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毛主席收到一封信,看完后哭了,周总理 不要手软,大胆查

2023-11-16 07:16:04 字數 6994 閱讀 5189

2023年4月25日,**在中南海收到一份几经转折的信件,当***仔细阅读完信中内容的时候,眼中的泪水再也止不住地往下流。

读完手中的信,**将时任中共**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叫到跟前,把信件转交给他,并让他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300元转交给寄信人。汪东兴点了点头,转身离开的时候,**又道:“李庆霖是不是党员?如果他是党员的话,可以考虑推举他当‘十大’代表,如果他不是党员的话,也可以让他出席第四届人大,对了还有,要把李庆霖这封信编到课本里面去。”

四天后,**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主持了一次高级领导人会议,在会议上***宣读了李庆霖给***写的信件和***的回信后,特意说道:“我们一定要把知青‘上山下乡’这项工作做好,不能再让***操心这件事情了。”

上山下乡”的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而李庆霖这封信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当初的时代背景和这封信的具体内容以及后续影响吧,同时也能体会到***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于青年一代的关心和对百姓的爱惜。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出现在2023年12月25日中共**政治局关于《2023年到2023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而真正的这一工作从2023年便开始,当时为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口号,开始了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

这条路线的规划,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抽调了大批专家和援助,导致中国整体的工业化进程陷入停滞阶段。这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就业岗位直线下降,出现全国范围内劳动力供过于需的情况,而“上山下乡”运动也就因此应运而生。不过这并非是我国的独创,而是借鉴了苏联模式中的方法。

当时总共有两大模式,一个是农场,一个是插队。

农场就是兵团、干校之类的,而插队的条件就相对艰苦一些,虽然没有政审、体检等繁琐的手续条件,但属于集体所有制,没有基本的后勤保障,就出现一些尚未成年在当地又没亲属帮扶的知识青年,李庆霖的儿子李良模就是其中之一。

2023年,李庆霖出生在莆田县城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之中。他的父亲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一家首饰铺去当学徒,后因生意萧条和市场不景气,这个小铺子也不得已关了门。

失去了生活**,一家人只能四海为家,到处乞讨度日。没过多久,李庆霖的父亲或许是因为接受不了残酷的现状,就患上了精神疾病。原本打算上吊自杀,可结果没死成反而落下了终身残疾,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也瘫痪在床。就这样,李成霖的母亲只能肩负起家庭开销的重任,出去给人当保姆来维持生计。即便如此,还是要供李成霖学习、读书。

2023年,福建省立仙游师范来莆田招生,因免收学费还**伙食,李庆霖便去报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毕业后就被分配到黄石镇沙坂小学去教书,生活状况虽没有很大改善,但却总有一口饭能得到保障。2023年,李成霖结婚了,婚后五年长子良模、女儿良培、次子良雄相继出生。

2023年,李良模当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知道自己去处的时候便收拾好行囊,去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荻芦公社落户。刚开始的时候生活也算过得去,因为**有规定,知识青年下乡后第一年内的生活费用全部由**承担,然而当李良模领到第十一个月生活费的时候却戛然而止。

李良模每次回家都不经意地跟父亲诉苦,下乡的工作有多么多么艰难,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刚开始的时候,李成霖还以为是自己的儿子在城里生活有些娇生惯养,只是一下子不能适应农村的生活,反而还劝导孩子要听***的话,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对于你们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后来慢慢就觉得有些不对劲,李良模好几次回家都是带着病的。几番询问后才得知,在公社里生病只能硬抗,不能耽误劳动生产。看着越来越消瘦的孩子,李成霖心里也不是滋味。

当时规定知识青年下乡每个月的口粮是37斤,生活费每个月8块。医药费和下饭的菜金倒是由知青家长支付,对于李成霖来说,每个月要支付的金额一下子翻出去一倍都不止。

由于在山区干活没有收入,断了这唯一的**就等于没有饭吃。如果是相对富裕,家里还有点积蓄的人还能贴补一下子女,可李庆霖就是莆田的一位小学教师,几番支援下来,家里倒缺了余粮。如果膝下再无儿女,那老两口省吃俭用也是要给李良模送去生活费的,而除却大儿子外,还有一儿一女需要养活,日子一度十分拮据。

况且看到身边有好几个干部子女,虽然一开始也积极响应号召积极下乡,可没多长时间总会有各种理由、借口什么有“更重要的奉献工作”需要完成。实际上就是托人,走关系去安排了各种各样的工作,跟下乡的待遇比起来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看看他们,再想想自己的儿子,李庆霖这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自己一个人在家思来想去,来回踱步。总觉得还是要解决这件事才行,这么忍下去不是个办法。

