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 15首立冬古诗词,不能错过

2023-11-08 00:35:43 字數 9491 閱讀 9658

明天就要立冬,绚烂的秋眼看将被一扫而空,冬季就要正式到来了。古诗词里的立冬都长什么样?都有什么样的情怀寄托?古人在立冬日都做些什么?都有哪些憧憬和希望?今天我们就来一**竟,在15首古诗词里寻找古人眼中的立冬。

、立冬

唐代 李白(存疑)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怎样?是不是李白的不重要,我们姑且认为就是诗仙的,看这情调,瞧这态度,倒是很有一些太白的气度和情调。#优质作者榜#天儿冷了,笔也冻了,要写新诗,还是算了吧;还不如温温酒,喝它两盅,这不是挺好的,还让我写诗呀,哪有那么多仙气儿?我呢,也就一凡夫俗子,这酒喝好了,也就好啦,哈哈哈!您瞧瞧,这墨里起花儿了,再瞧瞧这月亮,还是我曾经叫它白玉盘那个,今儿怎么这么白,太白,太白了!来来来……跟我喝两口吧,你不是……我朋友吗?怎么还……还不过来,玉盘哪,你……哪儿去了?让我开……开门,出……去一趟,寻寻你呀,我的玉盘……咦……嘘……我那个去,村外都下雪了呀,哦……太白,太白,太白了!再喝两盅……再喝两盅……再……喝它……两……盅!

立冬这天,我们可爱的大诗仙,他……醉……醉……醉了,哈哈哈!我看,这也不……不用“存疑”了,这就是……太白的版权,没……啥问题,还……还存哪门子疑呢,嗨!

亲……,您是不是也醉了?哈哈哈……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代 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钱时是宋**学家,重道而不轻文,诗富诗味,这首绝句就足以看出。诗人用纪实的笔调记录了立冬前一日的感受,诗意盎然。

裯(此处读作chóu),或指床单,或指床帏。一夜起来,诗人顿感清冷异常,已经有点儿破絮的床单冰冷冰冷的,掀起床单,出门一看,哇塞——,台阶上全是红叶,好看,好看,好看哪!不过呢,如此之多的红叶落下,这是冬天要来啦呀,明天就立冬啦!诗人放眼园林,哦哦哦,昨夜一夜间,西风呼啸,叶子全落了呀!哟哟哟,看这一树黄花,金**黄的,还在开着,这么艳丽!我说呀,黄花哟黄花,就只有你,只有你对得起秋哦!

、立冬

明代 王穉(同“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诗人在立冬日客居于他乡,在寺庙里住宿,忽然感到寒意比昨天多了好多。这才想到自己老家的庭院里,怕是秋风已经吹落了树上的老旧叶子了。诗人不说自己想家了,而说自家庭院树上的老旧叶子被风吹落完了,想家之情委婉曲折,耐人寻味。不但如此,结尾说“今宵寒较昨宵多”,自己冷了,难道家里人不冷吗?自己“一点禅灯”,望着半轮月儿,难以入眠,这不就是牵肠挂肚吗?

看看,品品,诗味儿就在这种曲折委婉的续写之中啊!这思念家乡、思念家人的情感,又有谁人知晓啊?好在诗是好东西,就写首诗吧,诗可聊以慰藉诗人的心扉!

、立冬客馆病坐

明代 李英

羁旅立冬时,凄风擗面吹。

病多丝发短,愁怯雪霜欺。

人事频如幻,纵横一似棋。

寒暄何足问,天地总无私。

擗(pǐ),用力使其脱离原来物体。

诗人立冬这一天病坐客馆,感慨良多。在外瓢泼,羁旅难行,暂时寓居在这客馆里,风凄凄凉凉,简直要撕开面皮。多病多灾,头发都已经短了,年纪渐大,心里多了愁,多了怯,总怕被霜雪欺侮。这人事那,幻幻渺渺,纵看横看,都像是一盘棋哪!与人寒暄,都觉得多余,又何须多问!春秋多岁月,天地总无私哟!

