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真实目的不那么简单,还创造了一门学科

2023-11-20 00:33:31 字數 1872 閱讀 7334

喜欢历史的人、看过《史记》的人都知道,当年尧是要解救百姓于洪水之中,所以让鲧和禹去治水。禹治水的时候,带了很多有才能的手下,当然还有诸神。

他治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考察,就是向幸存的各地山神、各地的人民打听那些地方在大洪水之前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山水。目的是掌握洪水下面的地形状况。

第二步就是设计治水方案。他的核心目的是把陆地上所有的水都排入大海,就要挖掘很多河道来引流。

把这一部分设计好了之后,第三部分才是执行,就是挖掘河道,逢山开山,逢原开堤,把陆地上几乎所有的水引向大海。当然,有一些地方因为海拔很低,或者水量淤积比较大,所以就留成了湖泊。而且一些看起来很危险的湖泊,还修建了堤岸。至今山东菏泽还有一段湖堤遗迹,就是这样来的。

在打听的时候,一边听对方讲述,一边让他的助手伯益把内容记录下来。这些内容后来就被整理成一本书,叫作《山海经》。打听了当时中华大地的所有山水,所以记录的也是整个中华的山水。所以这事实上是一本笔记。

这些笔记就是刘歆整理之后的《山海经》的《五藏山经》部分。而记录的也是山神和百姓的讲述,内容是大洪水发生之前的景象。然而我们仔细看这本书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纵然记录了山水走向和分布情况,但还记录了很多物产。这些物产资料很细致,具体包括矿产、植物、动物和药物等。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史记》所讲的解救老百姓,其实并不是并不是大禹治水的核心目的。核心目的是收税。在洪水之中,一些高山、高原、高地上依然生活着在洪水中幸存下来的人。这些人远离尧的政权。尧所管到的,只是当时中华大地不到一半的土地。人烟稀少,贡奉不足,所以财政也入不敷出。因此,尧希望把更多的百姓纳入到统治之下,向他们收取税付,来支撑财政的运行。

禹深明这一点。所以他记录各地的特产,就是为了给自己治水成功之后制定九州的税赋方案作参考。《禹贡》清楚地写清楚了禹鱼对各地的了解,也告诉我们了,他对九州各地所制定的税赋方案。

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尧已经去世了,由舜来继位。就由舜的政权负责向这些老百姓收取赋税。而在这之前,并没有税赋制度。尧需要什么东西,就直接找各部落去要。禹制定的税赋方案,也是政权逐渐国家化的内涵之一。

因为税赋,也催生了禹另一个伟大的贡献,就是修通了从九州通往舜都的道路。修路的工程师在治水成功的基础上完成的,然而工程量一点也不比治水小。根据《禹贡》的介绍,仅仅是开通的大山,就达到28座。开通形成的峡谷,大多数在今天还能找到。

这些道路组成一个巨大的路网。而修建道路的目的,就是为了各地缴纳赋税的方便。所以,一切其实是围绕赋税这两个字来开展的。

禹非常有才干,而且有很多非常有才干的手下。他对各地收税工作抓得非常紧,每年都要召集各部落的首领到固定的地方,亲自一一核对他们应交和已交的税赋状况。如果不够的,还会向他们索要。

所以他精于计算。也因此他创造了一门计算赋税的学科,用来让大臣们学习并催收。这个学科叫做会计学。会计两个字一直沿用到了今天。这个词语是禹创造的,而这一门学科也是禹创造的。

#火种计划#

恒大暴雷,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真实情况首次公布

恒大暴雷与许家印 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恒大与中国房地产无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毫不夸张地讲,恒大这一恶性事件对我国房地产有着重大影响。然而,房地产又与金融紧密相连,接下来就借助恒大这件事,来剖析一下国内的经济形势问题。在多数专家学者看来,似乎所谓的 雷曼兄弟 时刻又要到来了,或许大家对 雷曼兄弟...

内债真的不是债吗?事情没那么简单,得看债是谁负的

最近财经圈流行一句话 内债不是债,是一种货币现象 这句话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但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内债呢?通过分析日本和美国两个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 内债的本质。此外,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借债主体都可以享受内债的便利。在个人债务和企业债务方面,内债的适用性是有限的。本文将通过分析不同情景下的内债问题,...

内债真的不是债吗?事情没那么简单,得看债是谁承担的

近来,有一句话在财经圈广为流传 内债不是债,是一种货币现象 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对于关注金融和经济的人们来说,内债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将以日本和美国两个经济大国为例,深入 内债的本质还是债务,以及内债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日本作为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债务规模庞大令人瞩目。国债与gdp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