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北方民窑的发展

2023-11-29 00:20:07 字數 5454 閱讀 3210

#三分钟讲文化#

宋代是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期,主要表现是官、民两大系统都蓬勃发展。

宋代民窑有八大系统,正好以长江为界,北方四个,南方四个。

北方是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四个窑系。

南方是饶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四个窑系。

磁州窑。

瓶梯形小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收敛。

通体白地黑花装饰。

肩部绘两层纹饰,上为双层俯莲瓣纹,下为朵花纹;腹部绘主题纹,饰缠枝花纹。

腹下部亦绘朵花纹;胫部绘双重仰莲瓣纹,与肩部纹饰相呼应。

各层纹饰之间以粗细弦线相隔。

磁州窑的画师以豪放洒脱的笔触将花卉形象表现为介于写实与图案化之间的一种纹饰,将植物繁盛的生命力刻画得淋漓尽致,加之采取黑白强烈对比的装饰手法,使磁州窑白地黑花瓷器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力。

古董琐记》磁州窑20世纪初才被西方人霍布逊命名,是北方民窑最大的主力军。

磁州窑历史上没有记载,是因为今天看到的关于陶瓷的宋代文献,大部分人都是南宋人写的,例如陆游、周密、叶寘(zhì)、周煇(huī)等都是南宋人。

南宋人对北方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因为南宋时期北方是金人统治。

明朝曹昭《格古要论》:“磁州窑出于河南彰德府,瓷器好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价高于定器。”

河南彰德府”:今天的河南安阳。

无泪痕”:指定窑釉面上有流痕,很像流泪的痕迹,磁州窑没有。

素者”:没有花的,比定窑卖的还贵。

磁州窑的窑址主要在晋冀鲁豫这个辖区内(今天山西、河北、山东、河南这四个省之内)

磁州位于河北和河南的边界(历史曾属于河南,后来被划分为河北,就是今天的河北磁县)

磁”是“磁石”的磁。

景德镇陶录》记述“磁土”是烧瓷器的原料。(磁是吸铁石的磁石,烧不了瓷器。由于这段记载,到今日,日本、韩国、朝鲜写汉字的瓷器,都写磁石的磁,写“磁器二字。)

磁州窑是北方最重要的窑口,历史上大量出土,一直延续到明清,从未间断。

它最重要的两个窑口,一个在观台,一个在彭城。

磁州窑几乎囊括了北方所有的窑口。

实际上北方窑口非常多,只是在学术上没有划分。人们一般把北方广袤土地上所有烧造民间用瓷的窑口,统称为磁州窑。

主要的窑口有河北的彭城、邯郸,河南的鹤壁、当阳峪、扒村、登封、密县、鲁山,山西的介休、霍县、浑源,山东的淄博等。这些地方所烧造出来的瓷器都可以统称为磁州窑系,是北方最大的窑系。

俗话说“磁州窑是个框,看不明白的都往里装”。

磁州窑的装饰手段大致有三种。第一种就是运用刀和竹这种硬器刻划。第二种是用软笔绘画,直接往白胎上画。第三种是软硬兼施,一块用。

化妆土。烧造磁州窑的原材料没有景德镇的高岭土那么好的瓷土。

于是为了烧造出很好的陶瓷,磁州窑发明了一种工艺叫“化妆土”。

先把瓷器做好以后,把黑、灰、黄的胎不好看都先刷上一层白粉,然后再罩釉,这层白粉就叫化妆土。

化妆土的出现是磁州窑对陶瓷工艺的巨大贡献。(现在化妆的粉底就是从化妆土学来的,本意是为了遮丑,后来时间长了,就发展成了一项技艺。)

化妆土的出现使磁州窑千变万化,众多色彩也就出现,绿的、黑的、黄的、孔雀绿的。

最典型的磁州窑是白地黑花,非常强烈的视觉感受。

磁州窑的特征主要是率真、粗犷,体现了民间的情绪,没有约束,不给自己定规矩。正是这种没有拘束的陶瓷工艺使北方的磁州窑陶瓷变得丰富多彩。

闻风而动,要有理性、执行力)

