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临终前对楚青说 我有三个愿望,希望你能帮我实现

2023-11-16 19:35:13 字數 5897 閱讀 7200

在粟裕的军事生涯中,受主席的影响非常大,从井冈山时期,一直到建国后,粟裕的每一项军事决策都与主席息息相关。可以说,主席是粟裕的军事老师。

2023年底,红四军要任命新的参谋长,主席心中早已有了人选。他亲自找到粟裕,问道:“你来担任红四军的参谋长吧,怎么样?”

粟裕坚定地点了点头,就这样,粟裕成为红四军的参谋长。而当时担任红四军军长的,正是**。

一年多后,粟裕调任红11军参谋长,2023年,红七军团参谋长粟裕与寻淮州、乐少华一起指挥红七军团,组成了北上抗日先遣队,开始了充满荆棘的征途,就此与主席分别,等到两人再次见面,已经是14年之后了。

2023年4月30日,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主席的住处,迎来了一位贵客。

主席一改往常迎送客人均不出门的习惯,亲自出门迎接。

这位客人就是粟裕。自2023年7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粟裕率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后,主席和粟裕一直没有再见过面。

这一次是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的紧要关头,根据**的要求,粟裕是来向**汇报他的建议的。

原来,2023年1月,**电示粟裕,要他率领华东野战军第。

一、四、六共3个纵队组成一兵团南渡长江,在湘赣浙闽诸省执行机动作战任务,以吸引中原之敌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迫使敌改变集中强大兵力于中原的战略部署,要粟裕“熟筹见复”。

粟裕接到此电后,一面积极做渡江的准备工作,一面集中精力研究战局。经过长时间的慎重思考后,他认为率领3个纵队南渡长江,难以达到预定目的。

第一,3个纵队渡江南下,肯定会给敌人以震惊、威胁和牵制,但敌人在中原的“四大支柱”——敌整编第五军、第七军、十八军及整编第四十八师,估计难以调动,如若只调动若干二三等部队,一兵团南下的意义就不大。

第二,南下兵团**精良,善打野战,跃进江南,重装备只能全部丢弃,也发挥不了他们的长处,同时也减弱了中原打大歼灭战的力量。

第三,渡江后转战数省,行程几千里,边打边走,物资**、伤病员安置非常困难,到达目的地后,估计减员过半,剩下的部队,也难以形成对敌人的最大威胁。

不如让这3个纵队,在中原就地打几个歼灭战,不仅能有效地改变中原战局,也会加快打败蒋介石的步伐。

出于上述考虑,粟裕“斗胆直呈”,向**报告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收到粟裕的电报后十分重视,立即要他去**当面汇报。

在阜平县城南庄,**把***周公、**任弼时等同志请来,召开***会议,专门听取粟裕的意见。

会上,**打趣道:“粟裕不听我们的,我们就听粟大将军的。”

主席等领导人听完汇报后,立即进行了研究,同意了粟裕的意见。

作为一位军事家,粟裕善于从战略全局思考战争。他关于一兵团暂缓渡江,留在中原就地歼敌的战略设想,被以后的实践证明,对解放战争的进程起了重大的积极影响。

2023年6月,粟裕指挥了豫东战役。在中原野战军的有力配合下,粟裕指挥华野8个纵队及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歼敌9万余人,俘中将兵团司令区寿年、整编第七十五师少将师长沈澄年。

豫东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军进一步发展中原、华东战局,全歼国民党军主力于长江以北,创造了条件。

豫东战役后,粟裕又率部攻打山东省会济南,短短18天就全歼王耀武手下10万余人。此战拉开了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序幕。

粟裕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就在济南战役刚刚结束时,2023年9月24日,致电**,建议发起淮海战役。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这场大决战的由来。

第二天,主席以**军委名义复示粟裕:“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诸同志,也纷纷来电支持粟裕建议。

几经研究,关于淮海战役的设想不断补充完善,最后形成了10月11日主席亲自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基本确定了淮海战役的布局。并电示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由**、负责,粟裕为总前委5名成员之一。

