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商》 夏商周启示录,一本堪称“恐怖”的历史书

2023-11-07 14:50:27 字數 4307 閱讀 8714

说起历史上的商周,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小时候看的电视剧《封神榜》,讲的就是武王伐纣的故事,故事的想象力与精彩程度也让人至今印象深刻。

而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翦商》,翦,也就是翦除,商,就是商王朝。

所谓翦商,就是翦除商朝,说的也是周朝推翻商周,商周革命的故事,只不过电视剧是神话传说,是演义,而这本书,是考古,是历史真相的还原。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在谈起商朝的时候,总是喜欢夏商周连用,而在古代那些儒家知识分子的笔下,夏商周意味着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时代。

我们现代人对这三个朝代的印象,往往也是比较模糊但又十分统一的,基本上都是这么一个模式:

每个朝代都有一个很厉害的开国之君,接着又各有一个作天作地遗臭万年的末代之君,夏有夏桀,商有纣王,周有幽王。

更巧的是,每个昏君身边都有一个妖妃,夏桀有妺喜,商纣王有妲己,周幽王有褒姒,就是这些狐狸精魅惑昏君,害得王朝覆灭。

就这么巧吗?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夏商周是三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尤其是从商到周,在历史学家看来,简直是华夏新旧文明的分水岭,是中华文明成型的关键时期,是转折点。

既然是转折点,那就意味着大不同,举个大家直观一点的参照,辛亥革命距离咱们今天多少年?一百年多一点,但辛亥革命之前的清朝社会和咱们今天这个社会,变化大不大?天翻地覆,对不对?

同样的,从商到周,这个变化也是巨大的。

我这么说,一点都不夸张,王国维先生在2023年发表的《殷周制度论》中,开篇第一句就是“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剧,就是中国政治文化变革,没有比殷商之际那次变革更剧烈更大的。

无独有偶,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也提到商周之变,他认为这一变革是中国国家凝成与民族融和的关键时期,甚至决定了整个中国文化的走向,也是中国文化能够历千年不中断的深层原因。

周取代商,这不就是一个王朝迭代吗?怎么就被说得这么唬人?商周变革,对中国历史真有那么大重要性?

本书作者李硕是这么形容的,他说,“在三千年前的古人类文明中,只有华夏独自走出了神权的掌控,成为一个‘异类’。”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这武王伐纣之前,华夏大地的人们,信仰鬼神,崇尚暴力,人世间的一切都由鬼神决定;而周推翻商之后,以周公为首的周人,通过道德体系与人文精神并行,使人走出了鬼神的操控。

而周公开创的世俗道德体系,在后世被孔子继承并发扬,最终成为了中华文明绵延前年的文化基因。

这叫文明的更迭,毫不夸张地说,就好比欧洲人跑到北美洲,古老的印第安人不仅遭遇了**,就连文字和文明印记,都被抹杀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变革是怎么发生的?周人除了暴力推翻商朝的统治,还做了什么才完成了一场文明的迭代?

本书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一个商周时期古老习俗的兴废,回答了这些问题。这个习俗叫人祭,也就是把活人当做祭祀用的贡品,杀死并献给神灵。

所以,本书一开篇,就在写杀人:

2023年代殷墟发掘时的**。

第一轮杀了19人,包括4名儿童2名婴孩,杀完之后,头颅肢体被扔进土坑,然后填土,接着开始第二轮杀人。

第二轮至少杀了29人,其中一个儿童的乳牙都尚未脱落,死者多半配有名贵的玉饰,身首异处,然后撒上陶片,填埋黄土,接着开始第三轮杀人,至少又杀了24人……

这一恐怖的画面,恰恰就是商人的习俗:人祭,翦商翦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剪除商朝人祭的陋俗,从野蛮走向文明。

翦商之举与华夏新生的初孕

周武王之后,周公辅政,成为周朝的实际执政者,执行翦商计划。具体怎么做呢?

翦商的第一步,就是要消灭商朝的残余势力。周公带兵东征,直指商朝的殷都,拿下殷都之后,周公又率领军队清除了东南地区的商人势力,战争历时三年,这才把周朝的疆域,推进到了原商朝的全部地区。正是这次征战完成了翦商的第一步,为周朝的统治的稳定提供了基础。

叛乱平定后,翦商工作还没完成,还需对商人族群进行拆分,以及清除人祭传统。商王朝统治长达五百余年,商族规模庞大,人数众多,此外还有商朝控制区内各种非商族人口,可以说十分之庞大。相比之下,周人虽然在文王、武王时期有所发展,但总体数量和商族相比仍然不足以撼动其地位,周王对于各同盟族邦的号召力还不够。

