呈,已形成以“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和“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三大基本陈列为基础、10余个专题展为骨干、每年50余个临时展览和巡展为支撑的立体化展览体系。近一年来,国家博物馆对三大基本陈列和多个专题展览启动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全面改陈和提升。全新改陈的“中国古代瓷器”“中国古代书画——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中国古代佛造像”和“中国古代玉器”四大专题展,增加了大量文物展品,一些长期深藏的重要文物在改陈中首次公开展出。同时在改陈中采用了更丰富的展示手法,在空间布局、文物解说、场景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大胆革新,使观众能以全新的方式感受璀璨的华夏文明,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也收获了极好的社会反响。

徜徉存世稀有的北宋年间的汝窑天青釉盘、首次全卷展开的明代王绂《燕京八景图卷》、国内博物馆首屈一指的宋代木雕彩绘观音坐像之间,品味文物背后承载的历史故事,如同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目之所及,皆是惊喜。

中国古代瓷器展。

陶成雅器,文明可掬。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云:“后世方土效灵,人工表异,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岂终固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辨识度的标志之一,瓷器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不断推陈出新,如今依然焕发着无穷的生命力。

2023年,时隔12年,国博启动“中国古代瓷器”专题展改陈,在内容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展品从140多件增加到300多件,深藏库房的珍贵瓷器,经过修复之后集中亮相。

展厅中,首次展出的青釉仰覆莲花尊尤为引人瞩目,这件瓷器来自北朝时期,器形硕大,约60厘米高,器身釉色青绿温润,在灯光的照射下,泛着点点星光。器身自上而下布满上覆下仰的层层莲花瓣,有上翘的双重仰莲瓣,有垂着头的叶片,还有花瓣尖从腹中间向外微卷展开,每片纹饰都清秀细腻。专家介绍,莲花尊是南北朝时期青瓷中的典型器,南北方均有出土,这件展品是研究北朝瓷器及瓷器装饰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

青釉仰覆莲花尊,北朝。

一件北宋年间的汝窑天青釉盘,也引起了现场参观者的赞叹。这件宋代瓷盘通体天青色,釉色清淡含蓄,釉层薄而莹润,凑近仔细瞧,还能发现釉面有细小开片纹。专家说,汝窑烧造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2023年)到徽宗崇宁五年(2023年),因此传世品很少,被视为稀世之珍。

汝窑天青釉盘,宋。

国家博物馆馆员张裴桐介绍,中国古代瓷器是国家博物馆馆藏大类,既有流传千古的传世品,又有出处明确的考古遗物,品类丰富、时代序列完整。

此次改陈,依托丰富的馆藏,并结合最新一次瓷器重新定级的相关成果,遴选300余件具有代表性的瓷器精品,将中国古代瓷器的形成与发展、制瓷技术的进步、装饰风格的演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互动以及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变迁与审美意象等融为一体,系统展示中国古代瓷器的演变历程。

观众在参观中国古代瓷器展(李扬/摄)

在展览内容大纲调整期间,项目组多次进入库房查看文物,根据大纲内容和展览展示效果对文物进行微调。我们主要考虑要尽可能全面地覆盖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各个阶段,并在各个阶段的代表性藏品中更有针对性地选出有时代特征的器型和釉色,减少展出类型的重复,有针对性地展示中国古代瓷器的实用性和审美价值。”张裴桐介绍。

此次改陈还特别体现了最新的考古和研究成果。一些文物源自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组织发掘的出水瓷器,“碗礁1号”沉船打捞的景德镇瓷器,“南海1号”沉船出水的德化窑、龙泉窑瓷器……这些瓷器洗去沉积的泥沙,诉说着那段拥抱大海、扬帆远航的故事。

碗礁1号”沉船出水瓷器

相比旧展,“新版”展览还使用多种方式增强人们观展体验。比如一件斗彩蕃莲纹葫芦瓶,观众可通过烧制过程的模型展示,直观感受瓷器从拉坯、绘制,到烧制过程中产生的变化。一位观众留言写道:“全新的中国古代瓷器展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不得不佩服国博,能用新的展览语言重绘中国瓷器历史。”

