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覆灭的关键因素 揭秘隋炀帝对抗高句丽的失策

2023-11-27 00:00:04 字數 3549 閱讀 1255

在隋朝灭亡的复杂原因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隋炀帝杨广所发动的“三征高句丽”。历史记载显示,为了对抗高句丽,杨广先后动员了百万大军和庞大的后勤队伍,调集了无数物资。然而,由于战局不顺,大量士兵和民夫在战场和劳役中丧生,导致农村极度缺乏劳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芜,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引发了大规模的隋末农民起义。

有人或许感到困惑,高句丽只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国,为何杨广要如此大张旗鼓,甚至陷入国破家亡的境地呢?

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因为高句丽并不算小。人们之所以认为高句丽小,一是因为高句丽被唐朝灭亡,一个早早湮没在历史中的国家,被认为不可能强大;二是因为高句丽与高丽被混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代表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政权。

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思密达的前身,疆域大致没有超越朝鲜半岛,版图相对较小,征服这样的小国根本不需要动用灭国级的战备,派一支军队过去就能解决。

然而,高句丽是由濊貊、扶余人、汉人、靺鞨人、古朝鲜遗民等建立的政权,统治区域包括今天的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从建国到唐朝时被灭亡,高句丽共历705年,享有相当长的统治时间,几乎赶上号称800年的周朝。

在其最广盛时期,高句丽西部延伸至辽水,北部达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东部临近日本海,南部横跨大同江,控制了汉江流域。相较于高丽,高句丽更为庞大,还奴役着百济和新罗等小国。

有时候,高句丽人也自称本国为高丽,中原王朝册封其国君为高丽王。然而,这与后来的高丽并非同一概念。高句丽在灭亡后200多年,朝鲜半岛才出现了高丽国,两者之间并没有继承关系。

通过以上内容,是否还觉得高句丽只是一个小国呢?如果放任其发展壮大,必然会威胁到中原政权的安宁稳定,甚至成为新的匈奴、鲜卑,或者干脆就要提早上演北宋靖康之难、明末满清入关的变局。

正因如此,隋朝才一次次对高句丽发动军事进攻。事实上,不仅杨广在打,早在杨坚统治时期,隋朝就已对高句丽展开了军事行动。

在598年,杨坚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领30万大军,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然而由于杨坚的错误指挥,水路遇上大风,沉没许多船只;陆路碰上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不上,军中缺乏食物,更遭受疫病困扰。两路大军都被迫撤退,《资治通鉴》记载隋军死亡了十之**,即至少折损了24万。

尽管杨坚未能攻下高句丽,但他的威慑战略让高句丽感到恐惧,国君婴阳王高元上表表示臣服,杨坚将其视为藩属,于是罢休。

值得注意的是,杨广被认定为昏君,而杨坚则是少有的明君。然而,父子两代都对高句丽保持着连续的军事打压,表明中原王朝一直对高句丽怀有清醒的警惕心理。

可以说,杨广对高句丽的进攻原则上是正确的。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接续在位后,也继续对高句丽进行了攻击。但杨广的错误在于太过急躁,不仅在高句丽问题上投入了过多的人力物力,而且在具体的战略和战术上也存在漏洞百出。

据史料记载,杨广登基后有大臣奏请朝廷对高句丽采取行动,杨广表示赞同,并决定亲自率军征讨。第一次征讨发生在612年,士兵集结在涿郡,人数超过113万,用于运输物资的民夫数量是士兵的两倍,规模宏大。然而,由于杨广的错误指挥,未能攻下高句丽,反而损失了许多将士,数以万计的物资和军械也丧失殆尽,最终溃败而归。

第二次征讨发生在613年,杨广的急功近利成为批评的焦点。在第一次惨败后,应该好好休整,但他却急不可待,可能是因为恼羞成怒。这次的失败主要是由于负责后勤转运的杨玄感叛变,杨广迅速撤军平乱,结果后军被高句丽击败,数千士兵丧生。

第三次征讨发生在614年,杨广再次下令征发天下兵,攻打高句丽。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攻城战,士兵们失去信心,产生了厌战情绪。加之国内内部混乱,征集的兵力大多数未能按期到达,到达的士兵军心也动摇,只是应付形势而已。