立冬病坐,诗人老境孤寒,又兼凄风霜雪,想起往日的一切,顿感人生如梦,世事如棋。该走的都得走,该去的都得去,一切报偿,老天爷都看在眼里,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

、立冬夜舟中作

宋代 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

蛾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范成大是南方人,就是当今苏州人,他写的是南方立冬日舟中所见的景象。人老寒增,泛舟江上,看到了山头的渔樵人家还燃着柴火,水底倒影着打鱼女的灯火;风浪的在微弱灯光的照耀下,千千万万重叠着,岸边的沙滩被一浪一浪地淹没着。打鱼女的面容看不清楚,要等到清晨才能看清。

立冬这一天,诗人在舟中看到的是一个打鱼女。诗人向来关注农人农事,自己已经年岁渐老,感到寒意陡增,就在这样的天气中,打鱼女还在为一家人的生活在水上漂泊,顾不得寒意侵人,继续在劳作打鱼。诗人同情渔樵人家,便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

只有心里装着百姓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诗篇,为范成大点赞!

、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

唐代 元稹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

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

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歌咏二十四节气,元稹竟然还写了这样的组诗,您能想得到吗?而且这仅是其中之一。古人把每个节气又分为三候,冬天的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之后,水渐渐结冰,所以诗人写“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霜降过后,天气就渐渐寒冷,薄薄的冰就慢慢地在清水中凝结了。这个时候,月影已经成了一弯,大雁也没有几行飞向南方去了。田野里的粮食收割完了,厚厚的棉裘衣服也开始缝制。等到三候的时候,也就是野鸡投水化为蜃的时候,即使天儿再冷,日子也就不会太难。

我们谁会想到,那个吟咏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名句的元稹,还在兢兢业业地研究二十四节气,还要写下歌咏二十四节气的诗篇,尽管这些诗篇并不是他的名篇,但他研究学问,歌咏二十四节气时,不忘牵挂百姓生活的情怀,颇可称道!

、立冬

元代 陆文圭

旱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犹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舂。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北方的冬天总是来得早一些,诗人写出了北方边塞的立冬景象。

旱得这么久了,也不知什么时候下下雨,秋深了,慢慢地就要进入冬天了。立冬这天啊,金黄的菊花还带着露珠,红枫的叶子已经随风飘落了。听着寒冷中的号角,边塞上的人哪,思绪仿佛都要随着寒气凝结了。村中的歌谣啊,伴着一声声舂粮的声响,传得远了……天天敞开着篱门,高卧不起,衰老着时光,与那些辛勤的农人相比,我呀真是惭愧之至哟!

有人欣赏这首诗,以为“黄花犹带露,红叶已随风”是秋末冬初的美妙画图,其实不然,这美景在诗人眼里和心里是苦的,是寂寞的,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其实呢,他在立冬这天感慨满怀,生出一缕缕“边思”,这是为什么?诗人又为什么听闻“村歌”与“晚舂”,感到万分惭愧呢?“高卧”一词透露出诗人的意图。他的“边思”很明显了,就是想让自己有价值,而且他认为自己的价值可不是什么“村歌”“晚舂”之类,而是要报国安民,诗人是在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有志难伸的苦闷哪!时间已是立冬了,一年就快要完了,可见诗人的心中有多少期待,有多少憧憬和希望?

、立冬日作

宋代 陆游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这首五言律诗抒发了陆游安贫乐道、陋巷不惭的欣然胸怀。

我们看看他的居所,房室很小,刚刚容得下膝盖伸缩,当然了这是夸张之语,极言其居室小而已。墙壁也很低,才刚刚与肩膀高低差不多。这样的居所,说明陆游与邻居的关系非常友好,并不是高高在上,以官者自居。

我们再看看他的小日子过得怎样?也和百姓没有两样,依然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七月》句)刚刚过了缝制寒衣没几天哪,又到了要开始穿裘衣(当然没有裘衣,只有棉衣而已)的时候了。炉膛内柴火慢慢地一寸寸积累,被子呀也只有一铢(很小的重量单位,如“锱铢必较”)这么点儿重。我们瞧瞧,陆游晚年退居山阴,生活过得就像一般百姓一样清苦啊!可是呢,他一点儿也不觉得,为什么?尾联交代了陆游的生活态度,他平生以孔子的学生颜回为榜样,一箪食,一豆羹,依然不改自己的志向,安贫乐道,随处欣然。

陆游在立冬日,不以寒冷为意,而是抒发自己的志向,我们呢?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代 释文珦(xiàng)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这首五言律诗记录了诗人野外行吟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恬淡闲适之趣。我们来看看,到野外行吟,诗人不在乎什么路途遥远,只是随心所欲,到哪儿哪儿算,重要的是放松心情,尽情地走啊看哪,这一走不要紧,看到的都是美景,真值得描摹下来。诗人说,你看看这美景,天水相接,分不清天到哪儿水到哪儿,仿佛天水混为一体;秋冬交替之际,天朗气清,一望空阔,太适宜出来行吟啦!看那一架彩虹,好似要饮干海水似的;再看那归宿的大雁,一只只飞落到塘坳里,在夕阳的映照下,愈加美好。天色已经晚了,游玩得差不多了,该回去了!得趁着月光走一路喽,这一不小心,出门远了,估计到家敲门时,已经是夜深人静时了。