中国古代书画展。

视觉与精神的山水旅程。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以笔墨书写的书画艺术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文化气韵与精神追求。国家博物馆馆藏古代卷轴书画近万件,形制齐备,品类丰富。最新改陈的“中国古代书画”展以“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为主题,遴选了50余件创作于15至19世纪的山水画作精品。

明代王绂《燕京八景图卷》,此次利用大通柜首次全卷展开

展厅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国家一级文物、明代王绂《燕京八景图卷》,此次利用大通柜首次全卷展开,观众可以欣赏到近20米长画卷上的全部信息。燕京八景历金、元、明、清四代文人画家描摹赞颂,以王绂的画卷最为著名。金台夕照、太液晴波、琼岛春云、玉泉垂虹、居庸叠翠、蓟门烟树、卢沟晓月、西山霁雪,八处景观历经朝代变迁,如今部分仍能寻得。

首次展出的明代宫廷画家郭纯现存的唯一画作《赤壁泛舟图轴》,也引起观众的赞叹。画中,一叶扁舟泛于江上,舟上有六人,似描绘东坡游赤壁之故事。山石以青绿着色,画中奇峰危崖耸立,崖下近树数株,湖水深沉幽静,崖上松柏葱郁。连绵山峦间楼阁掩映,一江两岸式的辽远构图尽显清旷之意,令观者心旷神怡。

国家博物馆馆员孙梦颖介绍,前两期中国古代书画展(2023年、2023年),是以时间为主线,展示宋元以降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此次展览节选了中国古代书画史的一个片段,尝试小专题的形式进行展览叙事,因此选定“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为主题。

观众在参观中国古代书画展(李扬/摄)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转型期,画坛派别林立、名家辈出,作品在精神意蕴表达、文化内涵呈现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延伸,文人以山水画作为人与自然沟通的媒介载体,绘出徜徉于天地间的隐逸山水,寓情于景,达到情与景的生发与升华。”孙梦颖介绍,展览通过“实景·佳致”和“溪山·怡情”两部分,展示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实”与“虚”两方面。

从王绂的燕京八景、钱维城的开封吹台、董邦达的苏州邓尉山香雪海,到钱贡的江南湖山风雨,法若真的黄山秋色,陈星的峨眉积雪……“实景·佳致”部分的绘制内容从北到南,表现季节天气变化莫测,引领观众在别具匠心的书画展厅进行山水行旅。“溪山·怡情”部分则按历史线索展现山水画风格样式之间的不同气质,既有宏大又精微的“浙派”、继承文人画传统的“吴门画派”,又有复古严谨的“四王”、悠游山林的“四僧”、积墨为法的“金陵八家”。

中国古代书画展览的近八成展品首次面向公众展出,我们希望能在展厅中呈现更多的山水画面貌,提供多元的欣赏角度,邀请观众在展厅观赏画家山川游历、行旅感怀的同时,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笔墨风格样式变化,完成一次中华美学的视觉与精神的山水旅程。”孙梦颖表示。

中国古代玉器展。

从礼神法器到俗世珍宝。

玉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钟灵毓秀、品相温润、质地坚韧的玉石,与中国人的精神追求颇多契合。

上自远古,下至晚清,从红山文化的玦形龙、肖家屋脊文化的凤形佩、到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再到虢国墓地出土的玉组佩、云南石寨山出土的珠襦玉柙、明清宫廷陈设玉器……重装亮相的“中国古代玉器”展,对2023年旧版展览内容做了全方位的调整和提升,展览文物数量从288件(套)调整为480件(套)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80余件。

