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孝经》第十七章解读

2023-11-08 21:17:08 字數 766 閱讀 5892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智涵解读:孔子说,君子是如何和父母相处的呢?

父母做的好的地方,全力去辅助,这是忠;父母做的不好的地方,想着怎么去调整补漏。让美的更美,让不美的变美,所以上下相亲相爱。

诗》里说,真的爱一个人,你怎么会抱怨他(她)呢?一定会时刻放在心里,所有的好事都希望和他(她)

精读:君子,其实对应上文的天子,也就是自己能管得住自己,也是心中有家国大义的人。

忠,是中正之心,没有中正之心叫做听话,不是忠。当然,有人理解为以别人马首是瞻,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看法,我读书的出发点就是怎么为我所用,怎么对大家对当代人有帮助。

什么是“上”?

可以理解为父母,可以理解为上级,可以理解为上天,在这里我理解为一个人的良知本心,圆满觉性。这个东西无形,那怎么提现呢?体现在我们生活中需要处理的事情上。

一个优秀的人,是怎么做事的呢?做事的时候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这是中正;觉察反思自省哪个地方可以提升,这是补过;做的好的地方持续,做的不好的地方调整补漏,就能把事情做好。

一个优秀的人,是怎么经营自己人生的幸福呢?和别人相处时有自己的主见,也尊重别人的看法,这是中正;独处时反省觉察自己有没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持续,不好的地方改正,这样和周围的人,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传统文化《孝经》第十章解读

子曰 孝子之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智涵解读 孝子都是怎么侍奉父母的呢?每时每刻都是把父母放在心里。所以父母平安是自己...

传统文化《孝经》第二章解读

第二章 天子。子曰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形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 云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智涵解读 孔子说,爱父母的天子,不会对父母有什么抱怨指责 尊重父母的天子,不会对父母有什么瞧不起 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成为百姓的领袖,天下的榜样。就像 甫刑...

传统文化《孝经》第九章解读

曾子曰 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智涵解读 曾子听到这里,再次感叹孝道的不可思议,同时一个问题浮现心头。他...