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还击,猪肉罐头并不受欢迎,老兵回忆 腻得舌头打滑

2023-11-27 12:20:01 字數 4650 閱讀 4770

古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除了**、战术、兵力等,源源不断的能量补给也是取得胜利的一大要素。古代还常用“断粮道”的战术来取得胜利。可见,后勤补给多么重要。

在90年代以前,我国各方面的发展仍相对落后,军队的后勤保障也没有形成体系。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的主要随军干粮就是炒面,士兵们觉得难以下咽,常常“一口炒面,一口雪水”吞下去。

20年后的对越还击战,后勤有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开始出现761压缩干粮和猪肉罐头。没想到,在当时物资紧张的情况下研制出来的猪肉罐头却并不受欢迎,提起这个“腻得舌头打滑”的印象还在老兵的脑海里栩栩如生。

没有粮食,纵使军队有能上天能遁地的**,战争也不能保证胜利。都说“民以食为天”,士兵们的肚子填不饱,谈何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我**队作战以集团作战为主。大伙的吃饭问题就靠着就地取材、生火做饭。偶尔也会捎上一两天的馒头、土豆等干粮。

怎么说都在自家的土地上,粮食问题多少都有办法解决。

到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个战线相当长,关键还跨越国家边境。军队需要跨过鸭绿江去朝鲜境内作战,路途遥远,而且加上当时的国际局势比较复杂,战争的走向还不好定论。

后勤保障成为影响战争的一个重大的关键性问题。

当时后勤部门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经过反复研究,提出要以高热量、扛饥能力强的炒面作为主食。

于是,那三年间,东北乃至全中国都在积极做好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掀起一股集体炒面、炒蛋、晒菜的热潮。

这些食物封存后被送往军队后勤,统一集运到战场。士兵随身携带炒面和其他干粮包裹,一次可以顶7天。

但是,当时我军还没有防空力量,后勤补给的输送线太长了,有时需要近千公里。

敌人知道这个是我方的弱点,于是专门针对后方保障点采取袭击,经常出现被敌人炸毁补给的情况。

物资一旦短缺,就对军队的战斗力严重削弱。

而当时,美**队采用的科技含量高、营养价值高的粮食压缩包。这里面的食物全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从主食、副食进行严格区分。

包括高热量的肉类,还不止一种肉。除此以外,还有水果干、巧克力、功能性饮料等,应有尽有,营养全面。

所以那些美国大兵,个个都人高马大,肌肉力量充实。

而且,在杀菌、消毒、包装上经过严格的操作,杜绝出现由于口粮出现的食物变质、细菌滋生、传播疾病等情况,发挥出食物应有的营养的价值。

对比美国的军用口粮,我国确实存在巨大的差距。于是,后勤体系的建设,在抗美援朝战争以后列入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此,中国开始向“敌军”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学习军队的口粮制作。著名的761压缩干粮就是这样诞生的。

761压缩干粮的前身还有701型和702型。由于反复的试验发现问题,才由此改良发明了761压缩干粮。

在2023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761压缩干粮大放异彩。

压缩干粮类似于饼干,但它的营养价值比普通饼干高很多。里面包含大量的小麦粉和奶粉,营养丰富,抗饥效果好。一块压缩干粮下肚,饱腹感非常好,可以相当于一顿正餐的能量。

除了761压缩干粮,还不得不提到猪肉罐头。

最早的军用罐头出现在法国。早在18世纪末的拿破仑时代,他们就对军用口粮进行过科学地研究,不惜斥重金,征集能长期储存食品的方法。

当时一名叫尼古拉的法国工人在长期的工作中发现,食物加热后,密封在玻璃容器里能保证长时间的食物不腐烂。

于是受此启发,在2023年,法国**研发出来了现代罐头的雏形,并投入法**队使用。

而我国的军用罐头却在一个多世纪后才诞生。当时的中国来说,家家户户吃猪肉还不是轻易能实现的事情。按理说,猪肉罐头应该很有“地位”,很受欢迎,结果却大相径庭。

猪肉罐头的主角都是“三层猪肉”,通过长时间的熬制,连同卤水,这样的红烧肉就被密封保存起来,形成罐头。整个罐头的重量最高达2公斤。

由于猪肉本身很肥腻,加上卤汁,猪油更是“超标”。对越战争期间还是冬天,里面的猪油都凝固了。

打开罐头,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层雪白的猪油,像蛋糕。这层猪油足足得有一寸。得先挂掉这层“猪油雪糕”,真正的“主角”才会粉墨登场。

