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自幼贫困,努力学习,终于改变命运

2023-11-27 21:30:10 字數 930 閱讀 4489

欧阳修,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文学思想,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的故事不仅令人敬佩,更能够激励人们追求梦想,不断努力。

欧阳修的童年时期,家庭贫困,他的父亲在他四岁时便离世了。由于家境贫寒,他无法上学,也买不起文具。但是,他的母亲郑氏用获草杆当笔,把沙子铺在地上当纸,教他认字。这种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打倒欧阳修,他以极高的专注力和自学的本领,开始向书本学习。

他十岁那年,已经具备了自学的本领,开始向亲友借书阅读,对于重要的内容,他会亲自抄写下来。读书之余,他还会练习写作。

欧阳修曾经说过:要写好文章,离不开“三多”。所谓“三多”,就是:多读优秀作品,多练习写作,多和老师朋友们商讨。

他的写作态度非常严肃,每次写完一篇文章,便贴在卧室里的墙上,随时看,随时改,直改到自己认为毫无缺点,才肯拿出去。他的妻子曾经劝阻他:“何必自讨苦吃呢?又不是小学生,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他笑着回答:“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啊!”

欧阳修通过自己的认真创作和大力提倡,开展了一个蓬蓬勃勃的古文运动,扫除了五代以来浮艳的、艰涩怪僻的文风,建立了平易流畅的文章风格,对宋代及其以后的散文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尽管生活贫困,但欧阳修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有为实现梦想而奋发的毅力。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永远属于有远大志向并为之不懈努力的人。让我们效仿欧阳修的精神,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为自己的未来插上翅膀!

千古伯乐 欧阳修

在当时,官方使用的是骈体文,讲究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却难兔因为迁就形式,影响意思的表达。欧阳修不喜欢这种文体,他欣赏的是唐朝文学家韩愈提倡的古文。据 欧阳修年谱 记载,欧阳修少年时家中贫穷,只能借别人的书抄写朗诵。一天他借到了韩愈的六卷文集,发现这些文章文字洗练,言之有物,立刻爱不释手。可是为了应付...

仕途坎坷 欧阳修

欧阳修不但文采出众,而且直言敢谏,深得宋仁宗的看重。宋史 记载,宋仁宗曾当面赏赐欧阳修五品官服,并向其他臣子大力赞扬欧阳修。还特别下令让他不用经过考试,直接担任 知制谐 的职务,成就了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可欧阳修不仅是个查漏补缺的直臣,还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他清楚当时朝政积弊在于机构臃肿,就支持他的忘...

欧阳修的牡丹情结

欧阳修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不仅与韩愈 柳宗元 王安石 苏轼 苏辙 苏洵 曾巩并列为唐宋八大家,而且还跟韩愈 柳宗元 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是苏轼的恩师,他的最高级别的粉丝是乾隆,所御写的南京 瞻园 二字,就是乾隆皇帝根据欧阳修 瞻望玉堂,如在天上 诗句而命名的,如今成了瞻园永远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