我们看,诗人是不是一个性情中人,立冬这天竟然能由着性子,走了那么远的路。他说估计要趁着月光回家,说是敲门的时候大概已经夜深了。这话说得委婉,说直白点儿就是——今晚回家,得好好向老婆大人交代交代,估计非得跪搓衣板啦,哈哈哈,您说是不是这样?随性行吟可以呀,可别自找不痛快!

、烟雨馆立冬前一日

宋代 葛绍体

已过重阳种菊花,留连秋色带霜华。

休言明日朔风起,肠断天涯人怀家。

这首七绝明白如话,很好理解。重阳节过了才种下菊花,这菊花好像也在留恋着秋色,经了霜还是这么鲜艳。羁旅不行,滞留在这烟雨馆舍里,明天就要立冬了,不要再说什么朔风吹刮了,肠断天涯的人哪,正在思念着家乡,思念着家人。这带霜的菊花,就像是诗人思念家乡家人的情态。

羁旅乡愁,是古诗常见的主题,这首绝句就是诗人羁旅他乡、思念亲人的心理感受。古人不像我们现在,手机一拨,**通话,即使远隔千里万里,也能对面聊天。手机确实杀掉了一切,那一缕颤动着我们神经的乡愁啊,也被手机杀掉了,最起码弱化了。不过手机有手机的好处,我们一想起家人,立即就能看见,说上几句,多好啊!在这一点上,我们得感谢手机。

、立冬

宋代 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这首七律也是晓畅明白,字词上没有难理解的地方,有点儿语文水平,即可读懂。诗人写了立冬日“冷”的景象。因为“冷”,荷塘里水落,一眼望去,荷叶荷茎已经枯萎;同样是因为“冷”,西风渐渐地变成了北风,呼呼呼地吹刮着。同样因为“冷”,杨树叶子都已经枯黄,但还未落,还显示着一股坚强;还是因为“冷”,白桦树的叶子大半已经吹落,显得有那么一丝优柔。“冷”让门上沾满了霜,冷气仿佛能叫醒骨头样。立冬日,自然天气变冷,不过这“冷”有什么要紧,自然现象而已,对于诗人来说,没啥影响,他反而觉得临窗而坐 ,映着夕阳残照,正好可以读书;再冷了,到了三九天,还打算吟诵一番梅花与雪呢,归来后就着自家的小火炉,冷后取暖,也是一番不错享受!

您看看,诗人多潇洒,你读前半部分,觉得好像是他厌恶冬天,厌恶冬天的冷,可你读完全诗才发现,原来诗人是欢呼冬天的到来,他正好在清冷的冬天里可以做做自己想干的文雅之事儿。真是童心未泯哪,而诗离不开童心(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所主张),这宝贵的童心正是诗人写就此诗的关键因素。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宋代 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诗人所看到的立冬日,下了一场细雨,寒意袭来,但还未结霜,庭院前的树木叶子已经一半黄一半青了。他说,“小春”(指夏历十月)刚刚过去还没有多少日子,就立冬了,再往后,过不了多少时日,就会看到梅花盛开,闻到馥郁的馨香啦!

诗人在立冬日,感到了寒意,但他更多的是盼望梅花盛开,“此去无多日”就可看出诗人的急切心情。

、冬至

宋代 姜特立

老来心绪怯年光,又见春来报一阳。

未必暗添宫线永,只应先引鬓丝长。

看到有人把诗句“又见春来报一阳”的“阳”理解为阳光、光线吗,说是诗人盼望春天到来,简直是胡扯,这样理解与第一句互相矛盾,真让人笑掉大牙了!

