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自行车在我国普及,是人们眼中的“奢侈品”

2023-11-02 03:23:43 字數 4527 閱讀 7145

原题:《那时候农村里的自行车 | 王桂田》

自行车,是人们的一种骑行工具,主要是由车头,后座,大杠和前后两轮组成。跑起来,也是要靠双脚蹬踩带有脚踏的大轮盘,大轮盘通过链条再带动后轮上的小飞轮盘驱动前进的。行驶的速度,也主要是由,双脚踩踏大轮盘上脚踏的快慢来决定的,由此,这样的自行车,也就是一种极为方便实用的代步工具了。

自行车,首先诞生于外国,是由十九世纪法国人“西夫拉克”研制而出,但他首研制的自行车是木制的,这样的木制自行车,从速度到实用都是有着许多缺陷的,后来英国人“约翰-坎普-斯塔利”,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大大的改进,自行车也就由木制改为钢制的了,这就是现代自行车的雏形了,再后来,也就逐渐逐渐地传入中国了。

由于自行车是一种制造相对简单,还方便实用,同时又简单易学的交通工具,所以,一经问世,便也就快速发展了起来,也就于发展中改善得越来越完美了。

尽管这自行车已于清朝末年就进入了中国,但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之前,那时的农村也还是没有自行车的。

那时候,人们上街赶集走亲戚时,还大都多为俩腿步行,这样的外出活动,距离近点的还好说,若是距离远了点的,却也让人走路都走得十分疲劳,中途还要歇息好多次。

上个世纪那时,“村村通”的水泥路,还没开始实施,农村里那时,还都是那种自然的土路,那路,还由于长时间的“人踩马踏”,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所以,那时,一遇阴雨天,人们就基本上都是不外出的,都是在自己的村庄里活动了。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村庄里个别稍富裕的家庭,买的就有这种二手旧自行车了,之所以买的是旧自行车,是因为那时还是“计划经济”,那新的自行车,是要凭“自行车购买券”来购买的,这券,那时的农村人又叫它“自行车票”,这种票,虽是免费发放的,但肯定是不会发到农民手里的,所以,个别富裕点的农民,也只好去旧货市场上,去买这样的旧自行车了,那时他们又叫这旧自行车为“二手车”。

就是这样的旧自行车推进村时,十来岁的我们,也还会迎出村头多远地去围观,时不时还会伸出手去摸摸那自行车,因为,这自行车毕竟是新鲜玩意儿,以前从来也都没见过。

这样的二手旧自行车,在那时的**,是分“成色”来决定的,“成色”好点的六七十元,“成色”差点的四五十元。那时候,比较被人们喜欢,质量“过得硬”的自行车,就是上海产的“永久牌和凤凰牌”以及天津产的“飞鸽”牌的自行车了,这样的新自行车,在那时的购买**也就一百多元,但就这一百多元,在那时的农民们看来,也就是巨资了,更何况,这种新自行车票还十分难得,所以,也就只好去买这样的“二手车”来骑乘了。

自行车的骑乘,也是要训练的,农村里训练骑自行车,也还大多都是在“打麦场”上进行的,因为那“打麦场”不但平整,表面还是十分光滑,在这里学骑车,即使摔倒了,有柔软的泥土作保护,也是会没有大碍的,也是不至于摔得皮破血流的。

这样的在“打麦场”上,练习骑乘自行车,就更还会把全村的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都吸引过来,围看在那里,每遇那学骑自行车的人摔倒了时,我们还会不怀好意的开怀大笑,那大笑声,都能把那学骑自行车的人,气得“面红耳赤”。

后来,随着这样的“二手自行车”多了,在一个“打麦场”上,练习骑车的人往往也就都有两三个了,这时,我们还会上去帮他们扶车,就是扶着自行车的车后座,让那人来上下车,有时更还会扶着那自行车来回地跟跑,在他欲摔倒时,还会帮他把自行车扶正,这样,也就还会取得了那练车人的好感,也就在他歇息时,还会让我们也能学上一会儿了,所以在那时,虽然自己家里没有这种自行车,但骑自行车的这技术,我们也就早已学会了。

