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李镇西评《我本是高山》

2023-11-29 04:30:09 字數 3118 閱讀 4542

特级教师李镇西评《我本是高山》

昨天,看完《我本是高山》。两个多小时,我多次泪流满面。好在电影院只有我一个观众,不至于感到难堪。

看电影之前,我已经读到网上一些“差评”,诸如“为什么要把酗酒者安在一个女人身上”“为什么要用张桂梅老师对丈夫的感情来取代信仰的力量”等等。看完电影后,我觉得这些所谓“质疑”完全不值一驳。因此,本文不会就此多说一个字。

倒是这些情节容易引起争议——

为了让女孩子们集中精力学习,而强行剪掉她们的长发;

为了让学生争分夺秒地学习,而限定定她们的午饭时间,并且不停催促她们;

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寒假里公然违规补课;

为了学生的前途,就剥夺老师们的双休日,甚至不许老师们谈恋爱、生孩子……

类似的情节和细节,如果要认真地以科学、民主、人性的教育理念去分析,都是“站不住脚”的。

比如,我前段时间还在镇西茶馆重推了20多年前的文章《少女的长发妨碍教育什么了?》以表明我对女生保留长发权利的鲜明态度。

我想,可能绝大多数老师都不赞同张桂梅校长为了孩子而牺牲老师们的那些“苛刻”做法,比如,张老师居然批评一个女教师因为自己的孩子而影响工作。

但是,这就是真实的张桂梅。有人说电影拔高了张桂梅,我说不对,恰恰是保留了她一些令人遗憾的做法,让我们觉得这就是有血有肉有弱点的张桂梅老师!

设想一下,这部电影如果没有了上述种种令人遗憾的内容,不但张桂梅便会被塑造成了完美的神,而且华坪女中的教育也失去了起码的真实。

更重要甚至更关键的是,对于张桂梅老师和她的华坪女子高中,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素质教育”的概念去“打量”去“规范”去“削足适履”。

我们谈教育的民主、科学与人性当然是正确的,我们谈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没有错,我们谈未来时代对今天中国学生的能力要求更是应该的,还有“数字化教育”“智慧课堂”“项目式学习”……更是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方向。

问题是,这是云南丽江华坪女高,而不是北京十一,不是人大附中,不是清华附小。从某种意义上说,和大都市的教育相比,张桂梅选择的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教育方式,她的目标很明确——将孩子送进大学。

这是一群特殊的人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的命运奋斗史。

在这里给张桂梅讲“多元成才”是没有用的,华坪女中的孩子置身于层层叠叠的大山,除了走出大山上大学,就是“留在山里生孩子,生不出男孩继续生”(张桂梅的原话)。

影片中,成绩很好的山月被父母强行拉回家嫁给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最后***让人震惊!山月的遭遇可能属于极个别,但一辈子待在山里嫁人、生娃,则是许多女孩“必然”的人生。

对华坪女中的学生来说,高考才是硬道理!这就是张桂梅所必须遵循的铁的逻辑,她所选择的教育,必然是“刀耕火种”“肩挑背磨”“汗水加泪水”“革命加拼命”……

在这个背景下,她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的种种不近人情的做法,我虽然不赞成,却给予深深的理解。

谁忍心站在所谓“教育专家”的“理论高度”予以指责这群为改变命运而奋斗的人呢?

张桂梅老师的一些做法,很容易让人想到近年来,许多人诟病的某某中学,也许有人甚至找到了目前不少学校所实施的种种野蛮教育存在的“正当”理由:“难道他们的做法不也是合理的吗?”

可我要说,张桂梅的教育与某某中学的教育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张桂梅没有在跨地区“掐尖”招生,张桂梅的许多学生都是她翻山越岭从一个又一个贫困家庭中连劝带哄招到学校的,有的孩子甚至是她自己掏钱“买”来的(电影中这个细节是张桂梅老师的真实经历)。某某中学会倒贴钱去“挖”穷学生吗?