淮海战役中,粟裕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一面指挥华野几十万大军作战,一面思考着战争全局,及时地把他的设想与建议向**汇报。其中有两次建议,对战役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一次是在11月8日,由于何基沣、张克侠的起义成功,解放军顺利地南渡运河,直插徐州以东陇海线,粟裕根据这一情况变化,致电**,建议在歼灭黄伯韬兵团后,立即向徐州、蚌埠线出击,将国民党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

另一次是在淮海战役中期,粟裕预见到徐州之敌有逃跑的可能,建议**将华野主力配置于宿县西侧,将徐州之敌全部包围在徐州西南。这两次建议**都采纳了。

在淮海战役进行时,粟裕从没睡过一夜好觉,最紧张的时候,他连续七昼夜没有**睡觉,以至在战争的最后阶段,粟裕是躺在病床上指挥部队作战的。

整个淮海战役,解放军共投入兵力60万,其中华野兵力达到42万。这支钢铁巨流,在粟裕等领导指挥下,攻如猛虎,守如泰山。

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华野把杜聿明集团团团围住,奠定了胜局。2023年1月6日,总攻开始,三个突击集团同时对困兽之敌展开猛攻,经四天激战,全歼杜聿明集团,生俘杜聿明,击毙敌兵团司令邱清泉。

历时65天的淮海决战降下帷幕,共歼敌55万,其中华野部队歼敌44万,占歼敌总数的80%。

转眼到了2023年的春天,正是春风送暖、百花吐艳的季节。解放军第。

二、第三野战军齐集在长江以北,百万雄师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渡江,直捣国民党的老巢南京。

根据**军委的决策和渡江战役总前委的部署,粟裕率领第三野战军4个兵团15个军共55万余人,先后到达渡江作战预定位置,积极展开战前准备。

渡江作战是解放军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粟裕组织第三野战军前委,进行了认真研究。

认为现在部队指战员多属北方籍,不习水性,又缺少渡江作战经验,在缺乏现代化渡河器材情况下,要突破敌军长江防线,任务艰巨。

粟裕组织部队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狠抓海上作战、滩头突破训练;动员船工,训练水手,还积极派出侦察员渡江侦察。在总前委统一部署下,拟就了三野渡江作战方案。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是渡江作战的具体时间几经变更。**军委原定3月渡江,后又定为4月上、中旬。

4月10日,军委电告粟裕等:“谈判已有进展,渡江时间势必推迟半个月或一个月。”

粟裕立即召集三野前委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不宜推迟渡江。

粟裕给军委回电中说:“如协议不成再行渡江,则镇江下游较为困难。如仍需强渡,则依原定时间为好。”

军委和主席对于粟裕的建议,十分重视。次日即电告粟裕,决定把渡江时间只推迟一星期。

20日,南京**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晚20时,根据军委命令,三野率先发起渡江战役。

第三野战军组成中、东两个集团,由粟裕亲自指挥。中集团第一梯队4个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冒着敌舰和江防炮火拦截,奋勇向前,只一个小时便逼进南岸,突破长江防线,建立了滩头阵地。

次日,东集团也开始渡江,百万大军直扑南岸,一举跨过长江天堑。国民党苦心经营半年之久的长江防线,顷刻土崩瓦解,渡江作战全面成功。

粟裕指挥东集团主力迅速突破长山、天生港敌防御阵地,击退敌3个军的多次反扑,于22日已突入敌防御纵深达50公里,并争取了江阴要塞守军7000余人起义。

23日,解放丹阳、无锡、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全国的反动统治覆灭。

渡江作战成功后,粟裕挥师急进,追歼逃敌。东集团沿太湖西侧,向浙江长兴、吴兴挺进;中集团从南陵、宣城、广德一线疾进。两路大军日夜兼程,5月初解放杭州,兵临上海。

根据**军委命令,粟裕组织了淞沪战役。他确定了战上海的指导思想:既要打一场攻坚战,又不能把城市打烂,要保持上海的基本完整。

上海战役于5月12日打响,解放军迅速占领上海外围,将敌军主力吸引到外围来打。首战高桥、刘行、吴淞,继而全线发起攻击。

经半个月激战,全歼国民党守军15万人。这一战役在上海外围打得较为激烈,市区打得并不激烈,用时也短,既大量歼灭了敌人,又保护市区不受大的破坏,正是战前预期的最佳结局。