文字装饰。磁州窑的文字装饰是其他窑口非常罕见的,除了唐代的长沙窑以外,最重要的用文字装饰的瓷器就是磁州窑。

这种书写的文字,表明宋人的一种哲学。

例如有的瓷枕写的“忍”字,北宋和南宋整个政治格局就是忍的格局。

宋人的哲学反映到瓷器当中,就是“忍”,祈求家国永安。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著名的北宋磁州窑瓷器白釉文字枕上面就有“家国永安”这四个字,带有确切纪年,熙宁四年(1071)。

宋代以文治天下,赵匡胤看惯了五代十国的杀戮场面,愿意以文治理国家,所以宋代版图变得很小。

宋枕。宋代瓷枕是宋人日常生活用具。

瓷枕刻字有“众中少语,无事早归”“为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现今科技发达,情感反而没有古代那么浓。唐代有大量送别诗,表达古人的思念。

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俗语“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宋代人,尤其是在民间,在瓷枕上的大量书写,其实只是一种感情的宣泄。

古代人枕硬枕头是有传统的,史书记载有一种枕头叫“警枕”,警醒的枕头。

宋枕的造型丰富,有动物形的,比如狮枕、虎枕;有人形的,比如孩儿枕、仕女枕;有几何形的,比如长方、八方、椭圆、银锭、腰圆、鸡心、云头等各种随意造型。

瓷枕上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比如著名的瓷枕画着一只熊,拴着一个链子(马戏团的熊),熊画的非常可爱,圆墩墩的。

宋枕还有反映当时宋代民间生活画面,比如垂钓、蹴鞠(踢球)。

枫桥夜泊》瓷枕。

宋枕中有一个仕女枕,上有“叶落猿啼霜满天,江边渔父对愁眠。”

与唐朝张继《枫桥夜泊》非常接近。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叶落”表示深秋。

月落”日升,表示早晨。

猿啼”: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江边渔父对愁眠”:深秋打不着鱼,江边打鱼的渔夫发愁。

西游记》瓷枕。

西游记》**明朝成书,但《西游记》的故事始于南宋,史实在唐代发生。

两个画《西游记》故事的磁州窑瓷枕一个藏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一个藏在广东省博物馆。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的《西游记》瓷枕上面没有沙僧,就三个人,孙悟空、猪八戒、唐僧。

广东省博物馆的《西游记》瓷枕上是四个人。

西游记》经过民间演绎,到南宋时形成故事,比吴承恩的**早了200多年。

梅瓶。宋代典型瓷器梅瓶是装酒的。

例如上海博物馆藏的梅瓶上有“清沽美酒”“醉乡酒海”。

观复博物馆收藏的磁州窑梅瓶上有“武陵城里崔家酒,天上应无地下有”。

耀州窑。耀州窑是北方最重要的青瓷窑。

北方烧青瓷不如南方,但耀州窑是宋代北方重要的青瓷。

耀州窑的颜色呈橄榄绿,这种深沉的颜色跟北方人的性格有关。北方人喜欢的东西颜色都比较重,显得深沉。

陆游《老学庵笔记》:“耀州出青瓷,谓之越器,似以其类余姚县秘色也。”史料记载耀州窑曾做过贡瓷。

耀州窑发现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在陕西铜川发现窑址。

耀州窑的工艺特征。

耀州窑的瓷器上有纹饰,大部分纹饰是动刀刻出来的,北宋鼎盛时期的耀州瓷是“刀刀见泥”,入刀角度是斜的,一刀下来,必定见泥。

耀州窑由五代、北宋、金,一直到元,都在烧造,但它整个工艺过程呈现一个衰落的趋势。

五代的耀州窑都是凸雕,整个纹饰凸起来。北宋时期开始阴刻,到了金代是线刻,甚至是素器。

它的工艺是由复杂到简化的过程。所有的陶瓷都是这么一条路。简化工艺是为了节约成本,提高产量。除非宫廷用,不考虑成本。只要走入市场,就一定要考虑工艺简化,提高生产力。

