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白起为何坑杀40万赵军?其背后真相让人不寒而栗!

2023-11-15 11:19:32 字數 2827 閱讀 3357

常言道,有胜有败,乃是兵家常事。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大将却打破了这一常理。他一生征战37年,未曾一败。他指挥过的战役多达七十多次,攻下的城池七十多座,消灭的敌军数量超过一百万。他就是与王翦、李牧、廉颇并列战国四大名将的杀神——白起。

公孙起,名白起,生于郿邑(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他出生在秦昭襄王贯彻商鞅变法,彻底推行军功授爵制的特殊时期。作为时代的产物,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之上。公元前294年,白起已担任了左庶长。

白起一生中指挥过七十多次战役,其中最为经典的战役有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伊阙之战可以说是白起的成名之战,而长平之战的影响是最深远的,可以说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接下来我们细细的了解这一场敲定战国历史都战争。

长平之战,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之一,也是战国时期最惨烈的一次**。

战争发生在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秦国和赵国为了争夺上党郡而展开了一场大规模战争。

战争起因是韩国将上党郡献给赵国,引起了秦国的不满。秦王派出军队攻打上党,赵国则派廉颇率军救援。双方在长平一带对峙了三年。由于廉颇之前的防守失利以及当下的龟缩战术,加上赵国的军粮**不足,赵王不想再继续耗下去。而秦国这边也消耗巨大,为了尽快取胜,秦国国相范雎使出了反间计。

秦国发重金收买人,在赵国散播谣言,说秦军不怕廉颇,就怕马夫军。赵奢的儿子赵括,赵王听信了谣言,不顾大臣们和赵括母亲的反对派,赵括替换了廉颇担任抗秦统帅。

得知赵括取代廉颇的消息后,秦昭襄王暗中换帅名将白起。

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用诱敌策略,秦军佯装战败,诱使赵军来追。赵括果然上当,率军追到了北部的秦军营垒,秦军坚守营垒,赵军始终无法攻克。白起命令一支部队绕到赵军的后方,又命一支骑兵部队开路,从中间截断赵军主力与南部赵军的联系。

赵军被一分为二,赵括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率领的赵军主力已经被秦军包围,而粮草兹种在南部赵军那里。

秦王得知赵军主力被围后,亲自到河内郡扔掉15岁以上青壮年投入到长平战场,这支队伍起到了阻挡援军和断绝粮道的作用,将赵军结为三段,倾全国之力断绝赵军兵粮46天,军马被吃没后,士兵开始相互残杀。为首的赵括绝望之中,只好再次组织突围,结果被秦军的箭弩射死。那剩下的赵军在群龙无首和粮食不足的情况下,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投降。本以为这样可以保住性命,可白起却直接坑杀俘获赵军40多万人,仅留下240名幼童返回赵国。这也让白起得到了杀神的称号。

在战国时期,各国对待俘虏的政策各不相同。一些国家会吸收他们加入自己的军队,一些国家会**俘虏以换取军费,还有一些国家会为了笼络人心而直接释放他们。然而,白起这次选择了直接坑杀整整40万的降军。这样的行为在当时并不常见,毕竟杀死俘虏被视为不祥之兆。即使是那些被誉为神将的将领也会对此行为三思而后行。

那么白起究竟为什么会坑杀40多万的赵军呢?

其一,是因为粮食问题。在长平之战前,双方已经对峙了几年,两国的粮食补给都已明显不足,而赵国战败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没粮食。秦国当时也仅仅只是比赵国好一点点,但对自己而言还是不够吃。在这种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就更不会,去养敌国的俘虏了。

其二,40万投军属实是太多了,要是收编自己用的话,也是很有难度的,更别提这一些强军,大部分都是有家人在赵国的,即使能收编成,还有有很大几率会被反水了,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其三,白起作为一个秦国的军事家,深刻被秦国法家思想影响,认为战争就应该有杀戮,这是合法的,不必顾及道义和人情,既然上了战场,就应该有随时牺牲的准备。

其四,赵国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国家,自赵武陵王倡导胡服骑射以来,赵国的武将和士兵都积极参与战争,磨炼自己的战斗技巧和意志,形成了一支精锐的军队。赵国的李牧、廉颇、赵奢、赵括等都是杰出的将领,他们在过去的战争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能力和战斗力。因此,如果这40万投降的士兵回到赵国,一旦他们恢复过来,必定会成为秦国的劲敌。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其中也会有秦王的受意,若不是上头的意思白起也不会做的这么决绝。并且这场战争中秦国投入60多万大军,至少30万人**,秦国的精锐部队也受到了重创。

综合上述,既没有足够的粮食来供养俘虏,想收编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坑杀他们,是最简单的选择,白起借此也可以震慑其他国家。

虽然这是当时最好的解决方法,但白起终究是犯下了很大的杀孽,以至于到最后秦王意欲继续攻打赵国,白起将军不愿出兵抗击,秦王一气之下直接赐了一把长剑,命令白起自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白起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在长平之战中曾**过45万赵军,这是我应得的报应。”言毕,白起自杀了,一代战神就此陨落。

而后唐肃宗将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越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使者秦武安军,白起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使哲的只有武。

战争是残忍的,生命的消逝也是不可逆转的,希望通过白起的故事,向大家呈现战争的残酷现实。

白起坑杀45万赵军,这个消息传到赵国后,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生命的消逝。想象一下,这些士兵可能是一个母亲的孩子,女人的丈夫,孩子的父亲,或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的离去,给亲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无助。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并珍惜和平的宝贵。因为只有和平,才是我们生存的最主要目的。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白起坑杀40万赵军 古代战争的残酷与反思

战争历来是人类历史上无法磨灭的一道伤疤,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战国时期堪称最为混乱动荡的年代。在这个时期,名将白起以其军事才华崭露头角,但考古人员近年挖掘的 白起坑杀遗址 揭示了他残酷的一面,令人震惊。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令人瞠目结舌的历史事件,并 其中的历史真相。一 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的混乱。战国时期...

白起坑杀40万赵军 考古人员挖开坑杀遗址,倒吸一口凉气!

考古揭秘 白起坑杀万赵军遗址,令人震惊的历史真相!历史长河中,战争无疑是最残酷的一页。而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赵国与秦国之间的战争尤为惨烈。其中,白起坑杀万赵军的事迹更是令人瞠目结舌。近日,考古人员在对这一遗址进行挖掘时,竟然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诸侯国纷争不断的时期。在这...

都批评白起坑杀40万降卒太残暴,可从他自己角度看,就没错

导语 白起,作为战国时期的一位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功,成为了不朽的英雄。然而,他却被贴上了 人屠 杀人狂魔 等负面标签。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白起的形象,以期对这位历史中争议的战神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正文 大多数人知道白起,是因为长平之战。而且,不是因为白起在此战中展现出来的近乎登峰造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