刚开始李庆霖只能去一些当地负责此事的相关部门去一一反应,可得到的结果却是回家耐心等待,等事情查清后一定会有一个交代的。刚开始李成霖以为是这些部门确实不知道知青们的真实情况,于是便回家安心等着,相信当地部门的同志们一定会为知青们做主的。可后来李成霖在家左等右等,依然没能消息,无奈之下李成霖只能再去询问,可得到的结果依然是回家耐心等待。

几次三番下来,李成霖逐渐明白了向当地部门反应是没有用的,而且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可要是向上一层反应呢?恐怕得到的结果还是一样的。李成霖咬咬牙,打算直接给**寄信,这次李成霖算是赌对了。

关于给**写信这件事,李成霖心中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毕竟**领导日理万机,哪还有空顾得一个老百姓发牢骚的信件。话虽如此,但如果不写这份信,那不单单是自己的儿子,数以万计的知青所面临的问题就更得不到解决。

几番犹豫之下,李成霖还是提了笔,洋洋洒洒地写下这份反映真实情况的信件。在写完一次不满意后,又废稿再写一次,来回几次后总算确定了文章的总体框架。李成霖又开始逐字逐句地斟酌、推敲,看哪个地方用这种字眼效果会比较好,哪个地方可有略加修缮好反应真实情况,哪个地方可以说的尽量婉转。

李成霖虽然书读得不多,比不上大学生,可到底是读过几年书的。李成霖是一个资历颇深的语文老师,最基础的遣词造句往往越有大学问值得研究。经过几天的奋笔疾书之后,终于确定下这份2000多字的信件应该怎么写。

可这个时候又有一个问题,说是往**寄信,可**那么多领导又应该寄给谁呢?李成霖说到底只是一个县城教师,对**的情况并不熟悉,也不知道哪位领导统管此事,只能给最熟知的领袖写信。

一开始李成霖是想给***寄信的,这信也寄出去了,可等了半天也没得到回复,这一封信便石沉大海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要跟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斗争下去,就必须坚决地贯彻,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于是李成霖便再次写信,又开始一字一句地斟酌,而这次李成霖想要给***寄信。或许是吸收了上次的教训,察觉到如果将收信人直接写成***或***那八**家是收不到信件的。

毕竟全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而当时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监督信访机构,很多在地方解决不了的问题,统统都被反馈到**,其中就不乏跟李成霖一样寄信给***和***本人的。

面对这种情况,李成霖倒是想出一个迂回策略,那就是这封信一定要寄给经常在***身边,而身份又不是特别敏感的人。

斟酌半天,王海容成为李成霖的不二选择。选择王海容的原因有二,一来是因为王海容当时正担任中国***部长助理,经常陪***接待外宾,两人有很多时间能接触。二来是此人同***还是远房表亲,而且与李敏也是好朋友,在经过***特许后可以自由出入中南海。

事实证明,李成霖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李成霖在信中内容所述全是实情,把当时***看不到的情况,全都如实地呈现出来:

在山区,孩子终年参加农业劳动,不但口粮不够吃,而且从来不见分红,没有一分钱的劳动收入。下饭的菜吃光了,没有钱再去买;衣裤在劳动中磨破了,也没有钱去添制新的;病倒了,连请医生看病都没有。他日常生活需用的开销,更是没钱支付。从一九六九年起直迄于今,孩子在山区务农以来,人生活中的一切花费都得依靠家里支持;说来见笑,他风里来,雨里去辛劳种地,头发长了,连个理发的钱都挣不到。此外,他上山下乡的第一天起,直到现在,一直没有房子住宿,一直是借住当地贫下中农的房子。目前,房东正准备给自己的孩子办喜事,早已露出口音,要借房住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另找住所。看来,孩子在山区,不仅生活上困难成问题,而且连个歇息的地方也成问题。

在我们这里已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中,一部分人并不好好劳动,并不认真磨炼自己,并不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却倚仗他们的亲友在社会上的政治势力,拉关系,走后门,都先后被招工、招生、招干去了,完成了货真价实的下乡镀金的历史过程。有不少在我们地方上执掌大权的革命干部的子女和亲友,纵使是地富家庭出身,他们赶时髦上山下乡才没几天,就被“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调用出去,说是革命干部的子女优先安排工作,国家早有明文规定。这么一来,单剩下我这号农村小学教员的子女,在政治舞台上没有靠山,又完全举目无亲,就自然得不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加以调用了。唯一的资格是在农村滚一身泥巴,干一辈子革命而已。

于是就出现我们开头讲的一幕,**在知晓知青们发生的事情之后生气又难过。当即回信一封。

李庆霖同志:

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

**。一九七三年四月二十五。

很快,李成霖给***写信的事情就在全国范围内传开,而当时的李成霖显然还没意识到这件事会掀起怎样的影响。直到陆续有记者上门,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这封信起了作用。李成霖紧接着收到印有“中共**办公厅”字样的信封,当看到***的回信后和300元稿费后,李成霖简直就要喜极而泣了。

