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离离原上草”还有后四句!原诗堪称满分作文,为何被删呢?

2023-11-15 13:10:09 字數 3830 閱讀 9332

#金秋**动态创作节#

心如素简,静数流年,人间有味,最是清欢。

欢迎关注清欢,品读绝美诗词。

你还记得小时候背诵的第一首诗吗?

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还是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还是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不管是哪一首,你一定也背过白居易的那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但是,你知道吗?这么多年来,我们都背错了!

这首诗本是五言八句,教科书却删掉了后四句。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首乍读简单直白的诗,看看删得合不合理。

此诗本是一首应考习作,全名为《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二字,在古代不是随便使用的。

最早,它代表一种摘取古人成句为题的诗体,大多用于即景赋诗或“应制诗”。

南朝梁元帝有《赋得兰泽多芳草》诗,其中“兰泽多芳草”之句便出自于汉代乐府诗《涉江采芙蓉》。

唐代张九龄有《赋得自君之出矣》诗,标题中“自君之出矣”,也是节选自汉代徐干的《室思》。

不过唐代科举盛行之后,“赋得”开始广泛使用于“试帖诗”。

针对科考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白居易的这首诗是为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练习之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

写下这首诗时,白居易只有16岁,可以算作他的“成名作”。

唐朝的书生常常会把自己的诗文,投寄给有名望的人,积累名声或引起对方的赏识,以便更顺利的进入仕途。

白居易就曾经带着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拜访名士顾况,两人还发生了很有趣的“谐音梗”对话。

顾况一听到白居易的名字,就出言调侃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米价涨了,想在长安定居不容易。

但是读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他就大为惊艳,改口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这一句好诗,令顾况感慨:能写出这样的诗,想在长安住下,想必也是很容易的!

不过长安房价太贵,白居易直到50岁才买下了第一座房子,还是个“院窄难栽竹,墙高不见山”的小屋。

闲话暂且不提,先来读读这首诗的前四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重在写“草”。

离离”形容青草繁茂,赋予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原上”二字则明确了野草生长的地域。

一岁一枯荣”,每年秋冬枯黄,但到春日便会重新萌生繁盛。枯荣本是寻常,但白居易用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生出一种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意味,同时引发出三四句的经典之句。

“野火”是秋冬枯草的残酷遭遇,“春风”则是唤醒青草重生的讯号,对应了“枯荣”二字,并再次强化了生命再生的力量感。

同样是写草,僧古怀写过秋草,“秋来深径里,老病眼慵开”,是萧瑟之气;

戴叔伦写过枯草,“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是悲壮之气;

郑谷写过曲江草,“花落江堤簇暖烟,雨余江色远相连”,是浮丽之气;

薛涛写过阶下草,“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是缠绵之气。

白居易的气象与前人截然不同,他的草经历了最惨烈的野火烈焰,连茎带叶统统“烧尽”,却烧不毁地下深埋的根。只要春风带来新鲜的湿与暖,那些残存的根须很快就生出新鲜的叶片,破土而出,蔓延整个原野。

“烧不尽”与“吹又生”对仗工致,唱叹有味,从自然规律升华到处世哲理,给人以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生活启迪,故卓绝千古。

前四句重在写“草”,后四句的重点分别是“古原”和“送别”。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远芳”形容草的清香和辽远,“晴翠”写的是草的青翠和明丽,有香有色,生动形象。

“古道”“荒城”紧扣题面的“古原”,“侵”与“接”则接续了前文的“又生”二字,进一步扩大了青草蔓延扩展之势,给荒芜苍凉的古原覆盖上了生机勃勃的绿意。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一句,化用了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是古代对贵族子弟和一般男子的尊称,诗中的“王孙”特指如屈原般志行高洁的贤士。

只是淮南小山是看见春草生出思念之情,白居易写的却是一个正在送别的场景,给芳草萋萋的古原增加了离别的动态和离愁的情思。

一句结清题意,关合全篇,整体意境浑然天成。读来仿佛令人能看到那春风吹过漫漫青草地,每一片草叶上都落满了离情别绪。

读完再结合标题《赋得古原草送别》,就可以明确看出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充满了昂扬生机,足以被列为“满分作文”。

教科书中只截取了前四句,变成了一首单纯歌颂野草的作品,割舍了依依别情,只取其坚韧向上的志趣,展现了野草不畏枯荣循环的旺盛生命力。

对于刚启蒙的小朋友来说,字句简单平实,诗意直白又有力量,不仅好读易懂,还特别适合塑造儿童正确的价值观,给它们心中种下一颗如草根般积极顽强的萌芽。

对比原诗和删节版,你觉得删得好吗?一起聊聊吧!

读诗词,品人生,得真味。

我们能在诗词中得到短暂的清静,更能品味出长久的愉悦。

更多好诗好词,可以读读下面这本书。

阅读更多精彩**:

三首充满智慧的宋代禅诗,胜过所有鸡汤文,读后令人豁然开朗。

王安石最经典的一首词,句句皆妙笔,被誉为“两宋名家皆不可及”

王维少见的六言绝句,写尽归隐田园、闲静淡远之乐,第五首最经典。

作者:林家清欢,谢绝搬运和抄袭,敬请理解。

注】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

唐诗情韵 白居易笔下的“离离”原上草探秘

唐朝是中国诗歌的 时期,其诗人们如星光般璀璨,其中白居易是备受瞩目的诗人之一。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中具备独特风采,更有着动人的生平故事。白居易所撰写的 离离原上草 引人深思,其中的 离离 二字寄托了深邃的意蕴。唐代文学绚烂,白居易则是这个时代的璀璨明珠。他的诗歌宛如流动的画卷,勾勒出生动而真切的场景,触...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背后的故事

前言。白居易的 赋得古草原送别 中的 离离原上草 一直令人争议颇多,众说纷纭。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 这两个简单词语背后的丰富内涵,以及白居易的生平和爱情故事,以解开这首诗的真正含义。离离 的意思。白居易的 古草原送别 原本应该充满悲伤的氛围,但其中的 离离 两个字却引发了争议。这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解开“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的离别情怀

白居易,唐朝文学巨匠,他的诗歌如同明珠般镶嵌在中国文学的宝盒中。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我们或多或少都背诵过他的诗歌,对其中的含义有一定的理解。然而,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些古诗时,常常会发现自己的理解与原文意义有所偏颇。本文将深入 白居易名篇 赋得古原草送别 中的 离离 之谜,以及其中的离别情感。初识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