这层猪油大伙也秉承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作风,不甘心浪费,就将就吃。

据54军的老兵回忆,这种猪肉罐头其实味道适中,就是非常腻,腻得舌头打滑。里面的猪肉全是炖的很烂的猪肉,吃起来像豆腐的口感。

如果猪肉罐头能加热可能口感还更好,但是行军过程中哪有这样的条件能对食物进行加热。于是士兵们也就是为了填饱肚子,凑合着吃。

罐头的重量比较重,一人带两三个就已经很沉了。所以,猪肉罐头并不受欢迎,属于又不好吃又笨重的物资,遭到士兵的“嫌弃”。

与猪肉罐头的不受欢迎截然相反,并没有什么热量的蔬菜罐头却受到了战士们的广为好评。

这种蔬菜罐头,其实就是腌制蔬菜。通常用萝卜、白菜、黄瓜、黄豆等混合在一起,加上辣椒、盐、油等调味品,一起腌制的“酸辣菜”。

特别是就着压缩干粮一起吃,特别爽口。这种的蔬菜罐头符合来自天南地北的战士们的喜好。

战士们还得掂量着吃,一个罐头得分好几次吃,不舍得那么快就吃完,一度成为军中的“奢侈品”。

除了肉类和蔬菜,随身携带的干粮还包括一些盐巴、零碎的咸菜等等,这些用于补充因战斗流失的盐分。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还不得不提到一种特殊的后勤供给。这种供给就是香烟。

香烟即不能提供热量也不能提供维生素,还能成为供给?

可别小看香烟,它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当时局势紧张,作战频率大,士兵们的性命就向悬在半空的风筝,战争很艰苦。

作战间歇如果来一根,对士兵来说是奢侈的短暂放松,能够让紧绷的情绪暂时得到缓解和释放。

部队**也常常需要借助香烟的提神醒脑,来进行严密的战事分析。从精神层面来说,说是供给也不为过。

云南省就位于中越的边境,云南是我国的烟草种植地。战士们对烟草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仅次于高热量的主食。供给烟草,是云南省当时的首要任务。

这个需求量大到什么程度呢?很多烟盒都被战士们加以利用,用于写家书、写信。

这些香烟还有多个品牌。“奖”牌、“光荣”牌、“凯旋”牌、“大重九”、以及“翡翠”牌等香烟,成为越战老兵不可磨灭的记忆代号。这其中,最受士兵欢迎的就是“大重九”香烟,在当时那是相当紧俏的,地位相当于现在中华烟。

2023年,我国取得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战后,云南烟草总公司还被云南省**授予“支前先进单位”的荣耀称号。

这说明,云南在烟草供给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对战争起到了重要的积极意义。

战场是残酷的,再充足的粮草都有“弹尽粮绝”的时候。干粮吃完了、补给跟不上怎么办?

据一名原54军的老班长回忆,当时的情况十分恶劣,后放的后勤保障线经常会遭遇敌方的空袭,断粮的情况经常会发生。

在密集的丛林作战期间,供给的不顺利无疑也给作战“雪上加霜”。战士们身心都逼近极限,如果不就地取材补充能量,分分钟都有虚脱的危险。

为了充饥,到了森林里,他们就“大开杀戒”,生杀猪、牛、兔子等畜生,甚至还有蛇等危险动物,就地取材,野果、野菜、树叶都是他们的原材料,经常就这样生吃。

有时候到溪边、河边有水源的地方,他们就直接喝生水。

战区的老百姓也有饲养畜生,有时候也会“进贡”一些鸡鸭鹅。但是,战区不能生火。大伙也只能杀了后,将这些动物的肉血淋淋吃下去。

今日的我们是无法对先辈们艰苦决绝的斗争生活感同身受的。

但是,我们要明白,今日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宁、生活祥和的幸福年代,是以前那些战火纷飞、饥寒交迫的苦日子换回来的。

而这里面是用多少革命的先烈用滚烫的热血才换来的。盛世年华里,更需要我们时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才能更珍惜当下的和平。

用自己的勤劳奋斗,为现在的和平国度做出应有的贡献。

俄罗斯猪肉冲击,中国养猪业应对策略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俄罗斯猪肉即将涌入中国市场,这对中国的养猪行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才能迎接这个巨大的挑战?中国养猪行业将会如何应对这一新的竞争局面呢?你是否听说了最近的大新闻?俄罗斯的猪肉即将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

天凉了,这肉要多吃,比猪肉便宜,还对身体好

章节一 猪肉 高企,鸡肉成为理想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猪肉 一直保持高企,这对家庭的生活成本构成了严重的负担。在过去的几年里,猪肉 不断攀升,原因涉及疫情 生猪养殖等多个因素。这使得猪肉成为了一种奢侈品,而普通家庭不得不寻找替代品以维持日常的食品开支。鸡肉,作为一种常见而 相对稳定的肉类选择,逐渐成...

贺龙的警卫员,对越还击当副师长,越南战场棒打3名干部

王金水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军人的传奇经历,更是一个人对于责任和荣誉的追求。他身上展现出的决心和责任感,让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文章开头提到了王金水常常依靠一根棍子支撑前行,但这并不妨碍他在战场上的指挥。这个细节不仅展示了王金水的坚毅和坚持,同时也暗示了他在战场上的困难和挑战。接着,文章通过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