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曾经睡过的稻草铺

2023-11-15 17:05:32 字數 2156 閱讀 5176

[说文解字2023年11月14日星期二十月初二]

那些年,曾经睡过的稻草铺。

童年的时光,就像一道大杂烩的菜,酸辣苦甜皆具,一幅幅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娘亲舅大,不论城乡都适用。每年大年初二去舅舅家拜年是法定家庭集体活动。舅舅家离得很远,在河道下游隔壁镇的山顶一个村里。那时候没有村村通公路,去舅舅家拜年必须得趟过十几道河,翻过一座大山,才能到达。

虽说山高路远河水刺骨,但去舅舅家拜年却是小时候非常期待的一件事情,因为路上有欢乐、抵达更欢乐。

父母勤劳本分默默付出,那个时候家里已经添置了卡带录放机,一家人沿着河道,一路上**着**向舅舅家出发。河道弯弯曲曲,在崇山峻岭底部左左右右拐来拐去,风景独好。冬天是枯水季,河水不深,有跳岩的地方踩着跳岩过河,没跳岩的地方得脱鞋趟过河。冰冷的河水,光滑的石头,踮脚快速过河,各种姿态,如猴子蹦蹦,不免引起一阵欢笑。

大自然是神奇的,一是夹子塘:在必经的路上,河床被整块大石头拦住,至少经过几亿年的时间吧,河流硬是在石头间杀出一条2米宽、二十余米长、2米多深的狭窄河道,河水在此处突然收拢,泛出绿色的神秘光泽,让人不自觉的远离,恐惊有水魔鬼怪突然现身。二是天然石鼓:在路过的一片悬崖边,离河床2米多的地方,有一个凸起,恰巧在一个能容纳一人的平台上,我们通常叫它石鼓,因为拿起石头轻轻敲打,石头便会发出咚咚咚的鼓声,响彻山谷,是不是很神奇?

走完河道左转,便是要翻过一座净高。

七、八百米的大山了。一级级弯弯折折的上山小道石阶,当汗流浃背腿酸发抖的时候,也就是快到舅舅家的时候了。忘了说了,路边还有"天心眼",就是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溶洞气孔,扔个石头下去,老半天竖起耳朵才能听到触底沉闷的回声,可好玩了。

河趟完山爬完,终于可以到舅舅家了:三间木屋的宁静乡村,小院门口右手边是牛圈棚。印象里,舅舅总是一幅慈祥的面孔,永远叼着怎么点也还是吸了两口就熄灭得重新点的铜头铜嘴竹烟斗。

白天,是一定会去舅舅家屋后的地窖里去捡一小筐舅舅自己种的红薯的,好放在火堂里用热灰盖住,烤熟烤焦烤香,从灰扒出来拍拍不剥皮就急不可待往嘴里塞,口里还念念有词: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晚上,一大家子围坐在火堂边,墙壁上点的是煤油灯,山上的灯芯草做灯芯,亮不怎么亮,黑烟倒是挺大。父亲总是喜欢跟舅舅讲一些吓小孩的鬼故事,吓得我们老是回头是不是身后有什么鬼怪,烤着火却汗毛直竖冒冷汗。

晚上就睡在舅舅家木屋二楼临时打的铺,嗯,就是文题所写的:稻草铺。上面铺了床单,躺上去,柔软、温暖,虽然有吱吱吱的稻草杆压响变形的声音。但走了半天的路,又听了鬼故事,早就想睡了,稻草铺就是最好的选择,沾床即睡着,一觉到天亮。

一次次舅舅家拜年的经历,一次次稻草铺的相遇,一点一点一年一年串成串,就是一段段童年美好的回忆。新时代,稻草铺早已不复存在,煤油灯更是找都找不来。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迎面扑来新时代。

那些年你曾经读过的书,真的读进脑子里了吗?

阅读,自古以来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更是一次与智慧的相遇,一场认知的盛宴。那些年,你曾经读过的书,它们是否真的读进了脑子里,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我们对书籍的理解,还关乎我们对自身认知和大脑运作的探索。阅读是人类智慧的一项伟大成就,是一扇通向无限世界的大门。当我们翻开一...

那些曾经泛黄的回忆

岁月匆匆,时光如梭,那些曾经泛黄的回忆,如同一本古老的书籍,被岁月的风霜浸染,却依然散发着浓郁的情感。泛黄的 是我回忆中最美的画面。那些曾经的笑容,凝固在时光的镜头里,成为我心中永恒的记忆。每一张 都是一段故事的开始,每一张 都承载着岁月的沉淀。我静静地翻看着那些泛黄的 仿佛穿越回那些美好的日子。泛...

曾经那些初中辍学的同学,现在都过得怎么样了?

那些初中就辍学的同学,现在的生活状态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探索他们的生活轨迹。初中阶段,就像人生的十字路口,既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又承受着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一些同学,无法适应这种压力,或对学习缺乏兴趣,选择在这个阶段辍学。然而,他们的人生并非就此定格,而是踏上了另一条道路。一些初中辍学的同学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