当时李成霖将这三百块钱小心地存好,又拿着***的回信奔走相告,当地的百姓也很高兴,感觉孩子们在乡下的生存状况很快就要得到改善了。

*对这类问题十分重视,虽然早有耳闻,可实际反应上来的情况却远超预料。在***随后主持的大会上,具体提到了知青们的待遇问题。尽管当时国家财政十分困难,但还是拿出9亿的特别经费,做出每人300元的补助。

会议决定成立一支有30多名党政军干部组成的工作队,分成12个调查小组去仔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现的情况。

中共**随后发布了《21号文件》,其中完成刊登了李成霖和***的往返书信,并作出重要的指示。要求各级部门深入学习文件精神,积极解决在运动**现在各类问题。

不查不知道,这一查可是吓了一跳。

在“上山下乡”运动这几年中,所出现的问题不单是简简单单的违纪,而是存在严重的违法行为。

首先是部分地方**存在“一刀切”的下乡,对知青们进行军事化管理,只强调劳动再教育,却忽视文化知识教育。

同时也对各地存在的“走后门”的现象,做出了追责和调整。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对混入工厂的知青们也做了清退。

其次是对知青的**和奸污等事件,也进行彻查。当时新华社所报道了惊世骇俗的几起案件: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营长贾小山,**女知青20余人;一师某指导员张国亮**女知青几十名;黑龙江兵团一团长黄砚田、参谋长李耀东**女知青50多人;内蒙兵团**污的女知青达299人,罪犯中有现役干部209人。

云南生产建设兵团4师18团的个别干部对99名知青施加了酷刑,将知青吊在空中,狠狠的推着往墙上撞、让知青跪碎玻璃、冬天往知青身上泼冷水等。

据当时的不完全数据统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有200多名女性知青被侵犯,1000多名知青被非法关押和**。有的无法伸冤,只能选择自尽,也有些人彻底丧失劳动力。

***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简直怒不可遏:“此等法西斯行为,非处理不可。公安部要派人去,不要手软,不要畏缩,要大胆管!”

***气愤地表示:“这些人不是共产党,是国民党,至少是国民党行为,不知为什么得不到纠正?省委和军区难道说也不知道吗?”

***元帅知道后,也坚决表示:“要杀一儆百,杀一儆千!”

一桩桩一件件罪行被送到**,各位领导看过之后不仅很是气愤,同时也难免有疏察的自责。这些事情被不断纠正以后,“上山下乡”运动也逐渐回到了正轨,广大知青的日子有所改善,也更好的能将再教育和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可以说,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时的“上山下乡”不仅对中国农村奠定了改头换面的改革基础,还对中国年轻一代的知识青年进行了思想形态上的转变。

上山下乡”运动是时代所需,现在很多学者对这项政策的评价各有不一。

单从李成霖这件事来看,他敢于从一个老百姓的角度出发给国家领导人上书,就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文死谏”的精神。同时也暴露出,当时很多问题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能真实的反映到**的客观情况。

李成霖此后被叫做“知青家长”,就是因为他的行为拯救了许许多多的遭受到**和正处于危险中的知青。

尽管李成霖在此后的政治道路出现偏差,但也不能因此来否定他当初敢于批评社会不公现象的勇气。

**在收到信件后忍不住流泪,是压根没有想到孩子们过得这么辛苦。这发生的一切就在自己眼皮底下,却从来没有发现。**叶元帅对此怒不可遏,老一辈革命家的嫉恶如仇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减,反而对犯罪行为的深恶痛绝更是体现出时时刻刻要将人民放在心上。

2023年中央收到一封告状信,毛主席看后流泪,叶剑英大怒 该杀!

年,一封来自福建莆田的告状信寄到了 这封信不仅触动了 的心,也引发了一系列改革。这个故事既展现了 的人民情怀,又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问题和改革的必要性。故事的主人公,李庆霖,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的儿子李良模是知识青年,李庆霖的儿子李良模响应 的上山下乡号召,前往农村劳动。然而,他的经历却成为了无数知青困...

2023年,毛主席收到一封求职信后激动不已,大手一挥 破例安排

年月日,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封皱巴巴的信。信中只写了三件事 师生多年未见,渴望再次重逢 在国民党 任职时,如何安置土地财产 自己虽年过花甲,但仍希望为新中国奉献一切。当 看到这封信的落款时,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名字 刘武 这个人究竟是谁?他为什么要给 写这封信呢?是否会同意他的请求呢?这一切还要从 在湖南...

2023年毛主席办公桌收到一封信,信中写 请认清照片中的人

年的一天,一封信突然出现在 的办公桌上。信中是中共 办公厅批准的 信上写着 请认清 中的人 这张黑白老 显示,一男一女表现得深情,显然是一对相爱的夫妇。看到 后,一眼就认出了那个人 这不是赵宝成吗?我们曾经在瑞金共事,他曾担任 办公厅主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文章,看一下今天我们故事中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