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亏损不断,科技公司盯上了AI智能学习机

2023-11-01 17:53:32 字數 3785 閱讀 3339

大模型的「战火」,烧到了教育硬件行业。

2023年10月17日举办的2023世界大会上,推出了小度青禾学习一体机,将大模型技术、教学方法和个性化教育结合,致力于成为孩子一对一的ai家庭老师。

第二天,阿里旗下天猫精灵也推出了真智能大屏护眼学习机z20,兼具大模型和多模态ai感知能力,可以承载「精准强化」和「自主探索」两种学习方式。

和阿里相继推出ai智能学习机绝非偶然。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政策的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日渐成为教育行业的新潮流。科技公司正积极布局的大模型技术,恰好契合了教育信息化的时代需求。

而随着双十一的来临,经主播带货,学习机也确实拥有空前的热度。2023年10月28日,「北大才女」 刘媛媛在抖音带货学而思学习机,售价5199元,尚未讲解结束,就被消费者抢购一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整体而言,由于**不菲、在教学上的价值尚未被家长普遍认可,目前泛ai终端的渗透率并不高。这或许也意味着,ai智能学习机很难成为科技公司大模型打通商业闭环的理想终端。

科技公司之所以纷纷「跨行」,切入教育赛道,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政策的推动,教育信息化行业正飞速发展。

当前,中国教育产业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的背景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

互联网、ai等技术成熟催生出的教育信息化,具备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等优势,因而可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比如,因教育资源有限,传统教育模式或许很难照顾到贫困、生理缺陷、语言阅读障碍等学生,反观规模化的ai技术则可以低成本地给这些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助教学,进而填补教育鸿沟。

正因为看到教育信息化拥有上述优势,有关部门正积极推动相关产业发展。2023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显示,「因应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

无独有偶,**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进一步明确表示,「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

一方面,教育信息化行业可以实现教育平权,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相关产业拥有极为高远的想象空间。中商产业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2023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从2947亿元增长至472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9%。预计2023年,相关市场规模将达5573亿元,同比增长8.28%。

由于本身就处于信息化赛道,趁着教育信息化行业蓬勃发展的热潮,诸多互联网、科技企业其实早已开始积极布局教育信息化相关业务。

早在2023年,就发布了教育大脑3.0,基于ai、大数据和云计算,赋能教育产品和教育场景。至于阿里,在疫情期间,更是靠钉钉教育服务,满足了广大学子「停课不停学」的需求。

2023年以来,伴随着chatgpt爆火,诸多科技公司都已开始积极布局ai大模型相关产品。

2023年3月16日,发布了大语言模型、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一个月后,阿里也推出了一个超大规模的语言模型「通义千问」。

2023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披露的数据显示,国内已经发布了79个大模型,堪称「百模大战」。

诸多科技公司纷纷紧锣密鼓地布局新技术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由于大模型的训练成本异常高昂,目前大部分大模型相关企业都面临亏损的困局。

openai披露的数据显示,gpt-3的知识来自3000亿单词的训练语料库。国盛**测算,gpt-3训练一次的费用约为140万美元。《财富》杂志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openai亏损5.45亿美元。

不止opneai,《华尔街**》报道,微软首批生成式ai产品中的github copilot也深陷亏损泥潭,该业务每个月向使用者收取10美元,但平均每个月在每个用户身上还要倒贴20美元,有些用户甚至高达80美元。

尽管国内的大模型相关企业并没有详细披露自家大模型业务的具体财务数据,但在当前的形势下,大部分企业或许也都难以实现盈利。2023年10月25日举办的高通峰会上,荣耀ceo赵明就点评道,「今天还没有谁说网络大模型已经是盈利的,因为算力的消耗还是太多了」。

在此背景下,诸多科技公司自然需要不断探索前沿的业务模式,以打通大模型商业闭环。比如,华为盘古大模型致力于政务、金融、制造等行业;的文心一言也积极和车企展开合作,接入长安、吉利、岚图等车机中。

由于此前部分互联网企业在教育信息化赛道有一定的积累,教育硬件自然也成为相关企业ai大模型落地的关键一环。也正因此,最近一段时间,、阿里等企业紧锣密鼓地推出ai智能学习机产品。