红山文化的玦形龙。

展览从馆藏近9万件古代玉器中精选出480件(套),国家一级文物达80余件

展厅中,在柔和灯光的映衬下,一批“身份显赫”的古玉器泛着光润。一枚距今2023年至2023年的凤形佩,姿态生动,造型优美。专家说,这件文物2023年出土自湖北天门罗家柏岭,代表了肖家屋脊文化玉雕的最高水平,被称为“中华第一凤”。商代晚期妇好墓中的玉凤,在造型、风格、纹饰的雕刻手法上都与其极为接近,应是同时代的玉制精品。

肖家屋脊文化的凤形佩

孙梦颖介绍,国家博物馆馆藏各类古代玉器近9万件,序列完整,品质上乘。旧版展览从艺术史角度展示中国古代玉器的特色,而新版展览系统阐释了中国古代玉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深厚底蕴。展览从馆藏近9万件古代玉器中精选出480件(套),展品数量之多,展出文物规格之高,在国内同类展览中实属罕见。

漫步展厅,一块块玉石述说着华夏文明的故事,展示着玉器从饰品到神器、礼器,再回归世俗,由帝王贵族专享到普及民间的发展轨迹。

二里头文化的戚。

从初拟大纲、精选文物、专家论证会、反复修订大纲到形式设计、展厅布展,持续了两年多。在遴选文物的过程中,我们权衡文物的历史价值和观赏性,希望能利用展厅条件多展示内涵丰富、特征明显、美观耐看的精品文物,体现玉器发展史各个阶段的时代风貌。”孙梦颖说。

策展团队还尽可能地增加玉文化背景资料的延展。“有很多前后关联的隐性线索有待观众发现,例如玉琮最早脱胎于手镯,在新石器时期演变为内圆外方的造型,两件良渚文化的玉琮上,雕刻的神人兽面纹有从繁到简的过程;在介绍周礼中的六器时,观众又可以看到玉琮,这时的玉琮多为光素无纹,作为礼地的瑞玉出现,观众可以感受到玉文化的演进过程。”孙梦颖介绍。

中国古代佛造像展。

感悟多元一体、开放包容的中华文化。

佛教造像是中国古人信仰的表现方式之一,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想观念。改陈焕新的“中国古代佛造像”展览,自开展以来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不同地域佛造像的精彩造型和丰富的内涵,以及独特的展陈形式都获得了观众的瞩目。

展品中,既有简洁质朴的古印度佛造像,又有华丽庄严的藏传佛像;既有中亚遗风的彩塑泥像,又有中土气韵的木雕造像;既有窖藏出土的石刻精品,也有海外回归的石窟瑰宝。

其中,高达2米的宋代木雕彩绘观音坐像,是国内博物馆首屈一指的藏品,其雕刻之精、造型之美、体型之大,实为罕见,可称是精美绝伦;曾流失海外的山西太原天龙山唐代石刻菩萨坐像,姿态生动,衣纹流畅,是盛唐石窟雕塑的杰出代表。

彩绘木雕观音坐像,宋

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佟春燕介绍,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佛教造像类藏品有近3万件,年代跨越北朝至清朝,涉及陶、石、木、铜、瓷等多种材质,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全面展示佛教造像艺术发展脉络的博物馆。

展览共展出236件文物,从石窟寺撷珍、汉传佛造像、藏传佛造像3个角度阐述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形成、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其中,“石窟寺撷珍”是改陈后展览新增加的内容,新疆焉耆佛像与菩萨像、山西云冈石窟佛像、山西天龙山石窟菩萨像、四川万佛寺天王像,通过这几件源于石窟寺的展品,以点带面勾画出中国石窟寺的概貌。

彩塑菩萨头像,6-7世纪,2023年新疆焉耆七个星佛寺遗址发现(李扬/摄)

佟春燕介绍,“中国古代佛造像”作为国家博物馆的专题展览,有着陈列展示国家博物馆特色藏品的功能,也承担着扩展延伸“古代中国”相关展示内容的责任。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览中,由于展示内容和空间的限制,佛教造像仅是个别时代文化思想艺术的展示点,专题展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通史陈列展示内容的不充分、不连贯,侧重于对历代佛教造像艺术发展脉络的整体连贯展示。

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头像,宋。

从中外文明交流的历史来看,佛像是文明交流的物证之一,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典范。**这些佛造像,可以更加切实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感悟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开放包容和博大精深。”佟春燕表示。

专家解读。创新展览展示,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公共文化产品,国家博物馆在进行展陈更新过程中遵循着怎样的原则和理念?又有着怎样的目标和方向?

