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说 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张爱萍,就是一个!

2023-11-15 16:45:30 字數 2334 閱讀 5267

张爱萍将军, *说他:“是个魏征! ”说他:“浑身是刺! ”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张爱萍, 就是一个! ”

庐山会议结束后, 不少人对***唯恐避之不及, 只有张爱萍毫无顾忌, 坦荡从容地陪着***乘机回京。 在飞机上, 他一如往常地跟***寒暄, 给彭老总些许温暖。 事后有人问他: 你不怕会受牵连?张爱萍坦然回答:“*仍是我们的同志呀, 八中全会的决议不也是称他为同志么! ”后来, *元帅听说此事后赞叹道:“爱萍将军有翼德 (张飞) 之风! ”

张爱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上将。他百战疆场,又以儒将闻名,军事著作收入《张爱萍军事文选》,诗词、摄影、书法合集名为《神剑之歌》

全国抗战爆发后,张爱萍离开延安抗大,先后任中共浙江省军委书记、豫皖苏省委书记、苏皖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总队长兼政治委员。2023年9月1日,遵照**军委命令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与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张爱萍任支队司令员、韦国清任支队政治委员,下辖团。7团由陇海南进支队第1团改编,团长由副司令员孙象涵兼任,政治委员李浩然;8团由陇海南进支队第二团改编,团长翁徐文,政治委员谢锡玉;9团由新四军4总队第11团改编,团长赵汇川,政治委员蔡明。

张爱萍在部队合编的大会上指出:"从游击队走向正规化部队,我们要逐步走向正规。武有,文也不可缺!"于是决定:原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政治部主办的《奋斗报》,列为第3支队的机关报,张爱萍挥笔写了报名;以陇海南进支队宣传队为主,加上从山东"鲁艺"及地方上分配来的同志,组建"奋斗剧社"。

也就在这个大会上宣布了中共**军委的又一命令: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从皖东北向苏北挺进,歼灭日伪军,打击苏北**顽固派,扩大华中抗日根据地。

9月2日,第3支队扬旗出征,3日夜渡运河。月光如银,金菊飘香,横戈马上的张爱萍即兴赋词一首《减字木兰花.东进》:

黄花香径,月照寒光刀枪影。运河横匍,夜渡大军跨险途。公路连脉,**捣苏北。横扫敌顽,插遍红旗东海边。

雄心不为不大,决心不为不强。然而,张爱萍更清楚,决心是把钢刀,实践是块磨石,没有战斗这支铁臂,再好的钢刀也是一块废铁。那么,如何战斗呢?如何指挥这支刚刚合成的新部队去驾驭铁血交织的战场呢?他深深地思考着:这是一支具有一定战斗力的部队。在政治素质上,有很高的爱国觉悟,有积极抗战热情,能服从党的正确领导,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能较好地遵守群众纪律,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干部中学生成分较多,具有接受新事物的条件和特点。但也存在着游击习气、家乡观念、地域观念等情况,部队正向正规化迈进。

随后,支队部颁发了第一个训令:"严格整顿部队军容风纪,彻底肃清游击主义习气。"张爱萍在召直属队排以上干部会议上,作了《为建立我们部队中正规生活而斗争》的专题报告。报告中列举了游击主义习气的具体表现,公布了18条肃清游击主义习气、建立部队正规生活的措施,特别强调了干部要防止的几种倾向……

他说:"一切不懂得或不愿去认识游击战争的发展的规律性,固执地想把游击队停止在旧的阶段上的思想和行动,不仅使游击队不可能走上正规化的道路,而且使游击队不可能担负历史的使命,而逐渐削弱,直到瓦解溃灭。同时,那种违背游击战争发展规律的某些个人,也终像火车头上的尘埃一样掉落下来,被时代的车轮所抛弃,为广大人民和革命所摒弃。"

他要求行动迅速,生活紧张。"要使动作迅速,就必须有紧张的工作作风和紧张的生活。必须从日常生活的起床、点名、吃饭、睡觉、上课、出操、集合、解散、行军、作战、开会、休息等,养成迅速、敏捷和紧张的习惯和作风,无论何时集合、解散,必须跑步进行……"一切好的决心与处置,一经失掉时间性,即一文不值。所以军人对于一分钟、一秒钟都必须争取,不得耽搁。"

他强调建立正规的军政教育制度。"没有经常的军政教育训练,部队的军事技术与政治水平便无法提高;没有好的军事技术与坚定的政治立场及高度的政治积极性,便不可能担负起革命军人光荣伟大的历史使命。所以只要有一天的休息,就应以排为单位设置三脚架,利用空时进行三角瞄准,及以连为单位练习刺杀动作和投掷手榴弹,达到每班有一个特等射手和特等投掷手。凡驻军3天以上,必须以营为单位找好操场和运动场(设置跳高、跳远、超越障碍、篮球场等)。平时,每日也应进行5分钟的瞄准练习……"

邓小平的百万大裁军 中国军队改革的里程碑

中国伟大领袖之一,留下了中 队改革史上的浓墨重彩。本文将 的军队改革之路,以及他提出的百万大裁军计划,这一计划如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第一段 革命同志的咨询。年,元帅听到门口传来的笑声,走出书房遇到了 前来请教关于军队建设的意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担心军队建设问题,希望重新启用革命同...

邓小平的果断决策 中国军队改革的关键时刻

年,中国面临了许多政治和军事挑战。和 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国家的未来似乎摇摇欲坠。意识到他需要安排好一切,以确保国家在他去世后不会陷入混乱。这时,他召见了王洪文和 提出一个关键问题 我死后,中国会怎样?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国家的未来。急切地希望找到一个能够维护国家稳定的解决方案,特别关注军队内部的问...

邓小平与刘伯承 中国军事历史上的杰出搭档

与 这两位杰出的军事家,是中 事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合作和贡献不可分割,共同书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辉煌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 他们的合作精神 政治与军事智慧,以及对中 队和革命事业的巨大影响。与 的合作可以被看作中 事历史上的一段传奇。他们之间的默契和合作成为解放军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障。注重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