鉴于此,周王必须拆分商人势力,使其分散在周人的传统势力范围内,如关中地区,让他们离开故土,互相无法联络,借此削弱商族整体的力量,防止他们再度叛乱。

此外,殷都还必须消失。要知道,人祭文化与殷都关系紧密,是商人的历史记忆的载体之一,只有在物理上彻底消灭殷商的都城,才不会让人回想起人祭这个商朝最明显的文化特征,殷都就是商人的祭坛,只要殷都继续存在,人们就会想起人祭,想起商王朝,因此殷都成了周公必须消灭的目标之一。

在消灭殷都方面,周公继承了武王建设新城的构想,营建了洛邑,殷都的所有居民都将被强制搬迁至新城,这也意味着殷都即将被抹除。和所有时代的拆迁一样,总有一群钉子户不愿意背井离乡,在周朝,这些人被称为“殷顽民”,也就是最顽固的殷商人。

为了让对周朝最抵制的“殷顽民”搬迁,周公以周王身份发表讲话,重申周朝灭商来自于天意,废除殷都之举同样来自于天意,如果不乖乖搬迁,周公就会顺应天意惩罚不搬迁的人。搬迁之后,商王宫也将在大火之下化为灰烬。

搬迁还不够,周人还对殷商的高级墓葬进行了挖掘,几乎所有商王陵区的墓葬都遭到了来自周人的毁灭性破坏——挖成锅底状土坑、洗劫随葬品,同时又填埋成平地。从历史记忆到殷商都城,都被周人采用强制手段抹除。

然后,就算这样,周公的翦商大业还是没有完成,都城可以损毁,人终将死去,可思想和文化却是世上最难消灭的东西,商人的人祭文化,依旧还在大地上继续,只要人祭的文化还在,那个恐怖的商王朝时代总有一天会再次出现。

为了彻底消灭人祭文化,周公和兄弟召公开展了一项思想改造工程,他们不断地置顶新的礼仪和制度,以取代人祭。在洛邑的建城典礼上,他们选用了用牛、羊、猪等作祭品。通过种种方式,不断给殷商移民释放信号:人祭行为应该停止了。

此外,还得消灭关于人祭文化的历史记忆。殷墟甲骨中已无关于“周”的内容,同时,周朝还重构了新版本的历史,在新版本中,夏、商、周人从未有过人祭行为。消灭人祭文化在大体上是成功的,西周建立后,被周朝强制迁徙到各地的商人聚落很多,它们内部已经很少发生用人献祭或奠基的行为。

但在洛阳地区,殷人和周人移民都还各自保留着自己的文化习俗,即使比邻而居,也泾渭分明。年轻的周成王对这种残留的人祭、人殉和人奠基的遗留,十分震惊和愤怒,多次斥责整个商人贵族,明确表示,如果再有人祭,将动武清除这种行为的态度,周公叔侄这种严厉的态度,终于让人祭行为彻底偃旗息鼓了。

翦商还体现在文化的教化与族群的交融。周公在旧商朝核心区分封了卫国,负责管理好殷商旧民,让他们改变陋习,成为新民;同时强力镇压殷商旧人的谋逆行为。另外,周公还将商王室后代分封为宋。

可以说,周公的分封规模庞大,涉及部落、族群众多,周人、与周人有传统盟友关系的姜姓族、东方原有对周朝恭顺的土著、甚至一些被拆分的商族人,都得到了分封。

分封运动带来了广泛而持续的民族融合,华夏文明也在这种民族融合中初步孕育。周人传统的与不同族群联婚的习俗,被带到了西周统治的各地,使各族群贵族都进入了联姻的网络当中,各诸侯国上层也因此逐渐融入了周朝的政治同盟和文化共同体,商族也并不例外。

新兴的周文化,是西土周族传统文化和商文化的融合,充满着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的辩证色彩:它继承了商人的文字体系,但部分语言习惯来自周族,继承了商人的“上帝”观念,但又逐渐将其淡化为含义模糊的“天”,严厉禁止商人的人祭宗教,拉远人和神界的距离,拒绝诸神直接干预人间事务,周人谨慎,谦恭,重集体,富于忧患意识,这些都成了新华夏族的样板品格,华夏文明在这里萌生出了新的种子。

特约撰稿人:魏征,兰州大学考古学硕士。

编辑:莉莉周。

商界狂飙!警示与启示 聚焦两点,高启强的故事

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商界的狂飙之星 高启强,他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警示与启示。让我们聚焦于他的两个关键点,深入探索高启强的商业征程。.创业狂人 高启强是一位敢于冒险的创业家,他在商界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决心。最近的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高启强成功创办并领导了一家创新科技公司。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

“好太太”商标权案的启示

文 法人 杂志全 记者 李辽。编者按 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企业法治建设持续发展。对关键领域及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对有再生希望的企业进行破产重组,为推动依法合规治企提供指导和借鉴。本刊邀请法学专家 法律学者 专业律师等,针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解析,以期对企业法治建设与合规管...

夏商周体育史问题的探析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大先秦时代,其体育活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夏商周体育史的探析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 文化和体育传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发展时期,各种体育活动不仅为娱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和价值观。此时的体育传统影响深远,对后代的文化和体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