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中国最好的大学”仅存八年,却影响了中国八十多年

2023-11-02 05:23:44 字數 3759 閱讀 2427

86年前,也就是2023年的11月1日,没有举行任何始业仪式,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课。

上午9点多,师生们听到一阵阵刺耳的空袭警报,但大家没有躲避,实在也是无处可躲。

2023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教育部令清华、北大、南开三校于长沙筹办临时大学,这所长沙临时大学正是我们熟知的西南联大的前身。

然而长沙临时大学开学未到一个月,长沙就遭到日军的大轰炸,**甚众。其时,上海已被占领,沿海各县市相继沦陷,随着局势不断恶化,长沙临大已不能维持正常教学。

为了保存中华民族的教育和文化命脉,长沙临大决定西迁昆明,并在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为找到一张安静的书桌,一群十**岁的青年学子徒步南迁,踏上了一段在中国教育史上赫赫有名的“长征之路”。

68天,徒步3500里,横跨三个省。年轻的学子们穿上军装、打上绑腿,亲手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也目睹百姓真实的生活状况。

贫穷落后的乡村与山区,才是这个风雨飘摇、多灾多难的国家最为广阔且深刻的一面。

吴宝璋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那个时代考取北大、清华和南开的人数少之又少,是中国知识分子当中很金贵的一部分。相当一部分学生从来没走过那么远的路,没接触过中国社会最底层的情况。在西南地区,他们看到有人抽鸦片烟、种罂粟,看到宗教信仰、求神拜佛,沿途碰到土匪,遇上急流险滩,一路上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他们看到日寇的侵略,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状态更加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于是下决心,“我们能够到大后方来读书,今后要努力地学习。”。

2023年的4月下旬,几乎所有联大师生均成功地抵达了昆明。西南联大的故事正式展开。

跑警报。2023年,昆明当时作为中国大后方的重要城市,抗战支前的重要基地,是日军轰炸的重要目标。一时间内昆明城变得千疮百孔,弹坑累累。

跑警报”成为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

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曾在西南联大修读中国文学系。

多年后他以幽默风趣的笔法写下散文《跑警报》,生动地记录了他与老师同学在战乱中躲避日军飞机轰炸的故事:

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也有叫逃警报或躲警报的,都不如跑警报准确,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唯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李良驷 西南联大学生:

我们提前上课,中间十二点,一点,两点,这个时候就跑到山上去了。等到解除警报,大概三点多钟、四点钟又回来上课,所以对于上课不大有影响。

张怀德 西南联大学生:

我们上课的时候有个口袋,叫疏散袋。我们上课时候的书、笔记本,就装在这个袋子里面。这个袋子就挂在椅子的后面,警报一来,大家就跑警报去了。人躲在防空壕里面,但是我们还看书,因为你不看不行,时间太少了。

坐茶馆,为读书。

茶馆,是联大学子们不得不去的“好地方”。

胡邦定 西南联大学生:

昆明一下子人口增加那么多,电力不够,宿舍灯光暗淡,你不可能在那儿看书,那时候没有办法,只有两条出路,一条是抢图书馆,一条是坐茶馆。

李良驷 西南联大学生:

就买一碗茶,不到一角钱,一碗茶他不断地给你加水。一个桌子几个人可以一个坐一边,可以讨论,可以自己看书。他有个灯,那个时候我们叫煤气灯,很亮,大家都可以看书了。

王景山 西南联大学生:

泡一杯茶喝一天,老板娘也无所谓。临吃饭的时候告诉老板娘我这杯茶别收,我吃完饭还接着来。

沈克琦 西南联大学生:

学生学习都是很认真的,第一考上西南联大就不容易,大家很珍惜这个机会。第二,大部分同学真想学习。当时生活条件困难,住的很挤,四十个人住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十个窗户,一边五个,每个窗户底下是两张双层床四个人。

街边老百姓人家把门打开,一间屋里放几张桌子,再放一个炉子,烧上开水,一张桌子边坐着三四个学生,一坐就是一天。

西南联大校门前的那几条小街上,八年里,日复一日的,便是这样的光景。

百家争鸣。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对于校局,则以为应追随蔡孑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谓新旧,今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之机会。”

在他的领导下,西南联大的教授们个性独具,识见卓越。

外文系主任叶公超先生有着非凡的语言天赋,每学期开学会在黑板上写出一句英文,i am very well,然后让学生大声读上一遍,他立刻就能判断出学生的籍贯;

文学院院长冯友兰先生授课时从不带任何讲稿,凭记忆随意引证斯宾诺莎、黑格尔和杜威,就像引用孔子、孟子、荀子、墨子一样;

被誉为“教授中的教授,大师中的大师”的陈寅恪先生,据说能用十三种文字进行阅读。作为资深的历史学家,20世纪中国学界的顶尖人物,他的课甚至吸引了诸多教授前去旁听。

王景山 西南联大学生:

陈寅恪有几句名言叫做,“过去的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代的人讲过的我也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也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我也不讲,我只讲我现在要给你们讲的”。每一讲他都有创新,都有独立的见解。似乎所有的西南联大的教师本质上都是这样,要把自己不断创新的研究成果拿出来给学生。他们这种精神,薪火相传,影响了我们一年又一年的联大学生。

当时的西南联大学子,后来的著名翻译家许渊沖先生,在多年以后对大师们上课的场景仍旧记忆犹新。

许渊冲 西南联大学生:

闻一多讲《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他一边讲一边摸胡子,讲到日本侵略使我们离乡背井,连杨柳都舍不得我们离开。我们希望抗争胜利,即使“雨雪霏霏”、历程艰难。结合政治,语言既讲得好,又有思想性,说话很清楚。

罗庸讲唐诗,印象最深的是《登高》,他讲得好啊,当时日本打来,北京、上海、南京都被占领了,这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但是我们中国文化长河还是不会断的,我们还是要“不尽长江滚滚来”。

钱钟书教我一学期,给我最大影响就是他能够化平凡为神奇。他是把科学艺术化,把散文诗化,我认为钱钟书最大的本事在此。

西南联大培育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2位两院院士和100多位人文社会科学大师。

西南联大诞生在战争中,仅存八年,却影响了中国八十多年。

是山河沦落处,也是群星璀璨时。它的故事仍在传颂,它的精神仍在延续。敬请收看凤凰大视野《青春洗礼——抗战中的西南联大》。

编辑:yii、漪宁。

中国超好的3所“工业大学”

在中国的工科领域,有三所工业大学一直以来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它们分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首先,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其强大的工科实力和卓越的学术声誉而闻名。这所学校在建国初期就开始在工业领域崭露头角,发展至今,其工科实力仍然在全国数一数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优秀学科包括机械工程 控制...

我国最年长的12所大学的详细分点

中国的教育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传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许多大学已经见证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下面将介绍我国最年长的所大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们的特色和影响力。武汉大学是我国最年长的大学之一,成立于世纪年代初,已有年的历史。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武汉大学以其优秀的...

中国影史第八!张艺谋的“最大败笔”,被41亿的《满江红》救了!

满江红 张艺谋的突破与成功。电影 满江红 自上映以来,凭借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精彩的剧情,成为今年春节档最受欢迎的电影之一。这一成绩不仅在于票房的亮眼表现,更在于对历史人物岳飞的创新演绎,以及对家国情怀的真挚表达。这一部影片的成功标志着导演张艺谋在喜剧领域的突破与巨大进步。回顾张艺谋的导演生涯,他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