有了这样的自行车,再赶集上街时,就方便多了,但委托你捎东西的村民也是便会多了起来的,这样,赶集回来时,那自行车上,都会带来满满的东西,车后座的大口袋里,更是会塞满鼓鼓囊囊的货物,就连车头上,也都挂的是帮村民们捎来的日用品,在这种情况下,骑车技术好点的人,尚能骑着回来,若是骑车技术差点的人,也就只得推着自行车回来了,因为,带这么多的货物,在乡间土路上骑行,是极易摔跤的。

那时候,农村里还有借自行车这一行为,这行为,主要是谈对象的年轻人会去借,这借自行车的用途,也还是主要是去对象家里,帮她们干活,骑着这自行车去走“老亲戚家”,一:是给自己增加荣耀感,二:是路途上也是会快很多的。

这样的借自行车,用过后,还要把自行车给人家擦洗得干干净净,自行车更是不能出现损坏情况,一旦损坏了,还要推到街上去给人家维修,因为那时候的农村,是没有维修自行车的,只有街上,才会有维修这些自行车的专门人员。

由于那时候农村的路,还都是土路,遇到下雨天时,这样的土路,自行车是没法骑行地,因为那自行车地轮胎上,都是设置得有“挡水瓦”的,那“挡水瓦”还离自行车胎都很近,不多的稀泥就会塞满它们,出现这种情况时,你是无论如何,连推都推不动这自行车地了,所以,在那时外出回来,若是遇到了下雨天,你还要扛着自行车回家。

那时的自行车,还分加重和轻便这样的两种,就是轻便自行车也有三四十斤重,加重的自行车就更重了。扛着这么重的自行车,走在泥泞的土路上,不一会儿你就会汗流浃背疲劳不堪的,所以,十来岁的我们那时还有儿歌唱道:“自行车,是个宝,晴天它驼你,雨天你驮它,大哥驼二哥,正正好”。

那时候,农村里的女孩出嫁,要的是有彩礼的,这彩礼里,也就有了自行车这样了,那时要的彩礼,农村人又简称它们为“三转,一响”,这三转就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就是“收音机”,后来也就改为电视机了。这里的自行车,还是村民们想办法“托亲戚拜朋友”买来的那种新自行车。

再后来,又由于人们经济条件地大大改善,这样的二手自行车,也就基本上都是家家都有的了,有些家里上学地孩子多的家庭,也就一家都有好几辆了,最高峰地上世纪**十年代,那时,无论城里还是农村,那路上飞驶着地,也就都是这自行车了。

这样的自行车车把上,那时还都安装的有手动铃铛,大拇指一按,那铃铛还会“叮铃铃”地响起。那时候,学校里放晚自习回来的我们,骑着自行车跑在乡间的小路上时,为驱赶黑夜的恐惧,给自己壮胆,还会拼命地去按那铃铛的,如此,那“叮铃铃”的自行车铃铛响声,也就是一路上响个不停了。

这样的二手自行车,被那时十来岁地我们当作“坐骑”之后,也是不会让它消停地,来回上学的路上,是都会飞车比赛地,你骑的快,我要比你骑的还快,都是会去拼命地去踩那自行车上的脚踏地,所以,那车速往往也就都是飞也似地向前跑了。

这样的飞快地二手自行车,由于车速快,还极易“落链”,因为,那自行车地前进动力,是靠“链条”来连接脚搭上的大飞轮和后轮上的小飞轮来带动的。本身自行车就旧,又加之速度飞快,所以,那“链条”也就极易脱离那轮盘的“齿牙”了,碰到这种情况时,我们还要亲手去安装那“链条”,又由于,那“链条”上为运转轻便,往往还都涂抹得有“机油”,这“机油”在我们安装“链条”时,还会布满我们的双手,于是,我们还要用路边的尘土来洗搓这手,但那油迹是很难能被这灰土洗干净地。

