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靠一个“通”字!萎症案例分享

2023-11-03 11:03:04 字數 1688 閱讀 8329

最近有不少朋友问,对于萎症究竟如何恢复,怎么补也补不进去,有时候甚至反作用。虽然很多人对于萎非常忌讳,谁也不愿意得这个病,但得后还是很严重打击人的自信心。

其实对于痿只需要遵循一个通字就可以,所谓经络一通百通,百病自愈,这里也包括海绵体宗筋。

我之前就有位患者,很年轻,才26岁,前不久刚刚结婚。面诊时,我问他能有啥毛病?肯定是身体棒棒的。谁料到,此人婚后竟宗筋痿弱、振奋失常。

面对这个情况,小伙子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平时身体素质其实很好,而且不抽烟也不喝酒,也没其他的不良生活嗜好,怎么就出这个问题了?为了缓解,期间多次自行购买各种药物来服用,但效果都不好。后来,觉得实在没办法了,于是转投中医**。

刻诊时,问及生活史和现在的身体状态。患者答:吃饭、二便、睡觉,一切正常。身体从前在体检中,也是一切正常。没有任何坏习惯。当然,更没有诸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等肾虚之态。

那患者这样答复,我内心也是疑惑,这怎么还会阳痿呢?于是进行把脉,进一步看诊。把了脉才发现**,患者象弦细,舌苔薄黄,质偏红。典型的一个肝郁化热症。

于是说到:“你呀,就是太焦虑了。越焦虑,阳气越不通畅。我给你缓缓就好了”。于是拟方:柴胡,当归,赤芍,茯苓,白术,栀子,甘草,薄荷。

结果患者服用7剂以后,诸症悉平,生活已经恢复正常。但是为了巩固效果,小伙子要求继续服用。于是在原方基础上,稍作加减,继续投用5剂。最后,患者的妻子在一年以后顺利生下一个女孩。

那具体怎么回事呢?我们来讲下**:

这位小伙子,从症候上看,完全找不到线索。肾虚谈不上,脾虚谈不上,气血两虚更谈不上。唯一特别的,就是脉弦细,舌苔薄黄,舌质偏红。这提示什么?提示肝郁化热了。脉弦细,属肝郁。苔黄舌红,主热。

虽然患者没有易怒、胁肋不适、头晕脑胀、便干尿黄等明显表现。但是他的舌脉,确实提示了这个信息。既然如此,就好理解了∶肝郁化火,患者一身的气机,也就被郁滞了。肝经环阴器。肝经阳气不畅,疏布不及,宗筋得不到濡养,它当然无法振奋。

那小伙子为啥肝郁化火?这就要考虑其性格原因,和婚后最初出现阳痿,过度焦虑的因素了。所以对着这种肝郁导致的阳气不通,就需要清肝去火、疏肝解郁了,眨眼阳气顺利通过去,这不就好了吗。

再看这个方子:

其实就是丹栀逍遥散加减得来的,方中柴胡、薄荷、当归能疏肝柔肝。赤芍能不仅清肝热,还能疏肝活血。白术和茯苓可以健脾,生化肝血以柔肝体。栀子清肝火。甘草调和诸药。

这样一来,小伙子肝不郁了,火也消了,精神放松、焦虑缓解,阳气得到充分地疏布,他应该有的身体功能,就会随之恢复。

其实在临床中,医案中的阳痿患者十分常见。典型的表现,就是比较焦虑、着急、忧心忡忡、心理负担很重,说话语速要么较快,要么吞吞吐吐,半天也说不出一句来。脉象偏弦,舌头偏红。有的人甚至尿黄、便干、口苦。其他方面,比如睡眠和饮食等,有些时候和常人无异。

这种情况,有经验的医家直接就疏肝解郁、清肝火了。因为这种情况患者,一般都焦虑。人在焦虑状态下,什么事儿能干好?就好比运动员,总想着拿金牌,就难免动作变形、技术发挥不出来。只有让他放松下来,才能看到其真实水平。这些都是—样的。

三脉通,百病无 满医治病理念

满医传承人马佳讲述满族传统医药一向是 医 药 并重,因症施 医 对症下 药 终极目的是 药 到病除,医 后无患。满医 满药 的基本形态,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稳定地流传着,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不间断地传承着。满族传统医药在传承方面有两条渠道,主要的和基本的渠道在民间,其次是在官方,即宫廷的传承。宫廷御医在传...

胃病怎么治,三分靠医生,七分靠自己!

从医近年,见过太多的胃病患者,焦虑 无助 易怒 悲观,还有的患者因为吃了太多药,胃病却反反复复,从而直接放弃 酿成悲剧。为什么会这样,其实都和患者的情绪不稳定有很大关系。想要胃病能调理好,除了药物调理,这三点,比吃药更重要。第一,保持好的情绪。首先就是要相信医生,也就是医从性,相信医生能够把问题帮你...

梁维成教授(医生)治疗肾病可靠吗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梁维成教授是一位著名的肾病专家,在肾病的诊断和 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因此可以认为他在肾病 方面的看法是可靠的。梁维成教授,生于年,现年近岁,祖上四代从医,中医世家,原北京公立三甲医院专家被业界誉为 百年梁氏老中医 梁维成教授拥有五十余年中医肾病临床经验,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