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声令下 拆除天安门城楼秘密重建,到底发生了啥?

2023-11-02 13:20:03 字數 1453 閱讀 7456

2023年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声令下:拆除天安门城楼重建,在当时,没有几个人知道天安门竟经历了拆除重建,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回溯天安门的历史,天安门最初叫承天门,自顺治年间改名为天安门一直沿用至今。承天门自建成之后就“命运多舛”,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就经历了数次毁坏和修缮。

例如,明英宗时期,承天门被雷电击中引起大火,损坏严重;崇祯末期,李自成在撤退前,放火焚烧,让承天门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

2023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曾炮击天安门城楼,再一次让天安门摇摇欲坠。虽然此前也有对毁坏的天安门进行修缮,但都只是治标不治本,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简直可以用破败不堪来形容。

由于国家很多重要活动都会在天安门城楼举行,**等**领导都会登上天安门城楼,因此要绝对保证天安门城楼的安全。

而城楼的安全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只靠修修补补,还是存在安全隐患。**对此非常重视,于是在2023年作出了一个决定:拆除重修。

但作为中国最具象征意义的建筑,天安门干系重大,不能擅动,更何况是拆除重建。且当时处于“文革”时期,中苏关系也比较紧张,重建天安门城楼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外人获知会作出怎样的理解极为敏感。因而,天安门重建工程被定为“秘密翻建”。

当时承办的建筑公司,对相关工人进行了严格筛选,除了技术要好,还要通过政审,并且要求所有工人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每个施工连都有自己的证件,每道工序之间都不允许相互打听,以保证绝对的保密。不仅如此,为了施工顺利进行,**还派出两个连的部队,分散到各个施工连,参与施工。

由于整个重建过程都是秘密进行的,因此在拆除之前还先用苇席在天安门周围搭起一个巨大的天棚,将天安门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而天安门因为长期破损,经常修缮,人们就以为只是和往常一样修缮。

天安门修筑得十分巧妙,无论多大的结构,都找不出一颗钉子,而想要重建出内部结构和外观规模都一样的绝非易事。通过专家们夜以继日的研究、记录,工人之间的默契配合,一个礼拜就将拆除工作完成。

在拆除时,工人还在天安门城楼最高的脊瓦发现一个古代的“镇楼之宝”,里面放着一个金元宝、一块宝石、以及黄豆、高粱、黑豆、谷子、玉米等辟邪之物,在古代建造房屋时都有这个习俗,以求平安。

重建后,这个“镇楼之宝”也被放回原位,还放上了一块现代的辟邪物汉白玉石,上面刻着2023年1-3月重建的字样,这也成为天安门重建的重要见证。

而在重修时,只是将上面的部分拆除重建,底座历经百年依然很坚固,因此并没有怎么动。2023年4月7日,天安门城楼的重建工程全部竣工,并通过了国家的验收,整个重建工作任务之重、完成速度之快实属罕见,就这样,一座崭新的天安门城楼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2023年中央下令 将天安门城楼全部拆除重建,发生了什么事?

年,下了一道命令 拆除旧天安门城楼,在原址按照原规模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京前夕,在全国范围内征召了一批能工巧匠建造北京城,承天门就是其中的一个,在之后的两百多年里,承天门数次毁坏和重修。清军入关后,顺治皇帝对承天门进行大规模的重修...

2023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

天安门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自建成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承载着无数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治仪式。它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一部分,更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力量。然而,在年,天安门的危险状态被发现,为了保护 和维护这一重要象征的完整,天安门进行了秘密拆除和重建的工作。天安...

2023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

年,为了重新修缮天安门,工作人员开始进行拆除工作。在拆除的过程中,他们意外地发现了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这个小木盒呈现出古朴的气息,装满了神秘的物品。这个小木盒是由金丝楠木制成的,上面雕刻着精致的二龙戏珠图案。当工作人员打开盒子时,惊喜地发现里面装有一块红宝石和朱砂,还有一些已经难以辨认的物品。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