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人民健康新答卷,浙大一院建院76周年

2023-11-01 21:18:39 字數 3154 閱讀 7178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王蕊 金丽娜。

11月1日, 浙江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钱塘院区)建设工程开工仪式在杭州市钱塘区举行。建设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公共卫生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推进健康浙江建设的具体举措。

浙江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一期建设工程效果图。

浙江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将按照“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支撑、高效率运营、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依托浙大一院主建主营。项目不仅具有国际化**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功能,同时满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防控的需求,将有效实现“平急结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同日,浙大一院总部二期项目同步开工。

近年来,浙大一院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在不断提升医疗水平、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的同时,更不断创新改革,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使优质服务贯穿就医全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获得感,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多学科诊疗一站式解难题。

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

我是浙大一院的老患者,年纪大了毛病多,以前看个病要跑很多科室,现在跑一次就行,太方便了。”76岁的杭州陈爷爷,今年体检时,被发现肺结节比去年要大,医生告诉他需要进一步复查,但他还同时患有老慢支、房颤等基础疾病。换做以前,这个情况,他要跑好几个科室就诊,才能明确**方案。

如今,他只需要挂一个浙大一院的“肺结节多学科联合门诊”就行,不必再辗转奔波。

这是什么门诊,如何实现复杂疾病简单看?为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浙大一院创新诊疗模式,调动全院专家资源,加强门诊多学科诊疗(mdt)、大专科大专病mdt中心建设,打造多病种全环节全周期的优质mdt服务体系。

各科医生通过预先的病历收集和整理,提前了解患者病情,再面对面地讨论,最后达成统一意见,为患者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方案。通俗地说,传统模式是“患者围着专家转”;mdt模式则是“专家围着患者转”,患者临场参与讨论,切身感受疾病诊疗决策全过程,进一步提升就医体验。

浙大一院是国内最早开展mdt工作的医疗机构之一。早在2023年,医院肝胆胰疾病诊治团队就开始了每周一次的多学科协作诊治查房。近年来,浙大一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面向门诊及住院患者分批分病种提供全流程mdt服务,从“单兵作战”走向多学科联合、多位专家“团体作战”。

截至目前,浙大一院以系统及器官疾病诊治为中心的学科群mdt团队增长到145个,推出固定病种门诊mdt号源108个。在信息化支撑下,2023年度,医院开展mdt超3万例次,近1500位专家参与,其中跨院区mdt近8000例次,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远程mdt近3000例次。

最难的时候过去了。

感谢浙一给我们一个幸福的家庭”

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外债都还清了,感谢浙大一院给我们一个幸福的家庭。”来自河北唐山的刘文虎在**那头笑声爽朗,他说他已经不在北京送外卖了,今年3月回老家改做装修工作了,工作时间弹性大,还能接送女儿上下学,他爱人也开始工作补贴家用了。

2023年11月,刘文虎的女儿出生,但出生不久,孩子被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无法从胆管顺利排出,随之浑身蜡黄,变成“小黄人”,并逐渐发生不可逆转的淤胆型肝硬化,终至肝功能衰竭,很多活不过一岁。

在孩子34天时,刘文虎借了外债4万多元,为孩子做了葛西手术,但女儿情况并未好转,当地医院建议做肝移植手术,需要十七八万的手术费,这对刘文虎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站在女儿生死的边缘,刘文虎四处求医,在病友群中有人推荐他们去浙大一院,“杭州有家医院可以免费做肝移植”。

于是,心急如焚的刘文虎不远千里,开着自己的小货车,从河北唐山马不停蹄狂奔1300公里地赶到杭州。眼见为实,果然浙大一院向他伸出了援手,免费为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做了肝移植手术,为此刘文虎割了自己一小块肝救活了女儿。

由于还有很多外债要还,刘文虎选择了前往北京送外卖打工,爱人则留在老家照顾孩子。将近四年过去了,刘文虎望着从幼儿园蹦蹦跳跳出来的女儿,马上要涨工资的工作,他很满足与感恩,他说是浙大一院把他女儿救活的,把他家庭救活的。

把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小黄人”救活,把“小黄人”家庭救活,守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共同富裕,这是浙大一院“小黄人”公益项目成立的初衷。该项目面向全国尤其是广大西部地区经济困难患儿家庭实施精准健康帮扶,切实减轻患儿家庭医疗经济负担,保障更多终末期肝病患儿得到科学、优质、高效的救治。

该项目目前累计为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近200个市、400多个县,750余名患儿实施免费肝移植手术,解决中西部地区低收入患儿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

筑医学人才高峰。

助高质量发展之基。

建院76年来,一代代浙一人秉承严谨求实的核心价值观,以一往无前的闯劲、久久为功的韧劲,从追求优秀到卓越,昂首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顶尖的人才队伍。

浙大一院将以国家医学中心创建为契机,建设“医学高峰”聚人才;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搭建科创平台育人才;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抓手,助力共同富裕带人才,全力构筑医学人才高峰、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浙大一院作为浙江大学附属医院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先驱,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先行先试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荣获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浙江大学第五届引才育才组织突出贡献奖(“伯乐奖”)。

浙大一院的人才强院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新时代人才强校核心战略一脉相承。浙大一院将“建设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列入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建设思路,将“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作为高质量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的具体目标。

浙大一院坚持人力资源再聚合,人事制度再优化,人事政策再创新。六大院区人力资源配置基本完成,通过搭平台、建机制,构建精英荟萃的人才高地……此外,医院还率先启动分类评价体制改革,完善员工职业发展渠道,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形成引才聚才用才育才的“强磁场”。未来,医院将进一步打造与国家医学中心发展相适应的高质量医学人才队伍。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在全面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创建的关键节点,我们需要深刻把握新时代人才工作内涵,以超常规手段汇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浙大一院这片热土上干事创业,打造一支与国家医学中心发展相适应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梁廷波书记强调,人事的灵活性、人才的重要性是每个“浙一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浙大一院将锚定人才强院航向标,打造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以人才促共富,全力构筑医学人才高峰、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坚守公立医院国家队使命担当,书写人民健康新答卷。

*请注明出处”

不断书写中美民间友好新篇

新华社北京月日电题 不断书写中美民间友好新篇。新华社记者朱超。月日,纪念美国第航空队援华抗战周年活动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美中航空遗产 会主席格林和飞虎队老兵莫耶 麦克马伦携余位飞虎队队员后代等来华出席活动。在中美关系呈现止跌企稳积极势头之际,中方举行纪念活动,邀请飞虎队老兵及队员后代来...

守护青山人民健康,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开始啦!

月日上午,为弘扬 汉派 中医药文化,让广大市民近距离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引导全社会支持和参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市区联动开展了世界传统医药日暨年武汉市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活动。本次活动青山区分会场在青山公园绿荫广场举行,主题为 传承岐黄薪火 弘扬中医药文化 由青山区卫健局主办,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

关注医保问题,保障人民健康那条路

近日,中国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减少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问题涉及到如何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医疗保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居民医保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全体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然而,医保参保人数减少意味着更多的人失去了医保覆盖,这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担忧和思考。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