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主任赵永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作为新时代中国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国家博物馆承担着盘活文物资源、让文物活起来的使命和任务,要研究如何利用馆藏,策划更多、更好、更富有特色的展陈。国家博物馆倡导践行“展览是最重要的服务产品、策展能力是核心能力”理念,目前形成了以“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三个基本陈列为基础,中国古代瓷器、玉器、书画、钱币、佛造像等10余个专题展为骨干,每年推出50余个临时展览和巡展为支撑的立体化展览体系。

赵永介绍,国博的专题展览是基本陈列的延伸和有效补充,需要充分利用类型丰富、数量巨大的馆藏文物,进一步优化专题展览结构,提升改造现有专题展览,自主设计推出一批特色鲜明、导向明确、具有国博特点的精品专题展览,让更多文物藏品从库房走向展线、登上展台。“通过专题展览的改陈,创新展览展示,提高展品出展率,实现常展常新,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前夕给国博老专家重要回信精神和**相关要求的具体举措。”

专题展览作为常设展览,对改陈频率没有明确要求。国家博物馆一般5到10年会根据具体展览情况进行调整。近年来,国家博物馆先后对“中国古代钱币”“中国古代书画”进行改陈,并推出“科技的力量”“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等新的专题展览。

今年改陈的‘中国古代瓷器’和‘中国古代玉器’展,旧版均是2023年开展,距今已有12年,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未能很好体现,部分展陈内容明显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展览设计陈旧、设备老化。总体上,一些专题展览已经不能体现国家博物馆的展览水平,也不能满足广大观众对国博展览的期待,进行集中调整势在必行。”赵永说。

赵永介绍,专题展览的改陈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加强学术研究,挖掘馆藏资源,将深藏在库房中的藏品展示出来,将蕴含在文物之中的丰富内涵呈现出来,深化和延伸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展示和阐释。二是加强展览设计,丰富展示手段,争取在文物展品丰富化、内容说明通俗化、辅助展品多样化、展厅空间合理化、灯光设计专业化、文物展示手段多元化等方面迈上新的台阶。

在以后的工作中,国家博物馆也将根据博物馆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自觉把博物馆资源优势、当代科技发展提供的丰富手段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有机结合起来,推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更具影响力和引导力的高水平专题展览。”赵永表示。

作者:李扬。

文: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图:除署名外均国家博物馆提供编辑:江胜信责任编辑:陆正明。

*此文请注明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白 德化白瓷展”吸引众多游客参观打卡

国庆 周,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了客流高峰。正在此展出的 中国白 德化白瓷展 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打卡,乐享丰富多彩的国庆假日生活。跟主播一起打卡国博里的德化白瓷,感受中国式浪漫 本次展览由主办方精心遴选出从古至今余件组德化白瓷展品,分为 一白独秀 和 百技争艳 两个单元展出。在 一白独秀 展厅,备受...

探索中国国家博物馆 传承千年文明的宝库

引言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一座庄严而壮丽的建筑,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在这座博物馆里,游客们可以通过各种展览和藏品,深入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中国国家博物馆,领略这座宝库的魅力。一 历史与建筑中国国家博物馆建于年...

神秘古鼎“后母戊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中国的历史悠久,充满了无数珍贵的文物,而其中有一件备受瞩目的宝物,那就是 后母戊鼎 它不仅因为其巨大的体积和史诗般的出土过程而闻名,更因其独特的金文和历史背景而引发了广泛的研究与 后母戊鼎 之名的由来。后母戊鼎 原名 司母戊鼎 其名字 于鼎身上的金文 司母戊 这件古鼎呈方形,庞大无比,也被称为 司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