幸运的是,高句丽内部也出现问题,不愿意交战,假意表示臣服。然而,杨广未能识破这一计谋,接受了高句丽的请降,高兴而归。将领来护儿认为这是灭亡高句丽的好机会,不愿奉诏回师,想要继续进攻,但其他将领都不愿意,他只好返回。

或许,杨广也意识到高句丽是一个难以攻克的对手,面子上能过就过了。在数次征战中,高句丽俘获了大量隋朝人,这些人在唐朝攻灭高句丽时才得以返回故乡。

当然,唐朝灭亡高句丽也并非易事。从644年开始,一直持续到668年,花费了24年的时间才成功。如果从杨坚算起,隋唐两朝用了整整70年时间才灭亡高句丽,而隋朝付出的代价却是被拖垮、灭亡的惨重代价。

从历经隋唐两朝,连续五任皇帝对高句丽问题的高度重视程度来看,可见高句丽政权的强大。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周边政权的强大意味着巨大的潜在威胁,必须采取果断行动。

总结:揭秘历经70年的战役,隋朝如何被高句丽活活拖死。

上文详细分析了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即隋炀帝杨广连续发动“三征高句丽”所导致的后果。这篇文章不仅在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上有着清晰的叙述,而且通过对高句丽的实力及地位的介绍,解释了为何隋朝对其采取如此积极的进攻态势。下面对这篇文章进行评论。

首先,文章在提及高句丽与高丽的区别时,对两者的历史渊源、地域范围和政权性质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说明,避免了读者在理解文中内容时产生混淆。这种详细的解释有助于读者对历史背景的准确理解,为后续对隋朝军事行动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其次,文章对隋朝多次对高句丽发动军事进攻的经过进行了梳理。特别是在介绍隋朝的军事行动时,详细描绘了士兵数量、后勤队伍、物资调动等方面的情况,突显了这场军事活动的庞大规模。通过这些细节的呈现,读者可以感受到当时战争的艰辛和复杂性,也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一系列的战争对于隋朝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文章还对隋朝两位皇帝杨坚和杨广在对待高句丽问题上的态度进行了对比。杨坚采取的是相对威慑的策略,通过军事行动威慑高句丽,并使其臣服;而杨广则在急于取胜的心态下,导致了一系列失策,最终造成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损失。这种对比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皇帝对同一问题的处理方式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最后,文章在总结时强调了唐朝灭亡高句丽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这种历经数十年、连续数任皇帝都高度重视的对高句丽问题的处理,反映了高句丽政权的强大,以及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强大邻国所带来的潜在威胁。文章以“揭秘历经70年的战役,隋朝如何被高句丽活活拖死”为标题,更是巧妙地概括了整篇文章的主题,增添了阅读的吸引力。

综合而言,这篇文章通过清晰的叙述、详实的事实阐释,以及对历史人物决策的分析,成功地勾勒出了隋朝因“三征高句丽”而遭受沉重打击的历史画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原作品**于:鍓ч忓巻鍙。

题目 隋朝的覆灭 权谋与叛乱的交织

隋朝统治根基的动摇始于公元年首征高丽。这次东征,导致了帝国严重的资源和人口流失,为隋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隋炀帝的坚持二征高丽,忽视国内问题,最终引发了一场灾难性的兵变。这次东征耗尽了帝国的资源,对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导致粮价飞涨,百姓负担沉重。此外,多征赋税使百姓破产,引发了起义。王薄 窦建德 ...

富平之战 南宋覆灭的关键时刻

在年月,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被誉为 富平之战 的决定性战役,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那个时代。这场战役,发生在南宋与金朝之间,彻底改变了战局,铸就了南宋覆灭的命运。本文将深入 富平之战的背景和影响,为你呈现一幅历史画卷。陕西五路 精兵猛将的摇篮。陕西五路地区,位于北宋中期,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最精锐的 西军 ...

职场中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职场中,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能力,更需要建立积极而健康的人际关系。那些最受欢迎的员工通常具备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他们懂得倾听他人意见,共同努力实现团队目标。我曾在团队中见证过一位同事,她的团队合作精神令人印象深刻。她总是在困难时伸出援手,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人克服困难。她的团队更像是一个紧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