第一句非常明白,年龄大了,总是有个心绪,害怕年光到来。这里“年光”是个偏义复词,重点在“年”上,“光”因与“年”并列,“光线”的意思弱化,意思与“年”接近。诗人是说,这一年一年的,太快了,所以他害怕新的一年到来。

第二句顺着第一句,是说立冬了,好像春天就要到来了,因为冬天过去就是春天,诗人怕的就是年光太快。杜甫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说的也是时不我待,时间过得太快了。这里的“阳”是“阴阳”的“阳”,绝非“阳光、光线”之意。

第三句活用了黄庭坚的诗句“宫线添尺余,朝来日未永”,“宫线”是古代宫中测量日影用以计时的丝线,这里明显是说一段时间之内,时日(一天)长短大概是相同,所以诗人才说“未必暗添宫线永”,立冬了,预示着春天就要到来,春分一过,白天的时间就渐渐加长,测量时日的宫线相应地也要加长。

第四句接着第三句,是说不一定把宫线添加多长,应该先看看鬓发有多长,意思是诗人自己一听到新的一年到来,好像自己的鬓发就长长了似的,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因年老而愁苦的心绪。

人老了,总觉得日子太短,就害怕新的一天到来,总是希望时间过得慢一些,再慢一些,这是人之常情。

聪明的家人们、网友们,这首诗第二句中的“又见春来”您理解了吗?

、喜迁莺 立冬

清代 陈维崧

西风忒峭。把似锦浓秋,霎时都扫。

林影添黄,潭痕减翠,易损他乡怀抱。

瓮头索郎未熟,坌口猎徒还少。

燕市畔,渐消寒九九,排当画稿。

那晓。人世事,月令岁华,惯是田家好。

摘菜淹菹,燃糠煨芋,夜火村村打稻。

惆怅年来残夜,催著朝衫偏早。

凭谁说,向茅檐曝背,溪南诗老。

这首词描绘了立冬日的景象和田园生活场景。作者通过写风吹落树叶,林中颜色渐渐变黄,湖水绿意减退等细节,表现出秋末冬初的荒芜和季节更替的无情。同时,词人也描绘了田园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如收获菜蔬、煮粥、晾衣等,反映了农人的勤劳和淳朴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结尾,作者感叹时光流逝,表达了对岁月易逝的惆怅以及对自己逐渐老去的忧虑。

冬天就要来了,田园生活的农人,忙碌的是收获,而词人则感叹的是时光易逝,年华将老。看来有了文化,有了诗情,人往往会更加痛苦,更会感时伤世。

15、立冬舟中即事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一滩一滩复一滩,轻舟荡桨上曾湍。

三秋岭外雨全少,十月邕南天未寒。

露岸苇花明白羽,风林橘子动金丸。

如何连夜还乡梦,不怕关山行路难。

这首七言律诗写了诗人日夜兼程、急欲还乡的急迫心情。首句就用排比复叠的手法展露出还乡的急切,第二句则进一步衬托,虽说是轻舟,却荡上了一层层的急流猛湍,更显出还乡的不易。颔联和颈联集中笔墨写舟中所见,秋末冬初,雨水渐少,十月天气邕南这里还未有多少寒意,河岸上芦苇飘飞,像是鸟儿白色的羽毛,风林里橘子金黄,远看如金色的丸子似的。尾联抒情,为了还乡,连夜赶路,不怕关山重叠,不怕路途难行。

立冬日,诗人舟中即事,写得是还乡的艰难,恨不得长上一对翅膀,飞回家乡,那种急切之情,就在舟中所见,就在一程一程的赶路当中。

古今都有立冬,不同的是,古人的生活条件不同于我们,往往羁旅艰难,漂泊他乡,这些古代的知识分子,又是乡心易动,还又容易感时伤世,感叹时光易逝,所以在他们的笔下,羁旅乡愁、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等就成了惯常表现得到主题。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00首,附诗词解释与赏析(四)建议收藏

酷爱此君心,常将墨点真。毫端虽在手,难写淡精神。宋 刘延世 自题墨竹 刘延世,字玉孟,号述之,临江新喻 今江西新喻 人,宋代诗人,刘敞从子。曾著成 孙公谈圃 我非常喜爱竹子那不凡的胸怀,所以经常会展开画卷 细细研磨,为其画像写真。画笔虽然牢牢地握在手里,但我却怎么都没办法使它那高洁淡雅的精神形象跃然...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00首,附诗词解释与赏析(五)建议收藏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宋 杨万里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吉水 今属江西 人。与陆游 范成大 尤袤齐名,被称为 南宋四大家 共存诗四千二百余首,有 诚斋集 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这时,远处的竹林和...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00首,附诗词解释与赏析(九)建议收藏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清 施闰章 山行 野寺分晴树 施闰章 字尚白,一字配云,号愚山,晚号矩斋。江南宣城 今属安徽 人。清初者名诗人。有 燕台七子 之称,与宋琬有 南施北宋 之名,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者有 学馀堂文集 试院冰渊 等。山野寺庙把林子分开了,山亭好像从晚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