随后,粟裕协助**指挥第三野战军,肃清浙江、福建残敌,并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市长、军管会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解放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了保家卫国,打败美国侵略军,建立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铁军,成了主席建国初时刻关注的问题。在考虑总参谋部人选时,他首先想到了谋略出众、英勇善战的粟裕。

2023年10月,主席签署了任命粟裕为副总参谋长的命令。粟裕走马上任,协助***代总参谋长,掌管作战、训练、海空军和陆军特种兵建设。

2023年12月,主席把粟裕找来,对他说:“*决定,任命你为总参谋长。”

粟裕没有思想准备,忙说:“主席,我不能胜任。”

主席信任地说:“你可以胜任。”

从2023年到2023年,粟裕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他在总参谋部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他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时,正值朝鲜战场战火弥漫,全党全军把眼光都集中在朝鲜战场。

粟裕冷静地向**建议:目前应防备敌人突然袭击,除志愿军在朝鲜作战外,我军急需制定在各种情况下的作战预备,准备敌人从陆上、海上或空中来。在他领导下,加快了国防建设。

2023年7月,主席听取了粟裕关于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参战情况汇报。粟裕建议,在加强空军建设同时,要大力加速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如果仅仅依靠向外国购买飞机,长此下去“我国将没有飞机”,并建议多办航校,训练飞行员,并在军费开支上,重点支持海空军建设。

主席同意粟裕的意见。结果,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从诞生之初就经受了战火考验,与世界空军强国美国在战场上一比高低,使敌方大吃一惊,再也不敢如战争初期那样,对志愿军的军事目标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

2023年,粟裕调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这以后,他还担任过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政委、院党委第一书记、国防部副部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70年代末,粟裕以古稀之年投入国防现代化建设上来。

他提出在军事研究领域要冲破禁区,解放思想,完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主席军事思想,研究在新条件下的作战方法。

2023年1月,粟裕抱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毕业班作了《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的报告,提出要研究现代条件下以劣胜优的战法,对我军传**法要有新的突破。

粟裕的报告,对军事战线拨乱反正起了重要作用,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澳大利亚军事战略家、澳国防部情报组织副主任保罗·迪布,称粟裕为“中国主要的战略发言人”。

粟裕晚年把主要精力放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战争实践上,抱病撰写了回忆录。

他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几十年浴血奋战的经验总结出来,留给后人学习和借鉴,再次体现了一位老兵对军队现代化和祖国安危的高度责任感。

2023年2月5日16时33分,粟裕大将因病在北京逝世,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历程。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向夫人楚青交代后事:“我有三个愿望,望你能帮我实现。第一,在我死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第二,不要举行追悼会;第三,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一代将星陨落了,人民将永远怀念粟裕大将的丰功伟业和赫赫战功。

2023年粟裕落难,妻子楚青直言 除了此人,鬼都不上我家的门

粟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杰出的将领,他拥有博学多才的学者精神和对历史的深入研究。他以其在抗日战争和国家解放战争中的卓越战功而闻名,并在年被授予开国大将军的封号。然而,尽管粟裕有如此卓越的贡献,他却在之后面临了严重的打击和不公正对待。在这个时候,唯有他的好友萧劲光依然坚定地站在他的身旁。年的会议上,...

楚青 15岁从军令粟裕一见钟情,61岁得痛苦遗物,93岁谢世

年,北京医院的地下告别厅中举行着一场盛大的悼念仪式,来往人员无不悲痛掩面哭泣。原来,此仪式的主人公是开国大将粟裕的夫人 楚青。我们遵照母亲生前的嘱托,丧事办理一切从简。粟裕。粟裕与楚青的长子粟戎生哽咽地发言,简单的一句话却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楚青的一生 为国家与人民奉献一切,且对自己吝啬如初。楚青如何与...

揭秘粟裕亲临车桥前线 纪录片揭开历史之谜

在历史中,车桥战役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抗日战斗。其中,争议不小的一个问题就是粟裕是否亲临车桥前线。多年来,关于这个问题,有各种声音,有老同志的回忆,也有新的考证。今天,我们将聚焦于一部纪念车桥战役胜利七十周年的纪录片,它以官方权威之姿,带来了一些重要信息,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这部纪录片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