倒流壶。耀州窑的倒流壶是先把壶倒过来,水从壶底下灌进去,灌满以后把壶正过来,水从壶嘴里面倒出,下面流不出来。

但是倒流壶不能用来沏茶叶,容易堵塞。

倒流壶当时是一种玩具性的壶。20世纪70年代在陕西发现,现在作为国宝在陕西省博物馆展出。

民窑钧窑。官窑系统中有钧窑和定窑,北方民窑系统也有钧窑和定窑。

钧窑跟其他窑口相比,烧造比较简单。

耀州窑需要刀刻,刻需要技术。钧窑对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

钧窑烧造范围非常广泛,钧窑以河南禹县为中心,向四周蔓延,南至浙江。

北边到山东、山西、内蒙古和东北地区,都发现不同程度的钧窑,他们的胎质有铁黑、深灰、褐黄、咖啡,乃至白色。

可见钧窑在北方是随意烧造。

钧窑使用的乳浊釉遮盖力比较强,所以钧窑对胎体的要求不高。

在北方广泛地区,民窑的钧瓷都是烧造碗和盘等大量民间用品。宫廷的钧窑大部分是用来陈设的,比如花盆、花觚,是为了观赏。

钧窑历史上的地位不是最高,清末民初的时候突然被提高。当时出现了“钧窑挂红,价值连城”“家有万贯,不值钧瓷一片”等话语。很多瓷片被人用来镶制腰带或者钧瓷挂屏。

钧瓷的整个发展脉络是颜色由红到蓝,由精致到粗糙的一个过程。元代以后,钧瓷上的红就彻底消失了。

民窑定窑。定窑有官窑和民窑。在宋代白碗给人的感受很强烈,白瓷一开始是贵族使用,唐代是皇帝使用。

定窑的孩儿枕,造型非常漂亮生动,是定窑代表性的产品。

定窑出现之后,类似定窑的仿制产品就开始出现。

中国人很喜欢仿制,愿意追逐好的商品。

当时仿制出来的瓷器并不白,称“土定”。

还有“粉定”“南定”。

南定”就是南方仿的定窑,例如江西景德镇、安徽繁昌都有白瓷出现。

定窑白瓷在北宋初期的烧造技术已达到成熟。定窑在北宋早期的装饰工艺复杂,雕花都是凸雕。

北宋中期变为阴刻,工艺程序开始简化。

定窑到金代以后,变为印花。最后直接素瓷。

民间的定窑有其他品种,黑定、紫定、绿定,带刻花的、仿磁州窑系的等。

紫定,是一种酱色,有点像赭石色。

耀州窑也有类似的颜色,称之为红耀州。(因为古代瓷器烧出红色比较难,所以稍微接近的颜色就叫红色)

宋代北方民窑的优良品种大多集中于北宋时期。这和当时的政治形态、政治格局有密切的联系,不可分割。

宋室南迁后,北方被金统治。金的文化背景与汉文化有差异,所以金代的北方民窑质量普遍下降。

宋代北方民间陶瓷的一个中心特点就是率真粗犷,生活气息浓郁。

宋室南渡以后,中国陶瓷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官窑瓷器的历史与文化 北宋时代的特色”

中国瓷器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工艺而著名,而北宋时期的官窑瓷器更是陶瓷史上的珍品。为了深入了解北宋官窑瓷器的产生时代背景,本文将 北宋时期的社会 文化和技术因素,以揭示这一珍贵陶瓷的诞生故事。北宋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稳定和社会繁荣的时期。这个时代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政权强大...

新进展!我国科学家揭秘宋代建窑兔毫釉制作工艺

故宫博物院雷勇博士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魏向军教授和牛津大学伍德教授等多位学者日前联合署名发表了 揭秘 中国 古代富铁黑釉中 feo晶体稳定存在的秘密 铝掺杂技术 揭示了铝掺杂对于稳定富铁黑釉中 feo晶体的重要作用,并指出银兔毫釉 feo中具有尺寸统。一 产率高 取向性好的晶体结...

“北宋汝窑瓷器之美 宋人设计理念的探究”

北宋时期,中国陶瓷制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汝窑瓷器成为当时的代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而著称。在这个时期,汝窑瓷器的制作经历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革,其中包括宋人的设计理念,这些理念对后来的陶瓷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深入 北宋汝窑瓷器以及宋人的设计理念,揭示这段历史在陶瓷制作领域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