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需要看到自己和子女美好的未来,才会选择婚育

2023-11-27 05:05:11 字數 1507 閱讀 1847

日本社会正在迎来人口结构的巨变。2023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9.1%,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日本的总和生育率降至1.26,为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在这个超级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结婚也不生育。

日本**大学教授山田昌弘认为,日本年轻人不婚不育,实际上是一种“规避风险”的行为,目的是维持一个“体面的”中产阶层生活。

在山田昌弘看来,日本年轻人将“体面”定义为两个方面:一是相比自己未婚前的生活水平不会下降;二是能为子女提供比自己还要好的成长环境。这反映了日本年轻人非常在意社会评价和比较心理。

与父母的比较压力巨大。现代日本年轻人大多来自比较富裕的家庭,父母在他们身上投入了大量的养育成本。这些80后、90后觉得,自己活得比父母差,就是一种失败。

于是,在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年轻人宁愿一直待在父母怀抱里。数据显示,长期与父母同住的中年未婚者在持续增加。

在山田昌弘调查中发现,日本年轻人在考虑结婚时,经济风险评估占很重要地位,远远大于爱情本身。日本人将婚姻视作一种风险投资。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年轻人即使经济拮据,也依旧相信爱情的力量。日本社会则存在一种强烈的“体面文化”,人们重视外在的富裕生活多于内心的羁绊。

因此,即使恋爱关系存在,日本年轻人也必须衡量对方的经济实力。他们担心选择错误的婚姻对象,结果是跌入社会下层。

有数据显示,表示“有喜欢的人”的日本初高中生比例在过去30年里急剧下滑。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认为,恋爱不仅麻烦,而且性价比低。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将感情和经济实惠对等划上等号。许多人开始选择低成本的虚拟恋爱,或是通过**他人的爱情故事获取满足感。

即使真实恋爱也越来越被动。日本社会学家山田昌弘指出,由于缺乏自然相遇的机会,不“主动出击”的年轻人,结婚的可能性极低。他最先提出的“婚活”概念,正是这种环境下的必然产物。

面对低生育率的困境,日本**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希望能扭转趋势。但山田昌弘认为,这样的举措往往无济于事,因为它们没有正视问题的根源——年轻人对未来的经济失去信心。

他主张,改善年轻人的就业和社会保障,让其看到翻身机会,才是提高生育率的关键。单纯鼓励生育,而不营造一个机会均等、风险可控的社会,问题难以解决。

同时,与西方国家不同,东亚文化中父母对子女经济支持的责任更大。这使得东亚年轻人可以长期依赖父母,拖延结婚生子的时机。改变这一代际文化或许也是必要的。

从山田昌弘的研究可以看出,生育率问题的实质是经济基础和风险评估。

年轻人需要看到自己和子女美好的未来,才会选择婚育。

如果社会分配不公和阶层固化问题得不到缓解,低生育率将持续。

“体面文化”驱使下的新生代,是不会轻易选择生育的。

解决低生育问题,须从经济结构和代际文化着手。否则,再好的政策也无济于事。人口结构的变迁警示我们,稳定的社会需要建立在年轻人的希望之上。

美好的生活需要自己来创造

有时候我觉得生活就像白开水,无色无味,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轨迹,乏味而平淡。早起上班,下班回家,吃饭睡觉,周而复始,仿佛永远没有变化。就像白开水一样,生活中缺少了色彩和惊喜。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面对着同样的人,说的也是同样的话。身边的人和事物都变得那么相似,没有新鲜感,更别提激情了。工作的压力 生活的...

美好生活,需要自己去奋斗,懒惰的人,肯定失之交臂

每个人都向往过上美好的生活,但是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奋斗。懒惰的人,注定会错过美好的机会,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行动力和意志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不断努力的人才能脱颖而出。如果你想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你需要不断地学习 提高自己的能力 不断地拓展自己的人脉圈 不断地尝试新的事物...

人从镜子里看到的自己,为什么和别人看到的自己不一样?

镜中的自我与别人眼中的自我存在差异,这并非仅仅停留在外貌辨别上。在审美意识 心理状态等方面都会产生差异,因此镜中的自我与别人眼中的自我是不同的。其中一个原因是 冻脸效应 也就是被 冻 住的美。与流动的影像相比,静态图像往往会暴露人物的不足之处,因此动态的影像往往更容易被观众接受。但是当我们专注于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