这样的“落链子”,在那时又叫“掉链子”,为此,那时皖北地区还诞生了一句俗语叫“关键时候,掉链子”地这句话,这话意思就是说,碰到事情关键的时候,你就不行了,退缩了,“打退堂鼓了”。

那时候,自行车还是一个家庭里的最“宝贵财产”,为此,为防止丢失,那自行车,还要去公安部门去砸钢印,也就是编号,这样,即使自行车丢失了,也是好方便查找的。

那时候,由于这自行车广为普及,那修理自行车地摊位也就是“比比皆是”的了,都多到,你的自行车在**坏了,放眼望去,附近就会有修自行车的。

自行车刚兴起那几年,感觉骑着自行车出行太方便了,比两腿步行,是都要快多了,再后来,骑着这自行车再行远路时,也就感觉到这自行车,踩踏起来,也是十分累腿地了,尤其是想让它跑得更快点时,就还要奋力去踩那脚搭的,这时,那感觉就更加累了。

如今,随着电动电瓶车地出现,人们踩自行车地两腿,也就彻底地解放了,由于电瓶车动力是电动地,人们也就只需要扶着个车把,就行了,所以,这电动车也就更加受到人们地喜爱了,现在,放眼望去,路上跑得也就基本上都是这种电动车了。

骑着高档自行车的现在学生(图源:作者提供)

不过,现在,自行车也还是有的,那就是个别学生骑的那种高档变速彩色“赛车”了,这样的自行车,由于都是新材料,是很轻便地,又加之高档变速,所以,那自行车的**也就很不菲了,这样的高级自行车一辆的**,也都能买,我们过去骑的那种二手自行车地十几辆了。

除了这些“赶时髦”地学生在骑自行车外,有些年纪大的老头老太们也是还在骑它的,这些老头老太们骑它,主要也就是在让这自行车,陪着自己来锻炼身体玩了。

混到这种地步”,不知那现在的自行车有何感想,反正作者替它感觉是:“失宠了”,因为,它曾经可是风风光光地作为过:“男女成婚时的彩礼礼物的”。

作者简介。

王桂田,笔名:文海钓客。于宿州市第九中学工作。系中国乡村杂志社,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安徽省诗风诗社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2023年度宿州文学奖获得者,2023年度全国诗词大赛优秀奖获得者,2023年度安徽省邮储杯散文奖获得者。退役军人,当过兵,打过仗,参加过老山者阴山地区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是位从战火硝烟里走出的作家。

七八十年代六大“铁饭碗”,当时人人追捧,如今竟无人问津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许多职业被认为是 铁饭碗 人们争相追捧。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这些曾经备受尊敬的职业如今已经逐渐式微。我们将回顾那些曾经的 铁饭碗 以及它们在今天的现实中所扮演的角色。.食品站猪肉佬。在那个年代,食品站猪肉佬是备受人们仰慕的职业。他们负责 一嘟嘟,二杀猪...

70年代的凤凰牌自行车,一辆大约180元,相当于如今多少钱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价值观和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七十年代的自行车,曾经是一种奢侈品,象征着家庭经济的好与坏。那时的社会贫富差距相对较小,因此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自行车,也能够在社会中引起轰动。而今天,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自行车的地位逐渐被电动车 小轿车所取代。在我们看待自行车 的时候,也会因为时...

八十年代的老流氓书,教我怎么在2023年找对象

文菜包。排版鹿九。前段时间回了一趟老家,结果在爷爷祖屋的发霉书架里,偶然看见了这么两本奇书 左边黄色封面的叫 摸透男人心 摸透女人心 右边红色封面的叫 情爱与应酬 青年实用社交丛书 左右还带了两句引言 使你潇洒的风度更具有豪爽的气质 让你青春的眸子闪烁着迷人的魅力。显然,这是两本情感类指南书,专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