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24 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3-11-27 08:45:13 字數 4257 閱讀 4611

河流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灌溉、发电和水产事业等方面都为人类带来了重要财富。

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灌溉。显然,河流的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重要。世界农业发达区,多分布在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上,由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因而农业发达。

世界农业发达地区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和冲积平原地区,其提供的有利条件有:

1)灌溉用水: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决定性因素。湿润地区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

2)河流携带泥沙在中下游地区形成平坦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冲积扇等。地势低平,土壤深厚肥沃。

3)便利的水运。

不利影响:洪涝灾害。

河流与交通

河运是否发达,与河流水量,季节变化,流速,冰期等因素有关。

河流与旅游:

河流是一种水景,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景观,河道上的峡谷、瀑布 ,河曲以及河与山组合成的水域都是极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尼罗河风光、桂林山水、三峡、多瑙河风光、三江并流地区等。

一般欣赏要求:

1)坐船或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景。

2)在较高的亭台楼阁上俯瞰: 黄鹤楼——长江。

河流与工程建设1.引水线路:

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2.水库建设:

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

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河流问题(洪涝、断流、凌汛、水土流失、水污染、咸潮等 )1、洪涝。

原因:受水系形状、河道特点、地势状况、流域内的植被多少、降水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等自然因素影响;与人为原因也有关。

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对策: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

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泄洪工程 ;

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 ;

在流域内大力植树种草以保持水土。

例:荆江水患原因:

*带季风显著,夏季暴雨集中;

上游水系庞大、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汛期相同而且水土流失严重;

本段河道弯曲,水流速度缓慢,泥沙淤积严重,河床抬升,排水不畅。治理措施:

在上游地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兴修水利工程,提高流域的径流调蓄功能;

裁弯取直,疏浚河道。

2、断流。我国河流“断流”的成因类型。

1)东北封冰型断流。

2)华北干旱缺水型断流。

3)西北冰雪难融与干旱型断流。

防治措施——统一管理、节水灌溉、跨流域调水。

例:黄河断流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a、黄河断流的成因:

自然原因:(气候)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风力作用强烈,蒸发旺盛;

土壤)流经地区,土质疏松、土地沙化,河水下渗严重;

人为原因: 黄河上游地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量过大以及水资源的浪费性使用;

上、下游地区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水利工程众多,拦截了大量水源。

b、黄河断流的对策:

自然缺陷对策: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季节调控能力;

跨流域调水,协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矛盾;

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人为协调对策:

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灌溉和生产技术,节约水资源;

建立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机制,协调流域内干、支流,上、下游地区水资源分配。

3、黄河凌汛:河流在水文特征上有冰坝阻塞水流的现象,叫凌汛。

分布:凌汛在上游河套一段和下游山东境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时间:每当冬春季节,纬度较高的下游地区封冻在前、解冻在后,低纬度处的水流,挟带冰块不断涌来,至冰坝阻塞水流,造成河水泛滥。

4.咸潮(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区域)

成因:降水少是主要原因;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无序挖沙;海平面上升。

时间:多发于枯水季节、干旱时期。

对策:建立预警机制;采取调水以淡压咸;加强河道采砂管理;节约用水。

5. 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

6. 水污染——保护水源。

7、塔里木河、黑河生态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原因: 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剧增加;

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总之,河流是改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外力作用之一,包括河流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像三角洲、河谷、河漫滩等地貌); 其次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属于地表径流,影响着其他圈层的水分循环和能量交换 ;第三是生物圈的重要水源**,影响生物群落 ; 第四影响大气的水分和温度状态,影响局部气候 第五河流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灌溉、发电和水产事业等方面都为人类带来了重要财富。做题巩固:

2019·中方县第一中学高三期中)波河流经意大利人口和产业活动高度集中分布地区,下游河道蜿蜒曲折,沙丘和岛屿众多,河口有 14 股水道入海,每年新增土地约 81 公顷,河口三角洲复杂,下图为波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

1)试分析波河汛期持续时间长原因。

2)分析波河下游河段航运价值不高的原因。

3)从地形角度分析波河流域南北部水电站数量的差异。

4)分析阿尔卑斯山脉对波河北部支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答案解析:

1)波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且南北对称分布;波河补给形式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雨水补给多;春夏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域内湖泊众多,调节作用显著,故水位季节变化小。(2)流域内产业活动集中,对植被的破坏大,下游是平原,且河道蜿蜒曲折,水流缓慢,说明河流含沙量大,河床淤积严重,航道浅;波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说明两侧的水流无法向波河汇入,可能为地上河;波河河口三角洲发育,新增土地多,说明河口水体深度浅,不利于船舶进出河口,航行条件差。(3)差异:北部水电站多。原因:北部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多,流量大;北部地形起伏落差大;北部地形复杂支流多;北部海拔高,夏季有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季节变化较小)。(4)波河北部支流流经阿尔卑斯山脉南侧,而阿尔卑斯山脉南坡为冬季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加之阿尔卑斯山脉海拔高,山上有终年积雪,夏季融雪水多,既使得河流的径流量大,又使河流的汛期变长;阿尔卑斯山脉冬季可阻挡北来冷空气南下,使得当地冬季不冷,河流无结冰期;阿尔卑斯山脉南坡植被覆盖率高,使得河流的含沙量小;阿尔卑斯山脉南坡地势起伏大,使得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声明:数据**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14 地方性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 结合区域图 景观图,感受自然环境中普遍存的较小空间尺度的地域差异。.综合思维 通过案例研究,能够从地方性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准确解析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和形成演变过程。.地理实践力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重难点 .用实例说明地方性分异规...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19 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气候。 积雪覆盖的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加,积雪作为地面给予近地面大气的地面辐射较少,因此近地面大气气温较低 实例 两极地区气温较低的原因之一 积雪融化过程中会大量吸收热量,气温降低 谚语 下雪不冷化雪冷 对河流。 季节性积雪在春季融化,河流径流量增加 冬季积雪较厚的地区,...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暨考点解读之 离子反应(一)

电离 物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解离提供离子的过程。电解质 可以电离的化合物 常考 非电解质 不能电离的化合物 常考 电离方程式 用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电离的过程。完全电离 溶解的电解质全部变成离子。部分电离 溶解的电解质只有一部分变成离子,其余以分子形式存在。强电解质 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 部分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