尽管政策端正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但ai相关终端的市场表现其实并不十分亮眼。

艾瑞咨询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教育市场规模为5825亿元,泛ai产品的市场规模仅为211.1亿元,渗透率仅为3.6%。

在此背景下,部分教育企业的ai相关终端业务也难以斩获亮眼的业绩。以读书郎为例,2023年上半年,其营收为1.26亿元,同比**52%,其中学生个人平板营收1.04亿元,同比**55%。

无独有偶,2023年上半年,科大讯飞营收78.42亿元,同比**2.26%,其中教育产品和服务营收22.85亿元,仅同比增长3.63%。

之所以中国教育行业泛ai产品的渗透率不高,一方面是因为相关产品的**昂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ai在教学上的价值尚未被家长普遍认可,直接付费意愿不强。

以小度青禾学习一体机为例,该产品的零售价高达9999元。如此高昂的费用,对比普通家教并不具备吸引力,更何况,ai智能学习机的效用还没有得到市场层面的有力印证,广大家长自然很难接受相关产品。

事实上,正因为消费者市场的反馈不理想,部分教育企业甚至开始另辟蹊径,希望通过ai智习室,盘活自家ai学习机的利用率。

一方面,ai智习室是教育企业在智能硬件设备、教育信息化等领域经历多轮技术沉淀和市场检验后的「资源集合体」。所谓的「精准学、精准提升」等概念在几年前才初具雏形,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使得ai智能辅学逐渐呈现出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最终落地到ai智习室这一产品上,则使得学生可以脱离真人老师在ai的辅助下进行学习。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校外学科培训受「双减」政策严格限制,c端补课意愿不减,一时间释放了大量需求。ai智习室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校外补习」的平替,也成为一些机构转型的缓冲地带。

2023年8月9日,读书郎2023年ai智习室项目招商会召开,全国共35个运营中心与读书郎签约。据悉,读书郎的ai智习室提供线下学习场地,学生可通过读书郎平板在个性化精准提升系统学习。

虽然ai智习室的商业前景难以**,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纯粹意义上的ai智能学习机业务,目前还难以打通商业闭环。

总而言之,科技公司不约而同地推出ai智能学习机产品绝非偶然。一方面,这些企业看到了教育信息化的热潮,自家的大模型技术十分契合时代的需求;另一方面大模型业务亏损的现实,也要求科技公司需要积极探索商业闭环。因此,ai智能学习机成为教育行业的一个风口。

但问题是,受限于**和认知,ai智能学习机的市场接受度很有限,本行业内的玩家都需要不断探索其他业务模式,以推广相关产品。

这似乎预示着,科技公司希望借ai智能学习机打通大模型商业闭环,并不会如理想般顺遂。

#今日星座运势#

阿里云助力中国科技企业,大模型公司强势崛起

月日上午,云栖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盛大开幕,此次大会旨在 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最新进展和趋势。阿里巴巴集团创始合伙人 董事长蔡崇信在会上发表了重要演讲,他指出,目前中国 的科技企业以及超过一半的大模型公司都选择阿里云作为他们的云服务提供商。蔡崇信的这一声明,再次强调了阿里云在中国科技行业的重要...

科技巨头集体放大招,AI大模型竞争全面升级!

年,中国迎来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竞争的新篇章。讯飞 腾讯等知名企业纷纷公开亮相其研发的ai大模型,为个人和产业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这些大模型,以其强大的智能推理能力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正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近期,科大讯飞推出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发布文心一言,商汤公司公布商量sensech...

科技如何赋能保险主业?AI大模型影响多大?中国太保详解

随着新一轮ai浪潮汹涌而来,金融 科技呈高速融合趋势。作为科技应用最前沿的金融业态之一,保险行业如何推动科技对主业赋能?如何看待大模型技术带来的深远影响?近日,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组织的 了解我的上市公司 走进蓝筹 系列活动走进中国太保罗泾数据中心,中国太保集团副总裁兼太保科技董事长俞斌 集团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