张桂梅的学校被重重大山包围,周边的经济发展落后,而中国绝大多数的学校环境并非如此,却依然实施着野蛮原始的教育方式,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特别富有诗意——

老师带学生们站在高山之巅,引导孩子们的眼光越过起伏的群山,介绍说远方的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孩子们的目光里闪烁着清澈的光芒,他们对着遥远的山外,憧憬着自己的理想。

而张桂梅让她们将心中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影片中的结尾显示,2023年,华坪女高第一届高三学生的大学综合录取率100%!(我理解这个“综合录取率”包括了专科在内的各类大学的录取率。)而今年(即2023年),华坪女中共有159人参加高考,17人取得600分以上的高分,70人超过一本线,本科上线率达94.3%,其中:理科最高分为651分,文科最高分为619分。综合录取率再次达到100%。

说实话,这样的高考成绩在中国许多大都市的名校好像算不了什么,现在有的名校连重点率都达到了100%,不少学校开始冲刺“清北率”了。

当你看到张桂梅校长在半夜站在山崖上,向对面山崖上的山月高喊:“考上了!你考上了!”,你不觉得张桂梅校长是中国最伟大的校长吗?

当昏迷中的张桂梅躺在医院被抢救时,全校师生含泪唱起了她特别喜欢的歌《红梅赞》,以深情的歌声呼唤张校长醒来——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听着这熟悉的歌声,看着张桂梅憔悴的面容,想到她为山里女孩子们所付出的一切,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华坪女中最后能够达到100%的高考升学率,仅仅靠吃苦精神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张桂梅和她的同事们肯定在课堂教学上施展了独到的智慧,但这点在影片中没有丝毫反映,而主要是展示张桂梅的在教育上的献身精神,但如果一点都不提教学改革,也不妥当。这会给人一种错觉——教育,只要吃苦就可以了;高考,只要拼命就可以了。这不能不说是这部电影的一个遗憾,或者说不足。

我当然不会同意张桂梅老师的每一个具体做法,但我将张桂梅老师一些在我看来不太妥当的具体操作,与我对张桂梅老师伟大的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区别开来。

我看过张桂梅老师年轻时的**,这位牡丹江姑娘真是非常美丽!她随姐姐到云南支边,丽江离牡丹江4000多公里,真的是“八千里路云和月”!对比现在衰老憔悴的张桂梅老师,我很心疼:她的确是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献给了云南边陲的孩子们!

当然,每个老师的环境不一样,个性不一样,经历不一样,张桂梅老师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崇敬,但我坚决反对一些领导以张桂梅老师作为标杆去苛求所有老师。

或许我这个担心和提醒并不是多余的。

2023年11月28日。

注明:文章自镇西茶馆。

评“影评《我本是高山》”

最近给我推送的热点越来越少,同时,我写的东西的阅读量更少了。此前,关于 我本是高山 也上过热议。我对影视类没什么兴致。很久没有看过了。有多久呢,就是刘德华一开始用港式普通话 我的梦中情人 做的洗发护理品广告那个时代。引进港台作品之后,一阵子新鲜劲过后,鲜有优质作品问世。快四十年了。近期,好像看到有关...

《我本是高山》影评

电影掀起了热议,我来说说电影情节和看现实记录片中记录的差异吧有以下点 电影里面出现了女孩妈妈酗酒的画面,而在现实中张桂梅校长了解到的是女孩爸爸酗酒,见下图 电影中的画面是女孩子不好好学习去上网吧,看过当时专访记录片,在 面对面采访 里面提到学生上网不上课的情况 是在 年,张桂梅老师在普通学校任教期间...

张桂梅老师学生评价《我本是高山》引发争议

张桂梅老师学生评价我本是高山 由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 我本是高山 引发争议。该片由郑大圣 杨瑾执导,袁媛 陈麒凌编剧,海清领衔主演,陈永胜 柴烨 王玥婷 万国鹏主演,刘雅瑟 杨皓宇友情出演,胡歌特别出演。然而,在点映期间,我本是高山部分剧情引发网友讨论。近日,根据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